第三類接觸1299A.jpg

第三類接觸1299B.jpg

第三類接觸129901.jpg

第三類接觸129902.jpg

第三類接觸129903.jpg

⑴不同國籍的小朋友共聚一堂,儼成一小型聯合國。
⑵郁正儀能說各國語言。
⑶外籍小朋友演起戲來,趣味橫生。

1987年08月30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99期 P128~P129)
台視播出兒童節目「第三類接觸」
中外小朋友感情的橋樑
●文/呂芳蟬

周一晚間,三台均播出卡通影片,但從八月二十四日起,台視將推出一齣兒童節目──「第三類接觸」。
「第三類接觸」是由冠一傳播公司製作,節目的構想是希望透過節目,讓小朋友們學習到一些待人接物的道理,並且能認識世界各國的習俗,特色,以及民族性等。
為什麼要取名為「第三類接觸」呢?冠一傳播公司楊琳先生表示:「第一類接觸」,大都是指一些遙遠的,夢幻的,傳奇的,想像的意思,而「第二類接觸」是指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情,但「第三類接觸」則不同,他是指面對面的直接接觸,這正是「第三類接觸」節目的製作型態,因此取名為「第三類接觸」。
「第三類接觸」以每集介紹一個國家為主,製作單位將訪問居住在台灣的各國小朋友談談他們在台的生活情形,以及他們本國的一些事情,節目分三個單元,認識友邦、童話劇場、賓至如歸。
認識友邦」是介紹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語言、風俗、生活習慣、服裝、民族特色等。「童話劇場」則是依據每集介紹的國家,如介紹日本,則把在日本盛行的童話故事,請在台灣的日裔小朋友表演出來。「賓至如歸」則由主持人訪問在台灣的各國小朋友,直接和他們做面對面的接觸。
這個節目在錄製過程中,曾發生一些困難,比如,語言上的障礙發生溝通上的困難,而使得節目無法順利的錄製;有時則是因為外國小朋友較具自主性,也較情緒化,會排斥錄影的進行,使得錄影工作無法繼續。
錄製德國時,那位德國小朋友說什麼也不肯讓製作單位拍攝,躲在房間裏硬是不肯出來,僵持了二個多小時才說服。
主持人難尋,也是製作這個節目的關鍵,要和各國小朋友面對面溝通,因此主持人必須具有良好的外文基礎,最後終於找到了中文根基不錯,又懂得德文、英文、日文等各國語言的郁正儀,解除了主持人這個難題。
除了棚內作業外,節目的資料來源,都是由政大實習同學在外採訪蒐集,他們走訪每個外國家庭,了解他們在台的生活情形,資料取得實屬不易。
在這個暑假將盡的最後假期裏,「第三類接觸」不但能讓小朋友消暑解熱,還能讓小朋友們拓寬眼界,認識各國的食、衣、住、行、育樂,在這個兒童節目充斥的時段,收看「第三類接觸」,將是一舉兩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