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傳F24A.jpg

媽祖傳F24B.jpg

媽祖傳F24C.jpg

媽祖傳F24D.jpg

媽祖傳F24E.jpg媽祖傳F24RC.jpg

媽祖傳F2401.jpg

媽祖傳F2402.jpg

媽祖傳F2403.jpg

①低首斂眉合拱為禮無限虔誠。
②陳雲卿參加「媽祖傳」演出。
③媽祖(吳小惠飾)救苦救難的一場戲。

1972年04月10日出版
(中華電視週刊24期 P22~P23)
陳雲卿接演媽祖
●文/青青

華視彩色民間故事「媽祖傳」推出之後,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演員們精湛的演技是一個原因。
以飾演媽祖的演員而論,媽祖,不是演員用一般的演技去表演的,因為默娘生性沉默,不能常常以言詞在螢光幕上讓觀眾去了解、去感受,相反的,常以她的內心的情愫和動作反應呈現給觀眾。
而且媽祖是一個神,你不能過份誇張,也不能過份拘謹,顧慮也就特別的多了,更何況又不是每個人心目中都有「相同的媽祖」,要讓每位觀眾以為「這位媽祖正是我心中的媽祖」,實在不是易事。
而飾演媽祖的陳雲卿,在北斗星君和媽祖「說話」之後出現,立刻獲得了觀眾的「同意」,她的靈秀,將媽祖表演得的確是「人見人敬」!
原來!三年多前,她就拍過「媽祖傳電影,難怪是這麼「駕輕就熟」了!
至於特技鏡頭方面,導播李英說,不過是運用手法罷了!最古老的手法如果運用怡當,往往變成了最新式的手法,如天射紅光,觀音昇天,觀音送下仙丹,小媽祖祈禱時四周出現的紅光等,螢光幕上出現的時間極為短暫,導播李英卻從接到劇本後就開始思考了!思考加上嘗試和剪接的手法,才造成螢光幕上令人驚嘆的鏡頭!
工程人員及音樂的配襯,對特技效果來說也極為重要!工程人員劉靜濤沈良初張鄂生羅盛穗王世仁在錄「媽祖傳」時曾經一個個病倒過,因為導播李英經常為了一個特技鏡頭多方嘗試,所需時間較多,甚至是平常的鏡頭,也是百般推敲,呈現在螢幕上才能份外流暢。
談到音效設計,吳國基說:「媽祖傳」是個宗教性的連續劇,必需配以宗教性的音樂,然而中國音樂中宗教性的較少,又不能常常選用外國的音樂,否則在氣氛上是不適宜的,音樂素養極高的吳國基終於克服了種種困難,「媽祖傳」的音樂予人以肅穆的感覺。
是這種種的因素和努力,構成了成功的「媽祖傳」。■

④台南大天后宮供奉的天上聖母神像。
⑤清乾隆親題「德侔厚載」匾額。
⑥清光緒親題「與天同功」匾額。
⑦黃朝琴為鹿耳門天上聖母廟獻匾。
⑧鹿耳門宮的香爐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⑨臺南大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主委王朝榮,向華視劉總經理呈獻銀盾盛讚「媽祖傳」演出成功。

1972年04月10日出版
(中華電視週刊24期 P24~P26)
三訪臺南大天后宮
●文/劉珠美

那天清晨中輕輕地推開,那兩扇高而寬的大門,我們舉步邁進了臺南的「大天后宮」。
一陣陣清涼的晨風,摻和著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面而來,這時,還沒有太多的香客來到,如此的幽靜而肅穆,我們何不做個清晨第一位上香人?於是,燃起一把香,滿懷虔誠的心意,我們默默的祝禱:
願媽祖保佑天底下善良的人們!
願媽祖保佑華視的一切!
願媽祖保佑我們此行的順利!
………………
自然,我們也許下了自己心底的意願。
✖✖✖
環視這座高大深寬的建築物,發覺到「大天后宮」與其他廟寺確是大大的不同。於是,「大天后宮」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陳振山先生,對我們述說「大天后宮」建廟的歷史與特色:
臺南「大天后宮」位於臺南永福路二二七巷十八號(赤嵌樓南約百公尺)。原係明朝末代寧靖王故宮,建於永曆十八年(公元一六六四年),由鄭成功哲嗣鄭經所改建,至康熙二十年清海侯施琅困感媽祖靈應,奏請康熙帝立廟,加封媽祖為天后,後晉封為天上聖母,特派禮部來臺主持祭典,稱廟為大天后宮。歷史記載甚明,為全省首祀官建媽祖廟宇。如今尊稱媽祖為天后、天上聖母,都是始自大天后宮,為本省著名的廟宇,而後分靈全省各地建廟,普遍受到人們的崇敬。
✖✖✖
扶階而上,我們來到了正殿。啊!好大的媽祖佛像。黑色的面孔和九條的梳珠,都是媽祖像的特色。
提起千里眼順風耳這兩座大神像(見本期封底彩色照片),臺南市民是深以為榮的。因為這兩位甘拜媽祖神威,降服從令,作為媽祖部將的神像,是來自福建莆田的彫刻,是全省唯一的。從那威嚴的神色、高大的身軀看來,彫刻的雖然不很精細,但充份表現了這兩位大將的粗獷和神威。
閃光燈、攝影機、華視的夾克,吸引了不少的香客,頓時,大天后宮內,喧嘩四起,熱鬧非凡。從人潮中擠出來,下了石階,舉目仰望,宮內匾額滿目琳瑯。正殿有咸豐御筆的「德侔厚載」,光緒帝御筆的「與天同功」,另有「東海慈航」「惠濟群生」……等。
皇宮特有的「丹墀」,只有在大天后宮看得到。古時,中舉的人士必須在此接受皇帝的立封,文官臉向內,武官臉朝外。雖然現在已經不作與這些了,但卻是一個特殊的歷史遺跡。
✖✖✖
「湄州聖蹟建土城,鹿耳樓船渡眾生,一夜濤聲高十丈,助他賜姓據臺澎。」
「鹿耳千古著英靈,曾助孤臣十萬兵,博得英雄酬壯志,紅夷低首拜延平。」
這是故儒王鐘嶽先生所撰的兩首詩,一看可知媽祖曾大顯神通,協助民族英雄鄭成功完成驅逐荷蘭,光復臺灣的偉業。鹿耳門聖跡,成為建臺史上重要的一頁,也成臺南的名勝。
鄭成功既取臺灣,驅逐荷蘭,臺灣南北盡入版圖,因感念天上聖母神恩,遂於翌秋親臨鹿耳門(即今臺南市安南區土城)聖母廟部拜,並大興土木,重建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立旗杆以誌尊榮,並每年舉行春秋二祭。
鹿耳門聖母廟經過鄭成功重建之後,人們感念媽祖神恩,紛紛前來焚香參拜。
在鹿耳門聖母廟的廟園有一古石碑,據說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一個形狀特殊的香爐也是自建廟即有的。
✖✖✖
回顧大天后宮,我們感謝那裏面的一切,所給我們的種種收穫。■
--------------------------------------------------------------
相關補充:

媽祖頌(片頭曲)--61年華視閩南語連續劇媽祖傳 - YouTube──朱治民上傳
媽祖(片尾曲)--61年華視閩南語連續劇媽祖傳 - YouTube──朱治民上傳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