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節目1304A.jpg

方言節目1304B.jpg

⑴楊麗花會是八點檔的盟主?

1987年10月04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304期 P14~P15)
影視焦點:
方言節目時段放寬
三台磨拳擦掌擬對策

●文/朱培英

新聞局長邵玉銘及廣電處官員,九月二十三日宴請三台總經理、節目部、新聞部有關人士,就增闢電視方言的作法提出討論,而決定取消午、晚兩段閩南語節目時段的設限,由三台自由彈性安排一小時的閩南語時段,三台也將在午間各闢一節廿分鐘的閩南語新聞。
自從政府七月十五日宣布解嚴後,即以更開明的態度,重估很多舊有癥結,且以平常心來做突破考慮,對於目前閩南語節目不得超過百分之十的播出比例,不能連續一小時播放,不得在晚上七點半之後播放的限制,在社會多元化、民主政治的發展、語言政策更具包容性的潮流,以及為照顧國內近三百萬人口(根據省新聞處長羅森棟的調查)聽不懂國語的收視權益下,電視台方言節目及內容的調整勢在必行。
因而主管三台的新聞局對於電視方言節目,在不違背現行法規的情況下,研擬了三個可行方案:一、要求電視台發展多聲道系統,二、利用廣播以方言配合播出電視節目,三、開放方言時段,增加閩南語節目。
三個方案中,利用廣播以方言配合播出電視節目,及要求電視台發展多聲道系統,在時間、財力、和技術的問題,牽涉頗廣,在執行上所花費的時間自然加長,若以時效而言,開放方言時段,增加閩南語節目,是立即可行的辦法。
新聞局廣電處就此方案,研擬出多種可行的方向,均不離兩個原則即:一、閩南語節目不能無限制,否則不但與法不符,且未能保障聽不懂閩南語人民的收視權益,二、增加時段以增加新聞節目為優先。
與三台業者數度溝通交換意見,終於達成協議,在午間各闢一節廿分鐘的閩南語新聞,而且新聞局將取消閩南語節目時段的設限,改由三台彈性運用,但播出時段必須錯開。
在閩南語新聞方面,目前三台在上午十一時五十分始,分別有五分鐘的「農情報導」、及十分鐘的「農漁新聞」及「地方報導」時段,決定延長為二十分鐘,並在播報的內容上有所變革,不再以農漁業者為特定對象,而增加當日國內外重大新聞的報導。
面對取消閩南語時段之設限,電視台可彈性運用每天一小時的閩南語時段,三台節目部均深表贊同,且盼之有年,目前均磨拳擦掌,積極籌備新戲碼及綜藝節目,以因應新時代的來臨,台視節目部則已計畫將金字招牌楊麗花歌仔戲搬上八點檔,將來八點檔的戰況勢必出現新局面。
台視亦決定自十一月二日起,午間增闢一節閩南語新聞。
現行的閩南語節目,播出時段不理想,節目時間又以半小時為限,製作成本低,常使有心的閩南語劇製作人感到欲振乏力,也使許多閩南語節目能夠在「時段不好」、「製作成本低」的遁詞下,魚目混珠,所以閩南語劇在品質上,常為人詬病。
如今,閩南語節目設限解除,在型式上,一小時節目內容在經營及表達,要比半小時來得容易,也更有深度及可看性,時段增長,在經費方面,勢必增加,對水準的提升,有很大的助益。另外,閩南語保有相當多的古音,是極為優雅的方言,隨著節目水準的提昇,在文化上也具有相當大的意義。
不可否認,在增加閩南語時間播出的初期,定是困難重重,尤其是閩南語新聞,但電視工作人員必是以「蓽路藍褸,以啟山林」的精神,來達成這項新的政策,我們深信,在新政策的背後,電視傳播人員又背負了更多教育、文化、服務的重任,日後,在社會大眾溝通、促進了解上,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