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節目G07A.jpg

歌唱節目G07B.jpg

歌唱節目G0701.jpg

1976年05月31日出版
(電視綜台週刊07期 P46~P47)
知音集:
歌唱節目安排
忽略年長觀眾

●文/余雲騰

翻閱各種音樂刊物新唱片介紹專欄,抑或是收聽古典音樂的廣播節目,一般說來,我們都太偏重於某某樂曲之介紹,離不了那些有限的「大牌」古典作曲家之生平傳記。當然,為了賺容易錢,以字數多寡計稿酬,抄來抄去,加油添醋,加減潤色聽便,此則何樂而不為呢?況且有關古典各類樂曲的中譯叢書,在市面上早已琳琅滿目,參閱一下就行,不必費神與浪費筆墨,便可馬到成功。
其實,大多數喜愛和懂得欣賞古典音樂的聽(讀)者,他們何嘗也不會自己選購那些不勝枚舉的中譯古典音樂字典、協奏、交響、管絃、芭蕾、組曲……諸叢書來自己細讀研究?哪須您來費舌、揮筆?
我們的音樂界,實在太缺乏比較性的樂評人才了。唯有對聽眾與讀者做如此的評述,才是製作撰稿人的服務態度,起碼也可做為大家日後選購唱片的指南。試想,每一部古典樂作品,起碼都有好幾種不同的唱片問世,差別僅在於新與舊的灌片,不同的唱片公司、灌製技術、樂團、演奏(唱)家與指揮。曲目雖然一樣,優劣在於唱片之灌製與這些音樂家的演奏。為什麼我們的製作與撰稿人,就不能避免呆板與已有的樂曲介紹,多花些工夫,從挑選出的原版唱片封套上之原文說明中,譯些人家聘音評專家所撰寫的摘要或評述之精華?每一家唱片公司所發行的古典音樂,就說是同一部作品,其原文的介紹與評述的角度往往都有相當的出入,唯有依賴這些專家們的文字資料,加上自己做比較性聆賞後之感受於一體,才能使自己的節目與文章具有權威性。否則,一味沉緬於借助現成的中譯參考書籍來做陳舊的樂曲與音樂家之介紹,遲早也會被人看破馬腳,認為沒有出息的!
▲今天的廣播音樂乃至電視的綜藝歌唱節目,安排都難免有偏重於「趕時髦」的曲目,以致冷落了成年及年長一輩所懷念的老歌(甚至比較少聽得到、韻味雋永的早年流行歌曲)。推其主因,不外乎是大多數製作人太偏重於個人的喜愛,以主觀的態度選曲所造成。另外,就是臺灣的翻版唱片業,一再地貪圖近利,大夥兒翻製比較容易銷售和能迎合現代青年男女所偏愛的「時髦」流行音樂。其實上了年紀的人欣賞音樂之深度乃至選購唱片的經濟能力,都不比年輕人差。
年長者與年輕人在選擇音樂之差別,僅僅是觀念上的喜惡之間的問題而已。作為音樂與歌唱節目的製作人,實在有不必要做多元性和增加自己選曲範圍以滿足大眾的需求;不要使聽者失望與覺得又老是那麼幾十首可聽或已聽過的歌曲,在翻來覆去,以填補時間,才是客觀的製作方針。
當然,這裏並無意非議排行歌曲的暢銷音樂節目。顧名思義,那是不得不偏重於最新的歐美流行曲,而非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選播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