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劇展G161A.jpg

華視劇展G161B.jpg

華視劇展G161C.jpg

華視劇展G16101.jpg

華視劇展G16102.jpg

華視劇展G16103.jpg

⑴新的「華視劇展」頗受好評。
⑵陸廣浩和鄧育昆決意創新。
⑶演員保留了原來的班底。
 
1979年05月27日出版
(電視綜合週刊161期 P26~P28)
綜合劇場:
「華視劇展」接受挑戰
樹立新風格 不怕貨比貨
●文/黃朴
 
 
華視劇展」自從章君穀退出以後,新接手的陸廣浩鄧育昆一直嘗試著要在已形成的規範中另闢出一條新路來。
這也是很必然的現象。舊的去,新的來;大家在有意無意之間,總會將過去的影子和今日剛萌發的綠芽作一番比較的。而橫在前頭的這層網,任何稍具進取心的人,一定會設法衝破它。
 
別具匠心選題材
 
「這是一項很艱鉅的工作,在接手以前,我們已經考慮到了!」鄧育昆一向是充滿信心的,而事實上,「華視劇展」改組之後,最大的不同即是在劇本的編寫上。
從播出的三集「希望在明天」、「天道」和「遲來的春天」看來,可以發現寫劇本的人對故事的取材雖十分平淡,但他的寫作技巧卻能在平平淡淡之中帶起一股濃厚的親情蜜意。尤其「天道」中以反派人物的心理過程來作為一場戲的主體,誠為表現意識的一大突破。以往三台電視在各類型的劇本中,都將善、惡之間劃分得甚為清楚,這種二元式分法即為一般人所詬病的地方──太脫離現實了。而現在鄧育昆從一個大盜身上作文章,慢慢的牽出「盜亦有道」的觀念,使觀眾看了以後,在這個到處充滿詭譎狡詐的社會裏,仍然對於人性滿懷著希望。
而「希望在明天」、「遲來的春天」雖是時裝劇,作者也能不落俗套的將對白很有力的表達出來。不說教、不陳腔濫調、有衝擊性,這是「華視劇展」改組之後,劇本上最大的改變。
 
導播輪流來掌舵
 
導播原定由陳烈劉為義擔任。但是陳烈現在埋首於三台聯播「南海血淚」之中,無暇參與;因此陸廣浩經過考慮後,乃決定請華視戲劇導播輪流負責。計已有劉為義、李勳男李英等三人擔當過「劇展」的導播工作。當然這樣子一來也有弊端存在,因為每個導播有他的作法及表現方式,現在由戲劇導播輪流掌舵,新的「華視劇展」格調相形下便不容易建立。
陸廣浩會這麼做,是因為他認為每個導播所專長的戲路不一樣。擅長導時裝劇,不一定在古裝劇上能發揮長才,因此他願意請每個人來跟他合作。
至於演員,大致上還是保留了原來,「華視劇展」的班底。由於這批人都已從事戲劇工作多年,再加上角色選派適當,所以比起以前是稱職多了。
 
集思廣益求突破
 
一般說來,新的「華視劇展」是頗受好評的。
但是華視鑑於過去的例子,這一次已預先有所安排。華視要求各製作編劇,祇要本身感覺得力不從心或「江郎才盡」,即立刻改組,由另一組人來繼續擔任。如此一來,接手者勢必要向原來的製作水平看齊甚或超越;無形之中,也促進了「華視劇展」水準的提高,人力也不會太過於疲乏。而這一批換下來的人,於適度的調息後又可以披掛上陣,如此華視則不愁無可用之人了。
當然鄧育昆及陸廣浩也很聰明。二人一上台,即對外聲稱「廣求劇本門戶開放」,他們知道,幾個人的力量,是沒辦法長期支持一個九十分鐘的戲劇節目的,所以他們除了慢慢突破原有的窠臼外,一方面也擷取了「劇展」原先的優點,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將景帶到外邊去。一來不犯眾,二則讓台方知道他們正在苦幹當中。
「華視劇展」,要在三台同類型單元劇中出頭,還得再花費一番功夫,當然,這新上任的三把火是點亮了,接下來如何維持火勢於不衰就看各家施展本領及拿出敬業良心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華視劇展 陸廣浩 鄧育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gbz 的頭像
    kgbz

    烤雞脖子..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