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千歲F157A.jpg

五府千歲F157B.jpg

五府千歲F15701.jpg

⑴✕

1974年10月28日-11月03日
(華視週刊157期 P26~P27)
‧節目預告‧
閩南語連續劇《五府千歲》
●文/永典


華視晚間閩南語連續劇,將在近期內大力推出一部忠貞愛國、仁民愛物,並表現俠義精神的「五府千歲」。
什麼叫五府千歲?五府千歲又是什麼?五府是指那五府呢?又,誰稱五府為千歲?而能使民間相傳久遠,百姓所崇拜呢?
五府千歲,或稱五王爺、千歲爺,即大王李府千歲、二王池府千歲、三王吳府千歲、四王朱府千歲、五王范府千歲,五王因生前對國家、社會、人民都有其貢獻,曾受皇帝敕封為王,歸神之後,復顯靈護國佑民,因此不但歷代帝王對五府千歲十分尊敬,也為家家戶戶所奉祀。本省各地,對五府千歲的崇拜,其熱烈程度並不下於信仰媽祖者,至於崇拜的意義,則是因五府千歲是五位對國家盡忠,對人民愛護,正直無私的神明,因此,凡有冤枉的案件,無處申訴之時,一般信徒多有禱訴於五王神前。
關於五王爺的生前事蹟,因年代久遠,又無確實文獻以為佐證,因之傳說紛紜,製作人陳義林西野想盡辦法,收集了不少資料,而最感動人的故事是這樣的:
五王爺生於隋唐,李王名叫李大亮,徑陽人,為人恭儉忠謹,文武雙全,自幼與同郡豪傑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等四人因誤會、衝突而相識,後來由於志同道合,而結為莫逆之交,以忠義相切磋,雖異姓而情勝同胞手足。
公元六一六年,隋煬帝荒淫無道;唐高祖李淵領兵入關拯救生民於水火之中,李大亮等五兄弟投歸李世民旗下為將,屢建奇功,因而以軍功授李大克為金川司馬之職,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四人亦都授以都尉;大唐建國之初,西突厥頡利可汗受奸臣梁師都的勾引,領兵入寇,大軍抵長安西北渭水橋上,李世民中伏幾乎被擒,李大亮等五兄弟冒險救回李世民,深受李世民賞識。
有一年,大唐因國勢初定,軍威未振,遂依徐勣之諫議,暫時以金帛買通頡利可汗之姪突利可汗,在渭水之側訂下屈辱的明約。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以後,東突厥在李世民派遣之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五人潛入,運用戰略離間分化之下,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發生衝突,至貞觀二年,唐太宗以李靜、徐勣率兵十餘萬,六路討伐東突厥,與李大亮等五兄弟裡應外合,一舉擊潰頡利可汗的兵馬。
頡利脫逃,遁入險峻而佈防嚴密的陰山,李大亮等兄弟五人冒險追入,歷盡艱危困苦。終於將頡利擒獲,西域諸國聞風喪膽,紛紛納貢修好,從此,大唐國威大振,五兄弟均因功受太宗重加封賞,李大亮封任為涼州都督,西突厥安撫大使。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四人亦各加封賞,五兄弟為官守正不阿。
其後,因五兄弟為救太宗之生命,同日殉難,昇化之後,太宗感於五兄弟忠直孝義,晉封為王,並特賜代天巡狩,自此以後,歷朝褒祀,四海崇敬!
臺灣建立五王廟之起源,在明末清初。當時在現在臺南縣北門鄉蚵寮西方約三公里的海汕有一島嶼,名曰「南鯤鯓」,相傳當時漁民突聞海上傳出仙樂,眾多人遠遠看見一艘很輝煌燦爛的三桅大帆船,徐徐駛來,進入急水溪口(即今之王爺港),許多漁民趕到一看,只看見一條破爛的小船,橫靠港邊,小破船內有六尊銅製神像,各書有名號,即大王李府千歲、二王池府千歲、三王吳府千歲、四王朱府千歲、五王范府千歲及中軍府鎮守六神。當地百姓遂集資建成南鯤鯓代天府,以奉祀為王。
建廟過程中,發生甚多動人故事,及「浮水金獅」,「白馬鞍籐」等民間傳說;其後,臺南一代以五王爺事蹟感人,神靈顯赫,各地紛紛建廟分香,今僅臺南一縣就有王爺廟一百卅餘座之多,而建於其他縣市更是難計其數,五王爺,受民眾尊崇敬仰,深深顯示了中國人對忠孝節義等固有道德的堅強信念。
「五府千歲」係由名製作人陳義、林西野聯合製作,觀眾們若想對五府千歲有更多的瞭解,敬請注意「五府千歲」的播出時間。■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