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⑵劉家昌的「風水二十年」真的「燒」到了李翰祥。
1983年10月02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095期 P28~P29)
特別報導:
從劉家昌李翰祥電影大對決
看香港人心的向背
●文/鳳尾
素有「鬼才」之稱的劉家昌,中秋節前又在香港出盡了鋒頭,他那部新片「風水二十年」,居然在節前午夜場上映時,擊敗了李翰祥的「火燒圓明園」,又創出了一個很使圈內外人士大感驚奇的奇蹟。
劉家昌的「風水二十年」,雖說是動員台港數十位明星的群戲,但仍然保持了他製作成本有限、以及「急就章」的一貫作風。
「火燒圓明園」則是李翰祥晚節不保之後,進入大陸實地拍攝的宮闈大製作,除了成本奇高、場面浩大之外,對他李翰祥說來,也應是只許成功而不許失敗的作品。
不過,按照這兩部新片在港午夜場的票房紀錄比較起來,卻讓那部小製作的「風水二十年」佔了上風,李翰祥則敗下了陣來。
中秋節前午夜場在港計有四部影片上映,它們的票房收入應以「風水二十年」為首,共收港幣十八萬餘元,其次則為「火燒圓明園」,收入十六萬多,第三名是柯俊雄那部「我的媽媽」,收入九萬九千餘元,邵氏一部武俠片敬陪末座,收入八萬餘元。
不過,香港的左派戲院,對李翰祥當然是特別照顧,整個院線還為這部「火燒圓明園」加映下午四時的一場,稱為下午場,收入也有十四萬港幣。但如單以正常的午夜場計算,李翰祥仍是屈居劉家昌之後,佔不了便宜。
不論李翰祥本人或是左派戲院,對「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兩部影片都十分重視,尤其在「火」片午夜場之前,報章上已出現了全版的大幅廣告,並配以花樣百出的宣傳活動,可是上映後反應卻不熱烈,據了解,其中的原因之一為香港人對李翰祥到大陸拍戲的作法,頗不以為然,而且對左派電影也興趣缺缺,足以說明香港人心的向背。
在「火燒圓明園」推出午夜場前,李翰祥還特別在港廣邀各界親朋好友,觀賞他這兩部「傑作」,結果竟然也是毀譽參半,絕不是捧場如儀,全部叫好。
據一位也曾當過電影導演的文化界人士透露,儘管這次李翰祥在故宮裏拍實景戲的宿願得以成為事實,拍來十分過癮,但如想獲得廣大觀眾的支持,則難免會有一點失望。
他甚至坦然批評,「火燒圓明園」拍了不少像同治登基等等非常壯觀的大場面,對清朝深宮裏講究的禮儀也刻意介紹,可是能使觀眾們感動的戲卻太少。
至於第二部「垂簾聽政」,咸豐駕崩的大場面過後,整個戲就陷入了「政治鬥爭」的漩渦而不拔,看得人頭昏眼花。不易討好觀眾。
他相信李翰祥是一個「電影藝術家」,但他懷疑,李翰祥這部「垂簾聽政」的取材與拍法,是否會刺痛了他的「紅朝新主子」?
另外一位香港影評人,也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假如李翰祥肯把「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濃縮成一部影片,那效果就會不同,觀眾也會多一點。
「火燒圓明園」及「風水二十年」、「我的媽媽」三片,都是中秋節當天在港正式首演,邵氏那部武俠片因午夜場票房最低,而繼續上映阿B的「表錯七日情」,由於本文正是中秋節發稿,一時尚未獲知票房的情況。
最有趣的是,「火燒圓明園」在港正式推出,也就是中秋節的前夕,一家上映該片的左派「普慶」戲院樓上,突然發生了火警,臨時穿插了一齣「火燒普慶」的意外真實好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