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良當年模樣。
▼陳國鈞。
▲林義雄、莊麗。
▼周遊由幕前走向幕後。
1986年報導
(TTV電視周刊1235期P160~P161)
電視回顧─閩南語劇的成長
●文/阿丙
在上一期中,我們曾經提到「歡樂家園」算是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以「戲劇」型
態表現的節日;那麼張冰玉呢,就算是台灣電視史上第一位戲劇女明星了。
但是「歡樂家園」是一個人物連貫、劇情相關的「劇集式」戲劇節日,在近幾年
的台灣電視上,是一種很「熱門」的戲劇表現方式,但是對早期電視而言,這種
形態的戲劇節目卻遠不及「單元劇」來得熱門。
單元劇最受歡迎
其原因非常簡單,因早期電視事現場立即播出,因此受時間的影響最大,在佈景
、服裝各方面部不能作太大的變化,因此一次播完的單元劇就比較能合乎電視作
業的要求。
故而在早年的電視中,大多數的戲劇節目以單元劇為最多,像有電視第一年中,
除了「歡樂家園」之外,電視上另外還有幾個固定的戲劇節目 ,包括星期天晚上
播出的「電視劇場」,每周五晚上播出的「溫暖人間」及星期三晚上固定播出的
「閩南語電視劇」。
「閩南語電視劇」,不但是戲劇節目中唯一以台語播出的節目,同時也是台灣電
視史上單元戲劇節目的「始祖」,因其首次播出時間是五十一年十月十九日,恰
好是我國電視開播的第十天,較第一齣以國語發音播出的電視劇「浮生若夢」整
整早了一個月。
因為是第一個在電視上播出的戲劇節目,由於經驗的缺乏、加上佈景、服裝......各
方面的限制,其幕前、幕後的緊張、混亂是可想而知。
演員表現生活化
但是摒除技術上的問題,閩南語電視劇卸的確有其可觀之處的,其中最值得人稱
道的是頭一批閩南語電視演員的演技。都相當平實、自然,非常的「生活化」。
當時的電視台因為人才的有限。大多數節目都交給外製單位製作,其中所有的閩
南語節目都交由王明山主持的「台語電視中心」負責,閩南語電視劇節目自也不
例外。
而王明山找來的閩南語演員,主要是以隸屬省黨部之「文化工作隊」為班底,像
至今仍活躍於螢光幕之老演員莊麗、陳國鈞、陳建良、林義雄及製作人周遊等,
都是出身文化工作隊而第一批躍上電視的「老前輩」。 -
由於「文化工作隊」的主要工作是宣導政令、深入農村、親近大眾,因此其隊員
的氣質、打扮都保持著純樸、自然,演技也偏向平實、生活化,才容易令觀眾產
生「親和力」,而產生效果。
這些演員走上螢光幕後,仍然保持著這種特色,於是形成當時閩南語劇一種趨向
生活、自然、寫實的清新風格,和今天由於喜鬧劇之氾濫,而造成部分閩南語演
員演技上的浮誇、矯情,截然不同。
※原刊敘述的中國(史)部分已入替為台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