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07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61期 P10~P18)
黃金命脈兵家必爭
三台八點檔戰事連綿
●文/克非
唯恐台視精心籌製的文藝好戲「我心深處」坐大,華視於十一月二十五日,緊急推出八點檔連續劇「皇帝與公主」,使原計播出二十五集的「葫蘆奇兵」,被迫於播出十六集時便草草下檔。
華視此舉,不僅觀眾怨聲載道,更在有關單位中,引起軒然大波,雖然事後華視曾表示將擇期再行播出「葫蘆奇兵」,並也處分了失職人員,但華視此種罔顧觀眾權益,公然向立法挑戰的行徑,已為八點檔的惡性競爭,再添一頁不光彩的紀錄。
一代女皇首創紀錄
戰國時代於焉展開
打自今年年初以來,三台八點檔即戰況熾烈,火藥味十足,猶記中視的「一代女皇」,因為擔心接檔的「大旗英雄傳」,難敵台視的「慈禧外傳」及華視的「幾度夕陽紅」,就曾於一月七日首創八點檔連續劇「開天窗」的紀錄,為「大旗英雄傳」護航。
詎料「大旗英雄傳」辜負了「女皇」的一片苦心,首集播出便慘遭敗績,害得女皇不得不自相矛盾的於次日匆匆「回朝」視事。
為應中視此變,台視、華視曾雙雙於一月八日,推出「慈禧外傳」及「幾度夕陽紅」,八點戲局於是陷入一場混戰中。
緊接「一代女皇」事件之後,台視、華視又引爆了另一場中國古代名女人「楊貴妃」之爭。兩台同時推出「楊貴妃傳奇」及「楊貴妃」,競相以正牌楊貴妃,作為宣傳重點。
就在這鷸蚌相爭之際,不意中途殺出個始所未料的漁翁來,中視以寇世勳加上「黃金五寶」聯手演出的「上錯天堂投錯胎」,異軍突起的打得兩個「楊貴妃」花容失色。八點戰雲的詭譎莫測,在這一役中,表露無遺。
激戰過後痛定思痛
暫且休止正面衝突
此後幾檔新戲,雖是三台競爭依舊激烈,但因歷經連續兩度的強力衝激,大夥兒在敗得灰頭土臉,贏得汗流浹背的狀況,也都適度的調整了自己的步伐。
在依舊戰戰兢兢傾力策畫經營之餘,盡力的避開同類劇種的再廝殺,如四月間三台陸續推出的「風雲人物」、「一代公主」、「花月正春風」;五、六月間推出的「福祿壽喜」、「迷情」、「聖劍飛鷹」;七月間推出的「金色山莊」、「武林外史」、「雙雄奇緣」,大抵都維持了這種態勢。
直到八、九月間,因為中視的「握緊我的手」與華視的「煙雨濛濛」正式對決,八點檔才又引發了另一則新聞。
收視不利割腕自盡
離劇出走戲外有戲
只是此番新聞的製造者,不再是電視台,而是製作人。在製作編寫「握緊我的手」之初,玄小佛曾揚言要以「三輕」〈製作人年紀輕、演員年紀輕、故事時代背景新〉來擊潰瓊瑤的「煙雨濛濛」。
玄小佛固有一番雄心壯志,奈何觀眾不予配合,「握緊我的手」非但未能戰勝「煙雨濛濛」,就連台視的「新絕代雙驕」的收視率也都遙遙領先「握緊我的手」。
嘔心瀝血之作,竟在收視上敬陪末座,玄小佛自覺此情難堪,衝動之下,便拿了把小刀,在自己手腕上畫了一刀;因為收視不如預期,割腕自殺的製作人,玄小佛算是第一人,雖然獲救後玄小佛並無大礙,但玄小佛的此舉,也在今年的八點戰史中留下一個紀錄。
接下來十月大戲便隆重登場了。三台每年必定製作一檔所謂的「政策大戲」,而這檔「政策戲」的播出檔期,大都安排在光輝十月,今年自是不例外。
台視獨創新意,以單元劇的方式製播了「十月戲劇大展」,在激戰糾纏的戰局中,獨樹了清新的風貌,曾引起各方好評。中視的「家和萬事興」及華視的「長相憶」可就不然了。
在連嚐幾檔敗績之後,中視於「家和萬事興」中特意找來票房靈藥,當家生旦寇世勳與潘迎紫聯合演出,以對抗首度參加電視演出,在華視「長相憶」中擔綱的影星劉瑞琪。
以劉瑞琪在電影界的知名度及在電視界的新鮮度,華視原本極為看好,豈料一番正面衝突之後,才赫然發現,電視與電影硬是不同,劉瑞琪在電視處女作無法獲得預期回響之際,額外演出一幕「離戲出走」的戲外戲。
葫蘆奇兵打鴨上架
忽上忽下悽悽惶惶
「長相憶」欲振乏力,提前下檔,「葫蘆奇兵」應召上檔。
「葫蘆奇兵」是張魁嘗試由幕前走向幕後,所製作的第一檔「大戲」。為建立口碑,張魁曾不惜巨資請來港星湯鎮業、倪詩蓓,並派出「神仙公司」極力栽培的歌仔戲小旦狄鶯參加演出,試圖一戰功成,在圈內確立自己的製作地位。
怎奈事與願違,「葫蘆奇兵」拍畢之後,先是苦無檔期亮相,中又被迫臨時上檔,末了竟以匆促下檔收場,尤其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在電視台的政策之下,「葫蘆奇兵」更被迫在六十分鐘的節目中,向觀眾交代了原本預計以六百分鐘播出的劇情。
任憑剪輯大師技術如何精良,也無法承受這般的「加壓濃縮」,當天「葫蘆奇兵」的大幅走樣可想而知,許多人在看完之後,共同的感想便是──不知葫蘆裡實的究竟是什麼藥。
「皇帝與公主」此刻戲正上演,戲好戲壞觀眾自有論斷,在此無庸置喙,但在這一番激盪之後,卻不免令人對電視台時時刻刻掛在嘴邊談論的「尊重觀眾權益」誠意,再度感到懷疑。
競爭絕不是件壞事,有競爭才有進步,但競爭總應以良性為要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