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女尖兵1065A.jpg 新聞女尖兵1065B.jpg 新聞女尖兵1065C.jpg 新聞女尖兵1065D.jpg 新聞女尖兵1065E.jpg 新聞女尖兵1065F.jpg 新聞女尖兵106501.jpg 新聞女尖兵106502.jpg 新聞女尖兵106503.jpg 新聞女尖兵106504.jpg 新聞女尖兵106505.jpg 新聞女尖兵106506.jpg 新聞女尖兵106507.jpg 新聞女尖兵106508.jpg 新聞女尖兵106509.jpg 新聞女尖兵106510.jpg 新聞女尖兵106511.jpg  

⑴劉淑芳。

⑵沈依婷。

⑶李惠惠。

⑷陳景怡。

⑸林達。

⑹王韻儀。

⑺周荃。

⑻胡雪珠。

⑼李艷秋。

⑽李蕙芳。

⑾梁蕾。

 

1983年03月06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065期 P18~P23)

專題報導:

婦女節前夕

訪三台新聞女尖兵

●聯合採訪/駱凡、憶人

 

在許多人心目中,電視台女記者可說是成功職業女性的代表,她們除了擁有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外,還開創出多采多姿的生活內容與情趣。在婦女節前夕,本刊特地走訪了三台女記者,以讓一般人了解,到底這些走在新聞尖端的女記者們,對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懷抱著怎樣的想法?她們的期許又是什麼?而其中台視的女記者將用自己的筆觸和話語,親切地為大家娓娓道來。

 

女記者沒有特權 劉淑芳

 

女記者在採訪新聞的時候,有沒有特別方便,或者不便的地方?時常有人這樣問我。跑新聞三年多以來,從來沒有因為是女性,而享受特權或者優待,也不管因為是女性,而受到歧視。我想,在我國,女記者和男記者一樣的被尊重,也可以說記者是沒有性別的區分;只有在採訪衛生下水道工程的時候,別的記者都到隧道中參觀施工,只有我在上面等候,因為施工中的隧道,不准女性進入。遇到這種情況,也只有一笑置之了,這種經驗並不常有,三年多只遇到過兩次。如今有更多的女性參加新聞工作,我認為女性特有的細心,和敏銳的觀察力,對於採訪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在新聞界,女記者多數跑文教、國會、市政、醫藥新聞,跑體育、社會、軍事新聞的極少,因為,仍然有許多人認為這類新閒不適合女性,我不贊成這個看法,其實,只要肯下功夫、有能力的女記者,跑任何路線的新聞,都會有傑出的表現。另外,新聞界的女性主管也不多,以現任中華日報社長黃肇珩小姐的才幹,如果是男性,或許幾年前就當社長了,不知道是新聞界的傳統,還是輕視女性的行政能力?盼望女性新聞工作者,都能努力,以優異的表現,來改變大家的觀念,也為我們婦女界爭光。

 

努力提升自我 沈依婷

 

幾位從國外回來的朋友,很驚訝於台灣的女人,已經不再是「為結婚而結婚」了。

不管是為什麼而什麼,國內的婦女現在做起事情來,大致都相當賣勁,努力的成果,也比較獲得男性的認可。但是不可否認的,咱們這個社會裏仍有性別歧視,最起碼一般升遷的機會仍以男性優先。

或許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努力,許多小女子對自我的期許與鞭策仍不及男性,遇到難處,總寬容自己三分,「反正是女孩子嘛,差一點沒有關係!」

於是,連女人都不尊重自己的能力,這世界上男人的看法,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這三八婦女節前夕,容我說句「三八話」,願普天下的女性們,更努力地尋求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採訪工作新鮮有趣 李惠惠

 

九個月的女記者生涯,是我大學畢業踏入社會以後,所嘗試過的唯一職業。因為無從比較,也就比較沒有資格細說記者工作和其他工作上的不同。跑了這些日子的新聞,大體上來說,雖然工作的時間比較長,也不同定,我還蠻喜歡這樣子的生活方式,接觸的人多,事情種類也多,使得我對社會結構的複雜度和人際關係的微妙性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學校裏我念的是歷史,如今從事新聞工作,再細想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看看每天自己周遭的人事,我想我更深刻的體認了歷史的變與常。

 

心理壓力周而復始 陳景怡

 

能夠順利而完整的採訪到新聞內容,特別是獨家報導,相信是每一位記者最大的快樂。而如果漏新聞了,或是採訪上不順利,那往往是生活中的挫折,尤其難堪的是吃了閉門羹還得硬著頭皮窮磨菇,一直到有點眉目方才罷休。如果耐不住性子,那真會漏新聞呢!

電視新聞跟報紙不同,特別需要搶時間,即使早一、兩秒鐘在螢幕上打出字幕也是領先,所以電視記者要更靈敏的採訪新聞,而且迅速寫稿播出。再嬌柔的身子,幹了這一行也必須隨時待命,一有事情健步如飛東奔西跑。如果還得出現在螢幕上報新聞作節目的話,必須抽空補粧,讓自己漂亮一點。時間趕的話,有時候描出來的眼線會是顫抖的。

一天工作結束要返家的時候,如果感覺充實,認為一天中的事情處理得不錯,那還會有餘力跟朋友高談濶論,如果當天的成績一團糟,那真會像個洩氣的皮球,拖著疲累的身子回家,期待明天的衝剌能夠是充實而愉快的一天。

 

女性適合各行各業 林達

 

記者是一門奇怪的行業,認識很多人,又好像誰都不深交;知道很多事情,結果心裏的問號更多。對於感情比較細膩的女人而言,做記者也許有點自找麻煩。

但是對一個只願意為自己負責,喜歡生活在無盡的變化裏的人而言,無論性別,記者生涯都有它的吸引力。任何工作,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我有幸得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路去走,說實在的,已經不覺察其中有苦了。

我相信女人什麼都可以做,只要她尊重自己的意願。

 

採訪報導有甘有苦 王韻儀

 

屈指一算,主持「午餐時間」,已經整整一年了。

雖然「午餐時間」只是午間新聞中的一個小單元,而且每次播出的時間,也不過是五分鐘左右。但是,不要小看這五分鐘,因為每天這一小段成品,可是十幾個小時工作濃縮的成果。從構想主題到約訪對象、採訪、拍攝畫面、剪輯、配音、撰稿、播出,都得事必躬親。

剛接下這份工作的時候,心中誠惶誠恐,每天夜裏做夢的內容都和節目有關。再加上每天要播出一個小的專題,許多朋友警告我,總有江郎才盡、彈盡援絕的時候,好在,現在有了好友趙仲定參與製作的工作,減少了我許多負擔。

電視採訪工作,看似輕鬆有趣,但,實際上並不盡然。因為,許多採訪對象,看到燈光和麥克風以後,就會緊張得不知所云,再加上國人不太喜歡拋頭露臉,每次要訪問一些市井小民時,總要苦苦央求,好話說盡,對方才勉為其難的接受訪問。

儘管這是一份耗費心力和時間的工作,但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有更多的人收看「午餐時間」,喜歡「午餐時間」。

 

周荃視犧牲為理所當然

 

中視的四位女記者熊旅揚周荃胡雪珠裔式敏都是各有專長,表現十分優異。由於熊、裔兩人一因身體有恙,一因公出國,無法採訪到,僅請胡、周兩位來談。

在中視新聞部做了兩年的女記者,周荃並不以為這份工作是比較適合男性來從事的,倒是,要比一般的工作付出更多的心力和時間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它幾乎佔去了我所有的時間,私生活可以說就是睡覺時間了!」但,學以致用,周荃本著一份對新聞工作的濃厚狂熱,她把這種辛勞,列之為當然的「犧牲」。

沒有興趣,絕對無法支持一位女性來從事電視新聞採訪工作,這是她的看法,因為,她很坦誠地說,這工作事實上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美妙,不論就待遇、工作時間或投入的心力,都是無法成正比的。尤其,在剛成為一名電視記者之初,必定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這個時期投注的心力,尤其累人,若沒有一份信心和執著,一般嬌弱的女性就要大呼消受不了了。

由於工作上和男性同事相處得相當融洽,所以,成為男性群中少數的一株花之一,她並不覺得有任何因性別差異而產生的壓力,反而,工作上的負荷要比性別差異的問題來得沉重多多呢!

播報新聞和採訪新聞,對她而言,是兩種全然不同的工作性質,如何更進一步做好這兩部分,是她目前最大的心願。

 

胡雪珠要做得比男性更好

 

主持三台聯播的「新聞眼」,胡雪珠在電視機前的權威性和知名度頓時提高了不少,但,這份成功,並沒有為她帶來太多的喜悅,反而增加了不少心理壓力。原因無他,深怕一個不小心,會挨觀眾的「罵」!

從有中視起,胡雪珠就擔任起電視採訪的工作,由於表現優異,已經能在播報台前,充分掌握觀眾的收視心理,報起新聞來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新聞眼」的主持重任會加諸於她身上,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每天,除了睡覺時間,就將全部心力擺在工作上,她認為,女人和男人同樣能勝任這份工作,甚至,有些地方做得比男性更好,所以,她從來不在意別人對她的眼光和評語。

全力以赴,是她一直秉持不變的信念。

 

李艷秋播報新聞有口皆碑

 

華視新聞部的同仁中,李艷秋李蕙芳梁蕾,是三位各具特色的電視女記者。

其中李艷秋雖然只有三年的新聞採訪經驗,但是,她卻可以「老大姐」自居,因為,比起李蕙芳和梁蕾兩人的電視新聞採訪時間來,她的三年經驗,卻算得上是資深的了。

李艷秋的新聞播報,是電視新聞觀眾有口皆碑的,她在華視新聞部,除了要負責播報新聞之外,還要負責文教、科技及社團等路線的新聞工作採訪。

在李艷秋負責採訪的新聞路線中,由於女性同業多於男記者,因而李艷秋在出道三年以來,於採訪工作上並沒有遭遇到什麼困難,或是覺得有什麼吃虧的地方。

由於電視新聞採訪,與一般報紙不同,因此,李艷秋平時採訪新聞的訣竅,除了多觀察之外,就是隨時與人保持密切的聯繫,有事沒事時,她總會一通電話與自己的新聞線民閒話家常一番,也許對方偶而吐一次苦水,發一次牢騷,就是一條很好的新聞。

從事電視新聞工作採訪三年,李艷秋自覺比較偏愛於有濃郁人情味的新聞採訪與報導,她記憶深處中,曾經有兩則人情味的新聞報導,令她印象深刻,一則是前年她報導了一位女孩劉麗玲,因車禍幾乎變成了植物人,該則新聞消息透過李艷秋的採訪播報後,立刻引起社會人士廣大的迴響,一夜之間收到了六十多萬元的捐款。

因為李艷秋對此一人情味濃厚新聞的不斷追踪與報導,也同時感動了醫院的主治醫生,不惜從國外引進最新醫療方式及藥方,全心全力的救助劉麗玲,如今,劉麗玲的病情大為好轉,已經能親口向李艷秋說「謝謝」了,面對劉麗玲從植物人到開口說話,李艷秋心中有說不出的安慰與快樂。

最近不久,李艷秋又採訪報導了一則人情味新聞,一名貧病工人既無法埋葬其病逝的妻子,又沒有工作能力扶養其四個嗷嗷待哺的兒女,經過李艷秋的消息報導之後,來自社會各個角落的溫情,一共獲得了八十餘萬元的捐款,立刻解決了這位工人的困境。

 

李蕙芳從幕後走到幕前

 

李蕙芳的電視新聞採訪時間雖然只有半年,但是,她卻早與電視節目製作工作結緣。

未參加華視新聞部的陣容之前,李蕙芳一直在今是公司服務,由於本身所學,她一直擔任新聞性節目的製作工作,今是公司在華視製播過的「法網」、「跳動七十二」、「三百六十度」及「地平線」等節目,都少不了李蕙芳的心血結晶貢獻。

李蕙芳曾經在台視主持過一個新聞性節目「鄉土情懷」,為了搜集這個節目的有關資料及撰稿,她曾隨同該節目製作人馬龍飛上山下海,在李蕙芳的記憶裏,她覺得參與「鄉土情懷」的主持及幕後製作事宜,學到了不少東西,而感覺得很過癮,只可惜,這個節目只製播了一季。

從今是公司轉換工作環境到華視新聞部,李蕙芳是經由許多應徵者中千挑萬選出來的佼佼者,原先,她只負責「每日一字」及「每日一辭」的播報工作,為了吸收實際的新聞採訪經驗,於去年年中,正式加入華視新聞部採訪陣容的工作行列。

李蕙芳在正式播報華視新聞之前,原本對自己播報新聞並沒有十足的信心,她一直認為,從事電視新聞工作者,只播不採,是一件欠缺靈魂的事,因此,她積極爭取外出採訪的機會,藉以使自己能夠播採合一。

電視新聞與一般報紙新聞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搶時間,當李蕙芳正式加入採訪工作行列之後,深深的體會了搶時間的不好受滋味。

記得有一次她採訪香港蘇富比公司拍賣張大千的畫「仿周文舉文會圖」新聞,為了求證事實真相,她從下午三時半開始追此新聞,一直到下午七時,才將整個新聞事件弄出了一點眉目,當她興沖沖的準備趕回華視發稿,並預備搶七時半的晚間新聞時,卻不料正逢下班時間,交通阻塞得寸步難行,坐在採訪車裏的李蕙芳,當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唯恐自己趕不上晚間新聞播出而失職,最後當她想盡辦法趕回辦公室時,距離新聞播報時間只有十五分鐘,李蕙芳一陣快速趕稿及化粧,終於安然坐上播報台,並且完整的將新聞播出,而達成了任務。

 

梁蕾採訪經驗十分豐富

 

梁蕾參加電視新聞的採訪工作行列,雖然為時不久,但是,由於她曾經在中國郵報中廣公司服務過,因此,她的新聞採訪工作經驗十分豐富。

外語能力不錯的梁蕾,在未到華視新聞部之前,一直是負責外事新聞的採訪,去年被華視新聞部羅致之後,該電視台有關外事的新聞,自然就落在她的身上。

由於主跑新聞的路線比較單純,梁蕾從出道擔任廣播電視新聞採訪工作以來,不曾遭遇過任何不便及尷尬的事。

不喜歡播報新聞,卻只喜歡採訪新聞的梁蕾,最近接跑了市政及內政等路線的新聞,而一般人均認為市政新聞比較容易發揮,這對梁蕾而言可算是個順利的開始。■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