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復建的俠士造型英氣威武。



▲▼冷漠的表情。

▲是華視最紅的「中生」。
▼在「煙雨江南」中的扮相。

▼自覺拍「煙」劇時比現在年輕多了。

▲「霍元甲」中與張翼對打。
▼是「鐵劍‧蘭花‧鷹」中的「鷹」。

▲難得演時裝劇。
▼在劇校時很喜歡打籃球〈前右二〉。

▲演出國劇「武松」。
▼重返舞台演出「挑滑車」。

▲最近發福了一點。
▼他的雙胞胎兒子中中、華華都是胖小子。

1985年7月28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190期P103~P115)
明星專輯:
螢幕硬漢張復建性格威武
陳芸

張復建是在民國三十五年出生於山東青島,不過他的祖籍是湖北古城。
他笑著說:「也就是楚霸王的所在地,所以我個人也很偏愛項羽。」自小習藝,十數年來,張復建最遺憾的是,他一直沒有學到「霸王別姬」這齣戲,否則,他確信自己一定可以把「項羽」這位一代豪傑演得十分出色。
「我希望有一天真能演演楚霸王,無論是國劇、或是電影、電視都可以。」
    童年在顛沛中度過
張復建本名是張建陵,他認為自己的名字很有意義,一來南京又名金陵,二來他心中一直崇拜一位古代英雄李陵,他說,有一度他很希望改回本名呢!
張復建對自己的出生地青島印象不深,甚至可以說是毫無印象。「想想看,我才兩、三歲就被父母帶出來了。」後來,他在香港唸了一陣小學,「對於香港,我倒是記憶挺深的。」
華視曾作過一齣「香港一九五二」連續劇,張復建兩、三歲到香港時,大約也就是那個動亂不安的時代,當時街道、巷子、房子的形狀、情況,他都記憶猶新呢!
在香港,他被送進一所教會小學唸書!一年級時就學英文了,整天在ABC的課程中,神父教課十分嚴厲,張復建常為了一、兩個字老學不好而挨打。
張復建有兄弟姐妹各一人,除了他本身是在青島出生外,兄姐是在湖北出生,妹妹在香港出生,弟弟則是他們到了台灣後才出世的。
張家初到台灣時,住在台北的松山區,張復建唸中正國小,他的功課很好,每一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誰都沒有想到他會和平劇結緣,因為一家人都沒有這方面的愛好。
就在張復建三年級時,前復興劇校校長王振祖到學校來「選拔」──看看那一些小孩適合進入劇校就讀,一場選拔下來,張復建和其他十幾個同學都被選中了。年紀還小的張復建,並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就這麼糊里糊塗地被送到北投的復興劇校。
此後他的童年,就在練功、挨打、表演的過程中度過。
    進入劇校影響未來
復興劇校第一期的學生,大部分都十分優秀,可能是因為老師們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謹,練功、翻跟斗,一有點不對,就會換來一頓打。雖然「當時實在很恨老師」,但是他心理也明白如果不是老師教得嚴、要求高,張復建如何能「成器」呢?
例如,十歲那一年,張復建就登台演出「挑滑車」了,對一個學「武生」的孩子來說,的進度算是相當快的。
那時候的劇校教育,不像現在強調「愛的教育」,而是傳統的「坐科」方式,以練功等種種磨練,訓練他們能吃苦、能忍別人不能忍受的苦頭及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
劇校學生全部住校,張復建回憶說,當時,他們都好想家。但是一年當中只有三節──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可以回家和家人團聚,平常是連星期假日都不准回家。但是父母可以來學校探望他們,「所以星期日可說是同學們最期盼的日子。」
這個時候的張復建也曾對自己生活有過懷疑,「當別人在外盡情玩耍、享受快樂童年時,我卻在學校裡吃苦,為的是什麼?但是我很快就想開了,慢慢地,我會儘量去學習一些想學的。」
畢業時,復興劇校仍座落在北投〈後來才搬到內湖的〉,和他同一期畢業的同學,有不少知名人士,例如:秦祥林王復蓉嘉凌,以及目前在華視的謝興劉復學等等。
另外,他和程秀瑛的姐姐程秀琴也是同學,而且還合作過不少戲呢!程秀琴的藝名叫程復琴,只不過她畢業未久,就嫁到美國定居,張復建已有十多年沒見到她了。
   喜歡唸書不覺厭倦
十七歲畢業,張復健留校服務一年,這時他在菊壇已有一點名氣,但是,他卻無心再朝這方面發展。他一心想回到學校,再當一名學生。結果,他考上了開平中學,開始另一段求學的生涯。
很難想像他當時的「心境」以及那分「固執」。他的選擇,對劇校、對菊壇的親友而言,當然造成了很大的震撼,有許多人出面勸他、留他,但都改變不了他的心意。
於是,張復建中規中矩地半工半讀,對「劇校以外」世界,他曾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去適應。
「我們劇校長大的學生,生活的世界,太小太單純了,那裡看過外面的花花世界呢?」
重新當學生的日子,令他深深體會出讀書的可貴,「這算是我第一次接受正規的教育」,所以張復建益發勤奮,功課很不錯呢!求知慾也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更加渴切,張復建決定繼續「讀下去」。
於是,開平中學畢業的第一年,他參加了大學聯考,不幸名落孫山,張復建只好奉召入伍當了兩年的憲兵。
退伍之後,他仍不放棄讀書的美夢,再度參加大學聯考,仍然沒有考上。後來,他想想,這輩子大概與讀書無緣了,心狠之下,放棄了求學的念頭,開始進入社會「討生活。」菊壇,他是不再回去了,他只想安安分分找個工作,安定下來。
接下來十多年的時間,他成為社會上最平凡的一分子,上班、娶妻、生子,再回到這個圈子時,他感到無比的生疏。
張復建說:「十多年的生活體驗體和社會經驗,對我而言是很有意義的,我討厭爭名奪利、競爭性的工作,我一直很本分的工作,求得一分心安理得。」
縱然他一直嚮往學生生涯,既然無法如願,他也很看得開,「知識並非全由學校獲得,社會的經驗,也能磨練一個人是不是?」
這段時間,幾乎沒有想到自己會再回到菊壇,或者投入其他演藝事業。
    娶得美眷婚姻幸福
談到他的戀愛和結婚經過,張復建說,二十四、五歲時,他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他幾乎已完全忘記「張復建」這個名字,生活也和一般人沒有兩樣。
有一天他到姐姐的公司找姐姐,赫然發現辦公室裡一個美麗溫柔大方的女孩,讓他「一見傾心」,遂展開了含蓄而熱烈的追求!
那時,準「張太太」才剛過二十歲的生日,少女的情懷,深深為外型真誠、懇切、敦厚的張建陵所打動,經過了三年的戀愛,他們終於在六十六年結為連理。
當時的張太太不但看不出張建陵有絲毫演藝圈的氣息,也感覺不出他曾是舞台上出類拔萃的人物呢!
最妙的是,訂婚那幾天,張復建正好開始踏入影圈,拍電影「鄉野奇談」,但是他對未婚妻仍「保密」,只是偶而暗示她:「我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張復建。」太太可納悶了,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另外有一個名字呢?
電影拍完了,婚期也決定了,張太太「後悔」也來不及了,思想傳統,很中國化的張太太,從此跟定了張復建。
起初,張太太對張復建拍電影相當反對,踏入這個圈子,會不會受環境「污染」是一回事,而是,一旦「紅」了,作息時間不定,那一個太太能忍受這種生活?
經過兩人一再的溝通,她深深明白:愛對方就要尊重對方,給予他選擇的權利和自由。終於她懂得以他為榮,不管他是以前拍電影默默無名,或是後來大紅大紫,她永遠給丈夫體恤、體貼、包容和無盡的愛。
隨著三個兒子相繼的誕生,張復建的星路也日益坦順。
    放棄國劇步入螢幕
前面提到,他是在六十六年回到電影圈,拍張佩成的「鄉野奇談」,後來也拍了不少香港導演的電影,直到六十九年加盟華視。
張復建回憶說:「當時電影界不景氣,很多電影演員都進入電視圈,我也因方芳的介紹,認識了。」
六十九年,他在韋辛的戲「威震南台」中演出捕頭一角,接著又在鄧育昆製作的「八千里路雲和月」中「天狼渡」單元演反派「灰狼」一角。
因為演出優異,華視與他簽下了合約,成為華視的一員。
四年多的電視生涯,他覺得沒有什麼特別得意的演出機會,也沒有一部戲是針對他的特色來編寫,但是每一次演出、每一個角色,他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觀眾,對得起製作單位!
令人懷念較深的「玉女神笛」中的「郭北」和「煙雨江南」的「韋長江」,是他的顛峰之作,之後連續出現在韋辛的戲中,那一陣子,他真是華視最忙的小生!
除了武戲之外,他也演過文戲,在「金玉劇坊」中和于珊演了一集「王魁負桂英」,另外也和胡錦主演過「烏龍院」,和王寶玉主演「翠屏山」。
他常說:「華視武打戲多,我沒別的本事,只會打,所以機會比別人多了一些。」
信不信,他還演過兩集「華視劇展」──一部是和于珊、曾亞君主演的「陋巷的月光」,另外一部是和琍敏演的,但只錄了一場戲就沒有再錄下去了,女主角也換成了羅璧玲
他是個本分的演員,也是個「沒有新聞」的演員,除了他再度離開菊壇,曾造成了不少的話題之外,他是個沒有花邊新聞的人!
從此不會再回到菊壇了,一切喝采與掌聲將成了過眼雲煙,他當然為自己感到可惜,但是世事總是不易為外人了解的,他也不願多說什麼,只有好好演好戲了!
    執著於演藝圈
雖然並沒有人刻意捧他,但是他對自己有目前的狀況也算很滿意了。
不過,他堅持眼光要放遠,「一個藝人要長久在這個圈子生存,一定要七分本事,三分關係。」他認為,本事仍是最要緊的。像常楓,就是張復建最仰慕的一位好演員,他一直以常楓為榜樣的!
目前,張復建和太太、三個小孩住在內湖,大兒子七歲,老二、老三是雙胞胎,五歲半,平日太太上班,他錄影,小孩放了學就回到對面的外婆家,外婆一個人住,也好有外孫為伴。
三個兒子都是爸爸的崇拜者,但是為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張復建告訴他們,爸爸是張建陵,不許說爸爸是演員。
張太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下了班和一般家庭主婦沒兩樣,做家事、照顧小孩,料理先生的生活起居。
血型A型的張復建與B型的張太太結婚快十年了,感情一直十分融洽,他們都懂得互敬互諒的道理。
平日張復建的花費不多,他說他有適合一年四季的「四季裝」,平常不輕易買新衣服。
    跨出穩重的步伐
由「鐵劍蘭花鷹」中的「鷹王」開始,張復建一直忙到現在,其間又演了「大地春雷」和「俠客行」。幾年來他一直習慣演韋辛和鄧育昆的戲。
最近他看到當時演「煙雨江南」中「韋長江」的照片,看起來很年輕,而今歲月流逝,他已年近四十。他打算往後的戲要往更深沉、睿智的角色去努力發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