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g 18 Wed 2010 23:57
1986年台視單元劇「抓鬼奇兵」
- Aug 16 Mon 2010 23:52
1987年華視單元劇「第三隻眼」
- Aug 15 Sun 2010 23:16
電視回顧─早期閩南語劇金童玉女

1987年報導
(TTV電視周刊1266期P168~P169)
電視回顧─早期閩南語劇金童玉女
●文/阿丙
提到閩南語古裝電視劇,則還有兩位不能不提到的人物,那就是電視初期的閩南語劇的「金童玉女」──魏少朋與王晴美。
王晴美和魏少朋就是在電視開播的第二年──民國五十二年五月六日在閩南語古裝電視劇「金蘭與夢龍」中一起首度亮相,結果一炮而紅。
王晴美大眼迷人
演藝路一帆風順
王晴美是彰化人,民國五十二年彰化女中畢業時,她才十八歲,未再繼續升學,而由中部來到台北找工作,結果進了國華廣告公司,成為電視廣告模特兒。
因為外型清秀,尤其一對大眼睛非常迷人,而被味全公司選中為「味全小姐」,參加商展及作環島巡迴宣傳工作。
有一次味全公司銷售車停在台視對面的空地(也就是現在羽球館的位置上),王晴美在向路人推銷醬油,結果醬油不知賣出多少?但其清麗的外型卻吸引住基於好奇而圍觀的台視人員,於是挖掘她進入電視台演戲,因為語言能力的關係,就進了閩南語劇界,第一齣戲就被賦予重任,演出古裝劇的女主角,說來電視台也是十分大膽的嘗試,畢竟古裝比時裝要困難得多了,而且當時電視又是現場立即播出,稍有任何差錯都無法補救的。
但王晴美以一個全無演戲經驗的少女,居然能不負重望的在水銀燈下演來有板有眼,更重要的是不但演技自然,而且相當上鏡頭、漂亮、聰明,加上年輕、可愛,立刻使她受到觀眾的喜愛,更受到電視台的重用,於是她成了台視開播期閩南語戲劇節目的第一台柱,更透過電視,成了人盡皆知的大紅人。
不過王晴美雖然在電視如此得意,但是她並不很眷戀事業,只演了五年電視,就在中視開播的同時,她忽然宣佈結婚、息影,而令台視頓失一員大將。
王晴美結婚時不過二十三歲,卻毅然說息影就息影,顯然在她的觀念中,「家庭」、「老公」絕對比「事業」、「名氣」重要的多,是個觀念傳統的女孩。
但是命運之神卻不成全她對「幸福繫於美滿婚姻」的期望,她犧牲一切個人成就而牽就的婚姻並不成功,才只五年的功夫,她就離婚了。
離婚後,她重回台視演過一陣子閩南語電視劇,但難復當年的風光,於是第二年改名王美雲,轉赴香港擔任一家貿易公司的秘書;兩年後回到台灣自創公司,專營出口貿易;次年又另設公司製銷港式蛋捲,又改名王美云。
到了民國六十八年還曾以客串身份在台視閩南語連續劇「爸爸不要走」中露面,不過到底志不在此,演完之後就又消失螢光幕,而專心從商。
魏少朋演藝世家
棄絢爛歸於平淡
魏少朋和王晴美可說是同時躍上螢光幕的,他的處女作也是那齣「金蘭夢龍」,不過他的際遇和王晴美卻大不相同呢!
魏少朋是嘉義人,畢業於國立藝專影劇科,可以說是「科班出身」,而從事戲劇工作,更可說是「家學淵源」其來有自。
魏少朋的父親是台語片導演魏一舟,曾拍過不少台語片,如游娟、王晴美主演的「守錢奴」、「內山姑娘」......等片,幾乎都自任編劇。
魏少朋大概自幼受父影響,對戲劇產生興趣,後來更選了戲劇科系,畢業後,因
父親轉至台視擔任編劇及戲劇指導,他也很順理成章的進了電視台,而以英俊的外型立刻成為小生台柱,頭齣戲和王晴美湊成一對,結果觀眾反應良好,從此星途順遂,而一直擔任台視閩南語當家小生的重任,而搭檔對象也多半是「阿美」王晴美。
因此一度在觀眾心目中,這對螢幕情侶是「天生一對」,許多戲劇、現實分不清的觀眾甚至期盼在真實人生中,這兩個人也能白首偕老、快樂過一生。
但是說也奇怪,這兩個在鏡頭前扮盡恩愛的金童玉女,私下卻毫不來電。
後來五十七年中視開播,衛少朋雖在台視深受重用,卻因好友的慫恿,居然首開「跳槽」之風,轉到中視旗下,這件事在當時的電視界形成大激盪。
魏少朋後來在中視一待十幾年,歲月流轉,後浪的取代,逐漸由「首席小生」的地步退下,乃轉往商業發展,而多年前則完全絕跡於電視,專心作生意,不久前有新聞報導他在永和開了家牛肉麵店,生意不錯,說來星海浮沈二十年,魏少朋能由絢爛歸於平靜,其心胸是夠開闊的了。
- Aug 14 Sat 2010 02:01
1986年台視兒童節目「咕咕感應圈」
台視兒童節目「咕咕感應圈」1276〈1987年〉
⑴沈姐姐說:「咕咕劇場很精彩喔!」
⑵「打擊王」陶醉在音樂聲中,沈姐姐與小艾西在一旁為他伴奏。
⑶沈姐姐與咕咕工作群要大家來看「咕咕感應圈」。
1987年03月22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76期 P114~P115)
「咕咕感應圈」沈姐姐的熱線時間
●文/許小玲
現在每周二晚上六點台視播出的「咕咕感應圈」,已成了沈春華與小朋友交心的時刻。每周製作單位總是花相當多的時間來處理「咕咕熱線」、及「咕咕擂台」報名的信件。
小朋友如此踴躍的盼望向「沈姐姐」請教問題,又熱烈地報名參加「咕咕擂台」,可見小朋友參與節目的心意是多麼強烈。
於是沈春華特別構思增長「咕咕擂台」的時間,並加入新的猜題方式,準備讓小朋友好好的動動腦筋,給頭腦來個大激盪。至於詳細情形,「沈姐姐」賣了個關子,要小朋友來猜,她將會給小朋友一個什麼樣的驚奇。
「咕咕劇場」推出後,型態不斷地在更新,從原先的舞台劇,進而加入影子戲。通常影子戲只有黑白二色,顯得較為嚴肅缺乏變化,於是沈春華與台視美工人員共同費思設計出鏤空的紙模,貼上五彩的玻璃紙,燈光從布幕穿透,映出了精緻剔透的佈景,「沈姐姐」自扮成巫婆,鷹勾鼻、長下巴加上一頂高帽子,影子戲就這麼生動的敘述著一篇篇動人的故事。
現在,沈春華又異想天開的準備讓深藏布幕後的人物,一起破幕而出,在幕前串演一段舞蹈。「咕咕劇場」接著要為小朋友演一齣「印地安小孩的故事」,故事是描寫一位印地安小孩與一位中國小孩之間的友誼。表現的方式,是以影子戲來描述情節,故事中歌舞部分,是由「沈姐姐」和一群小朋友一同表演印地安舞。
沈春華精心地製作「咕咕感應圈」,最大的心願是希望能讓小朋友學到一些生活的小常識,並度過三十分鐘愉快的時光。她也盼望小朋友仍然踴躍報名「咕咕熱線」及「咕咕擂台」。報名參加「咕咕擂台」者,必須三個人一同參加,製作單位是不接受個人報名的。■
-------------------------------------------------------------------
▲三位主持人沈姐姐、小艾西(右)、小夫子(左)。
▼沈姐姐穿著費了很大功夫借來的韓服與小朋友一起跳「阿里郎」。
▲沈姐姐要在節目中打電話給小朋友。
▼這是波斯舞的打扮。
台視兒童節目「咕咕感應圈」
首播日期 1986-11-04 結束日期 1987-05-05
播出時段 18:00 - 18:30
(台灣電視資料庫)
主持人─沈春華、小艾西、小夫子
製作人─沈春華
指導老師─周禮強
審核──林良
主題歌作詞─沈春華
主題歌作曲─范宗沛
(TTV電視周刊1256期P96~P98)
沈姐姐熱情加電 台視推出兒童節目
咕咕感應圈
●文/許小玲
沈春華要做兒童節目,這是她留下來不走的原因,經過了三個月的籌畫,沈春華
的心願加理想全部溶在「咕咕感應圈」中,十一月四日(周二)晚間六點起,沈春華
將邀請每一位小朋友,一同來欣賞她精心籌製的兒童節目「咕咕感應圈」。
「咕咕感應圈」這奇妙的名稱,有著深刻的意義。像節目主題歌所說「你是一個
圈圈,我是一個圈圈,分散開來,沒有熱力,何不手牽手來圈加圈,像熱情加電
。」沈春華解釋「咕咕」是熱情的呼喚,感應圈則是希望大家手牽手,把心中的
熱情傳播給別人。她希望節目一推出達到一股熱潮,同時也能隨處聽到小朋友唱
著她作詞、范宗沛作曲的主題歌。
這節目的主持人,當然是最具孩子緣的沈春華沈姐姐;另外還有兩位布偶娃娃小
艾西和小夫子,將和她一起出現在節目中。這兩個布偶娃娃有著截然不同的造型
,小艾西就像現代時髦的小朋友,頭帶耳機,外型活潑可愛;小夫子則穿著短褂
、戴瓜皮帽,是個書生型的布偶。他們將代表小朋友提出各種疑惑,讓沈姐姐一
一回答。
「咕咕感應圈」整個節目大致分成四個單元,有「大家來塗鴉」、「詩詞之旅」
、「咕咕熱線」、「世界歌謠欣賞」。
「大家來塗鴉」單元,是由光仁國小周禮強老師指導。最特別的是這單元將有一
個比沈姐姐還要大的布偶「大鴉鴉」,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塗鴉。在塗鴉時,周老
師會把繪畫的基本概念由淺漸深的介紹給小朋友,而且不單是教小朋友做平面的
塗鴉,同時還要教小朋友如何使畫得圖立體化呢!
簡短的五言、七言古詩詞,詞句優美,充滿了深遠的意境。「中國詩詞之旅」中
,將把一些適合小朋友欣賞與背誦的中國詩詞,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沈春華認為兒童接受語言的能力最強,如果讓他們從小就接觸優美的中國詩詞,
不但可以提昇兒童的文學欣賞層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強化他們語文表達能力。沈
春華希望在「中國詩詞之旅」推出後不久,就可以見到,聽到小朋友的口裡朗朗
背誦出一首首音韻動人的詩詞。
在節目每次播出時,主持人沈姐姐和小艾西、小夫子將在現場播電話給小朋友,
讓小朋友回答問題,或者背些當天所介紹的詩句,這一單元採取立即播出方式,
這就是「咕咕熱線」的全貌。
在兒童節目中稱得上創舉的「咕咕熱線」,是整個節目中最大的特色。沈春華表
示,開闢這個單元的構想,是希望能和小朋友做雙向交流;而且節目中準備了一
只百寶箱,每次裝一樣東西,讓電話中的小朋友來猜。「咕咕熱線」是讓小朋友
直接參與的單元,而且還可以學到不少東西,它將帶起節目的高潮。
凡是想報名「咕咕熱線」的小朋友,只要在明信片上註明姓名、年齡、地址、電
話、就讀的校名,以及能陪你一起看電視的家長姓名,寄到台北市八德路台視公
司「咕咕感應圈」就可以了,寄了明信片的小朋友一定要按時守在電視前等待,
才不會錯過了沈姐姐的電話喔!因為這單元是穿插在節目中分次進行的。
最後是「世界歌謠欣賞」單元,將在每周節目中介紹一首富有民族色彩的歌謠,
例如:西班牙、波斯、韓國、美國鄉村等地的著名歌謠,同時配上民俗舞蹈做歌
舞表演,這個單元是由沈姐姐帶著幾位舞藝頗高的小朋友一起表演。
「咕咕感應圈」每一集的劇本,特別請兒童文學理事會會長林良審核。以求整個
節目的對白在流暢、風趣中仍不失優美、通俗,以及檢視詩詞的解釋是否得當。
沈春華強調,這是一個著專家結合的兒童節目,不僅要對小朋友負責,更重要的
是為建立同類型節目應有專家參與的觀念。
沈春華醞釀多年的理想,終於烘出了「咕咕感應圈」這個內容豐富又多采多姿的
兒童節目,她希望能藉著潛移默化得方式,給小朋友最佳的正面教育。喜歡沈姐
姐的小朋友可別錯過了每周二的「咕咕感應圈」喔。
▼難得拍攝這種照片。
▲是金鐘常客。
▼主持「強棒出擊」廣獲好評。
(TTV電視周刊1275期P60~P63)
沈春華高雄大散財
●文/許小玲
終年為主持、製作節目忙碌的沈春華,平常極為難得能回高雄老家一趟,只有靠
父母大人不時北上,以共敘天倫。
農曆年前,沈春華開始日以繼夜地為「強棒出擊」、「我愛紅娘」趕錄存檔,並
且把自己製作主持的「咕咕感應圈」,第二季的新內容安排妥當,為的就是能趕
在除夕夜回高雄,與家人一起吃團圓飯。
趁著年假,沈春華在家狠狠地休息了七天。享受媽媽烹調的可口菜,陪哥哥玩一
黏一次的梭哈,與家人到自家的果園野餐,最重要的是接受爸爸媽媽為她安排的
隆重的慶生宴,說起過年,沈春華不禁眉飛色舞,興緻高昂。
玩梭哈,沈春華謙稱自己不精於此道,但從小每一到過年,就會和哥哥較量一番
:「今年我可讓大哥、二哥傻了眼,對我刮目相看。」原來從小,沈春華每一拿
到牌,好壞立刻反應在臉上,哥哥總是可以從她的表情,讀出牌的底細,或者從
她下的注,也可以一目了然。
現在她練就了喜怒不形於色,而且不管好牌壞牌,都先下個不錯的賭注,這招障
眼法很管用;回想起來,沈春華仍是洋洋自得。
談到自己的生日,沈春華的眼中漾滿了笑意,「我生日媽媽最忙,她總是四處招
兵買馬,把所有的家人都找來,在大飯店設宴,真可以說隆重無比。」今年,她
則要求爸、媽在家中為她慶生,闔府圍爐吃火鍋。
沈春華上有五兄三姊,因為排行老么,從小就享受到特殊的差別待遇,么女兒的
生日在二老心中一向非常重視。尤其是近年來,沈春華隻身在台北忙著工作,難
得回家,媽媽心疼之餘更是煞費苦心地在女兒回家時,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
在沈春華的感覺裏,現在的過年和小時候相比較,真的截然不同。「小時候,是
一整個學期都在盼望過年快點兒到。快過年之前,我媽媽就開始準備年菜、鹹的
甜的年糕,尤其是做年糕,從磨米到蒸好,她一向是都自己來。家裏的佣人則在
選定的日子邀來二位朋友,和他一起大掃除,裡外洗洗刷刷要花二天的時間。」
看著大人忙裏忙外,孩子們也感染到年節將近的氣氛,「我和哥哥都好興奮,跟
著大人團團轉,幫忙提水拿東西。」說到這裏,沈春華似乎完全沈浸在那段歡樂
的記憶中。
「小時候過年,沒有外人,就是自己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牌,非常盡興。
」而今兄姊們都已結婚,回家團聚時,雖然人口倍增熱鬧無比,但大夥各自忙著
照顧年幼的孩子,已無法專心相聚。為此,沈春華有幾分時光不再的悵然。
談到紅包,也讓沈春華感觸良多。她是老么,爸爸發紅包時,總會準備一份特大
號的給她,哥哥也給,親朋好友拜年,沈春華更是「却之不恭」負責收紅包。「
直到高一那年,爸爸說我已經長大了,必須和兄姊們享受平等待遇,才結束了收
大紅包的歲月。」從沈春華談話時快樂的神情,可以想像她小時候過年,收穫是
多麼豐碩了。
而今,每次回家過年,沈春華得準備十幾個大紅包,分送侄子外甥,這筆開銷不
算小咧!「有一陣子,我還設獎學金,鼓勵成績好的侄子外甥。」孩子們對這位
成就斐然的姑姑(阿姨)都十分尊敬,並視她為偶像呢!
年假一過,沈春華又得回到台北投入繁忙的工作。臨行前,媽媽按照慣例,親手
為他準備個精緻的便當。媽媽做便當時,沈春華總是擔心海關檢查時看到這個便
當而難為情,於是堅決表明不帶,媽媽則苦口婆心好言相勸,並且刻意美化便當
的外表。「結果,我還是都帶了,而且一到台北就把它吃得乾乾淨淨。」對於媽
媽的細心關愛,沈春華仍然是有感於心的。
沈春華自製的兒童節目「咕咕感應圈」獲得金鐘獎兒童節目入圍,另外也入圍了
兒童節目、教育文化、綜藝節目三項主持人的項目。得到消息,她平靜地表示,
「咕咕感應圈」入圍,她的確很高興,其餘的就不是她所期望的。「我已經很堅
決的向台視表明不願角逐兒童節目主持人獎,但是台視仍然替我報了名。」但是
能獲得多項獎目的入圍,對金鐘獎常勝軍的沈春華而言,仍然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
「咕咕感應圈」第二季的節目已正式推出,有了一季製作的經驗,沈春華自覺節
目越來越上軌道,她希望小朋友多來信給她意見。新的一年,沈春華的另一個心
願是再回到傅培梅的烹調教室,學完所有的課程,做得一手好菜,好在出國後派
上用場。
時報資訊
陶大偉沈春華 清算20年宿怨
更新日期:"2007/04/12 09:11" 【朱梅芳/台北報導】
主播沈春華和陶大偉有過節嗎?陶大偉前晚錄「沈春華life show-誰來說清楚」節目,自曝20年前他和沈春華有段令他念念不忘的「宿怨」,非得要親自上節目和沈春華見上一面才能化解。
「20年前我的『嘎嘎嗚啦啦』就是被沈春華主持的『咕咕感應圈』打敗的!」沈春華聽了,不好意思的笑答:「陶叔叔,今天的主角可是你啊!而且我還想說我是從小看你的節目長大的呢。」主播的反應又快又狠,馬上命中要害,讓陶大偉在沈春華面前只得甘拜下風。
曾經是兒童節目主持天王的陶大偉,近年頭銜已改為「陶(吉吉)的爸」,他笑說:「7、8年前我聽到這個頭銜是一肚子酸味,現在已經習慣了!」他說,當年是和老婆私奔結婚,婚後一年有了陶(吉吉),夫妻倆都很開心,不過當年在美國養小孩又累又貴,所以才決定就只生他一個。這段訪問將在明晚9點中天綜合台播出。
- Aug 13 Fri 2010 02:52
1986年台視連續劇「緣到情也到」
▲沈光揚(林青豐飾)、沈光斌(王旭飾)。
▼1986年十月午間檔,中視重播1984年「牧野鷹揚」。
台視閩南語連續劇「緣到情也到」
首播日期 1986-10-14 結束日期 1987-02-13
播出時段 12:00 - 12:30
(台灣電視資料庫)
演員表
沈光揚─林青豐
沈光斌─王旭
施麗君─徐樂眉
施父─林揚
高英聰─秦偉
侯富美─慕一華
孫中義─吳斗
(TTV電視周刊1253期P104~P105)
十月的獻禮
三台分別推出午間檔新戲
●文/王淑燕、萬家香、李維萸
台視自十月十四日起每周一至周六中午十二時到十二時卅分,將推出午間檔閩南
語劇「緣到情也到」。
「緣到情也到」由台視文化公司製作,女作家袁瓊瓊編劇,這齣戲也是她編寫的
第一部閩南語連續劇。
「緣到情也到」故事情節突破傳統窠臼,沒有特意製造的煽情畫面及人為的衝突
與矛盾。編劇很細膩的刻畫真實生活中,人與人以愛為出發點,彼此以誠相待,
卻基於人性許多弱點,發展出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本劇主旨藉故事內容提醒觀眾生活的目的不在追求物質享受,而在心靈之感受,
力勸人們發揮愛心重持倫理親情,期盼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的理想境界。
劇中描述麗君,父女兩人合開「緣」咖啡屋,麗君父母經常意見不合,她雖曾努
力居中調解,但是父母仍是貌合神離,夫妻極不和諧。父親逐一個人住在咖啡屋
裡,麗君父母並「各自」為已達適婚年齡的女兒物色心中理想的結婚對象。
母親認為穩固的婚姻生活該考慮物質的享受,並積極介紹年輕醫師英聰與麗君認
識;而父親卻不以為然,他強調和諧美滿的婚姻,應注重精神層面的契合,因此
安排介紹誠懇上進任職旅行社當導遊的沈光揚與麗君交往。
某日,麗君之弟志雄駕車撞傷光揚弟光斌,麗君基於道義立場趕赴醫院探親光斌
。麗君始知這家醫院的主治醫師英聰,正是母親有意撮合相親的對象,但初次見
面雙方未留下深刻印象。
光揚在醫院悉心照顧弟弟光斌,鄰床老病者孫中義過來寒暄,對兩兄弟手足情深
非常感動,並主動告之若光揚工作上須帶團出國旅遊時,可代為照料。並向再度
到醫院探望光斌的麗君,冒稱光揚是他兒子。
英聰內心渴望親近麗君,雖與麗君更進一步交往雙方並論及婚嫁,他卻無法克服
心理障礙,坦然與麗君交往。主要是英聰原有一位相交多年的女朋友富美,但她
崇洋嫁與洋人為妻。然富美在婚前已懷有英聰的骨肉,使得這段異國姻緣蒙上陰
影,終導致婚姻破裂。富美心情黯然,乃獨自攜子返國,並約英聰相見,表明她
已離婚,孩子的父親是英聰,英聰聞言不願置信,逐暗自求證,並主動找到麗君
,告之事情真相,希望暫時停止訂婚事宜,麗君深感情深緣淺,悵然接納。
後來,麗君接到孫中義的信件,告知光揚人品各方面條件均佳,不妨列入考慮。
當光揚來到「緣」咖啡拜訪麗君,並相偕一起去探望孫中義,兩位有情人「緣到
情也到」終成美眷。
劇中人物沈光揚(林青豐飾)、施麗君(徐樂眉飾)、高英聰(秦偉飾)、侯富美(慕一華
飾)、孫中義(吳斗飾)、施父(林揚飾)、沈光斌(王旭飾)。
中視十月十四日午間檔將重播二年前的九點半檔國語劇集「牧野鷹揚」,由林南
施、李黛玲、雲中岳、李藝民、高培鈞主演,張育安製作。
「牧野鷹揚」是以北大荒為背景,敘述三個姊弟在父母亡故後,如何受盡當地惡
霸的欺凌,欲奪其蘊藏豐富礦產的土地,幸而一位外地人從中協助,得以抗衡惡
勢力。最後發現外鄉人竟是政府特派至該地查詢不法份子為非作歹的人員。
「牧」劇是林南施和雲中岳首次演出電視劇的處女作。
華視十月十四日午間檔將換新戲,由布袋戲「岳飛」接替播畢的「媽祖的故事」
。
「岳飛」是敘述民族英雄岳飛的生平事蹟,由黃文擇製作。製作單位為了這齣新
戲,將訂製一批全新的木偶。
「岳飛」自十月十四日起,每周一至周六,午間十二點廿分至五十分播出。
- Aug 11 Wed 2010 17:09
1986年台視連續劇「大小福星」
▲一家四口相處和樂。
▼趁著拍戲空檔,阿西幫石松拔白頭髮。
▲劉老師(蕭大陸飾)帶著學生騎車到海邊兜風。
▼王福哥、林三吉對秋琴的照顧無微不至。
▲大、小福星與蔡秋琴的童年是在補魚網、拾貝殼中度過的。
▼演員陣容堅強,資深的演員與如雲的美女為「大」劇增色不少。
▲范文業害怕蔡秋琴搶走蔡家財產。
▼林秀琴、蔡寶鳳兩位新人,在片中也有出色的表現。
台視閩南語連續劇「大小福星」
首播日期 1986-10-24結束日期 1986-12-09
播出時段 19:00 - 19:30
(台灣電視資料庫)
演員表
王福哥─石松
林三吉─阿西(陳博正)
蔡秋琴─江東華
劉老師─蕭大陸
范文業─龍冠明
(TTV電視周刊1256期P106~P108)
台視
大小福星攝影棚裡笑聲多
●文/胡顯宗
號稱臉部表情變化多達卅種的石松,與有「說笑話時,笑死人不償命」本領的陳博正,身材一胖一瘦,卻都長了副令人看了就想笑的臉孔。只要有這兩位活寶在,攝影棚裡總會鬧哄哄的洋溢笑聲。
台視閩南語連續劇「大小福星」頭一天錄戲時,沒戲的石松,悶得發慌,靈機一動,便手做持橡皮筋欲射人狀,一旁的林美吟被嚇得東躲西遮的,頻呼:「不要」,吳松一瞧,差點沒笑昏,石松手上那有橡皮筋,只是兩根大拇指比著作勢而已。
吳松長著一副「壞蛋臉」,演老奸最在行,其實戲下的他卻是挺「溫柔」的,每當畫面上出現她發脾氣罵人的鏡頭時,那已經是NG幾次後才搬上螢光幕的。有場吳松須手指江東華破口大罵的戲,就見他「不大好意思」的指著江東華輕聲罵著,導演李鵬說他不夠囂張,等到吳松定下神「假裝囂張」後,兇惡的臉孔居然把江東華嚇的熱淚直流。
為了專心演好「大小福星」,江東華忍痛退出「無敵飛龍」的演出,在「大」劇中挑大樑飾演女主角蔡秋琴,楚楚可憐的扮相,卻有著堅強的性情,外柔內剛,在劇情中克服多種困難,終於達成認祖歸宗的心願。
阿西(陳博正)挺可憐的,一副仙風道骨吹之欲倒的身材,已頗令人同情,戲裏更是讓石松佔盡了便宜,三兄妹吃水果,石松、江東華各自拿了個大梨子,阿西卻僅分到一顆小葡萄;三人喝茶,阿西卻只能作手握茶杯狀,裝勢一飲,石松還要他不要喝太多,怕噎著了,阿西看看自己,再瞧瞧石松的身材,只好......算了。
長著副性格臉蛋的蕭大陸,這會兒最興奮了,戲中和江東華有段師生戀,又有張敏敏的追求,更有台視文化公司演員訓練班精挑細選找來的眾多佳麗飾演音樂科的學生,使得這位鋼琴老師真是過足了戲癮。
對於目前正在訓練班受訓的學員,製作單位也給她們實習的機會。她們飾演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少女,由於對音樂抱持有共同的喜好,紛紛投考音樂學校,這些學員們的加入演出,又為「大」劇添加幾許的清新及熱鬧之感。
「大小福星」劇中演員陣容不僅堅強且整齊,「人多難管理」,但製作人李鵬卻是一心為作好這檔戲而力排萬難。往往一場五分鐘的戲為了求好起見,演員們得花費個把鐘頭排練,甚至為了錄場海邊的戲,工作人員還得扛著大堆器材,走上數十分鐘的山路,這種全力以赴的工作熱誠,使得這檔戲更有看頭。
......待後補充
- Aug 09 Mon 2010 18:24
1985年台視連續劇「阿匹婆嫁女兒」
▲林美吟、王靜江、劉蓁蓁一同扮新娘。
▼拋繡球招親,引起一陣騷動。
▲這不是晚會,是戲裡的拋繡球大會。
▼導演李鵬、副導演謝一德教劉蓁蓁如何拋繡球。
▲陳國鈞與阿匹婆飾演在劇中飾演一對老農夫婦。
▼江東華與趙子雲打扮成農村兒女模樣拍戲。
▲阿匹婆最鍾愛二女兒春蘭(江東華飾)。
▼三女兒春葉(王靜江飾)老包著頭巾。
▲大女兒春枝(林美吟飾)老戴著墨鏡。
▼四女兒春花(劉蓁蓁飾)最愛戴面紗。
台視閩南語連續劇「阿匹婆嫁女兒」
首播日期 1985-11-13 結束日期 1985-12-28
播出時段 18:30 - 19:00
(台灣電視資料庫)
演員表
阿匹婆─阿匹婆
陳世全─陳國鈞
陳春枝─林美吟
陳春蘭─江東華
陳春葉─王靜江
陳春花─劉蓁蓁
沈大德─侯傑
林天貴─趙子雲
趙海口─林青豐
秦大牌─阿八
蔡日春─恬娃
胡豆由─老鼠
林村長─龍相雨
村長─陳建良
元六─龍冠明
阿蕊─莊麗
(TTV電視周刊1205期P14~P17)
台視阿匹婆嫁女兒
盛況空前‧趣味橫生
●文/沈玟
繼楊麗花歌仔戲「韓信」之後,台視將於十一月十三日晚間六時卅分起推出閩南
語連續劇「阿匹婆嫁女兒」。
「阿匹婆嫁女兒」是由李鵬製作的閩南語喜劇,劇中,除了有爆笑性的趣味外,
還富有濃郁的鄉土性人情味。是觀眾茶餘飯後的最佳娛樂節目。
「阿匹婆嫁女兒」的主要演員有阿匹婆、陳國鈞、林美吟、江東華、王靜江、劉
蓁蓁、侯傑、恬娃、龍冠武等人。
當鏡頭從一個大紅「囍」字拉開的時候,鞭炮聲響徹雲霄,原來隔壁詹家的女兒
要出閣;在阿匹婆(阿匹婆飾)驚疑的眼光,尚未收回之際,又見鄰村王家的花轎在
鑼鼓喧天聲中而過,阿匹婆不禁陶醉在這熱鬧的氣氛中。
在這純樸的小村裡,阿匹婆與老伴陳世全(陳國鈞飾),一直過著與世無爭的恬靜生
活,陳家雖無萬貫家財,也擁有稻田、菜園、果園、魚池與一艘漁船;阿匹婆與
世全雖然育有四女,卻也無「重男輕女」的觀念,含辛茹苦的將四女扶養成人。
如今四女均已長大,個個亭亭玉立,世全與阿匹婆對於四個女兒的管教從不加束
縛,讓她們自由發展,希望她們能見識廣大、博學多藝,因此,除了二女兒春蘭(
江東華飾),性情溫和不喜歡都市生活,且眼見姐妹們皆外出工作,父母無人陪伴
,因而自願留在家料理家務,三個女兒均在外工作。
老大春枝(林美吟飾)精明能幹,在台北的建設公司當秘書,老三春葉(王靜江飾)愛
美重派頭,從事美容工作。老么春花(劉蓁蓁飾),活潑新潮,喜歡唱歌,歌喉也不
錯,在一家小餐廳唱歌,雖然陳家這四個女兒並非國色天香,但燕瘦環肥各有千
秋,性情嬌、柔、嫻、靜各有不同。
興高采烈看著別人辦喜事的阿匹婆,不經意聽到鄰人的閒言閒語,數落陳家四個
女兒嫁不出去,並不是眼光太高,而是因為大女兒眼斜、三女兒禿頭、四女兒歪嘴
所以嫁不出去,阿匹婆忿怒之下,放出風聲說要在一個月內將女兒嫁出去,並要春蘭
立刻電召姊姊妹妹們回來。
然阿匹婆與世全如何嫁女兒呢?在商量無策之下,阿匹婆只得求救於閱歷甚多的
村長伯(陳建良飾),村長正義嚴詞告之:女婿有如半子、女兒終身幸福之所託,但
若嫁女引狼入室嫁給無才無德者,將斷送女兒一生之幸福,因此建議公開以公平
競爭,尋找賢德者匹配,於是阿匹婆與世全大張旗幟四處公告嫁女啟事。由於村
人傳言阿匹婆財產很多,又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頓時轟動整個小村。
「阿匹婆嫁女兒」公開招親的外景是在台南新營拍攝,因為正巧趕上當地太子宮
三年一度的大拜拜,使當地在熱鬧之餘,又增加了歡樂與新鮮,而外景隊更在居
民的熱心協助與參與下,拍出了許多場面壯觀的人潮戲。
別忘了,歌仔戲「韓信」後看看阿匹婆如何嫁女兒!
▲阿匹婆的四個漂亮女兒(右起林美吟、劉蓁蓁、王靜江、江東華)。
▼敲鑼打鼓的告訴大家「阿匹婆要嫁女兒了」。
▲吃西瓜比賽是一大噱頭。
▼劉蓁蓁首度在螢幕上當嫁娘。
▲拋繡球大會吸引了很多人。
▼林青豐吃西瓜吃的很辛苦。
▲龍冠明和老鼠也來吃西瓜。
▼二女兒春蘭自願不嫁陪伴父母。
▲三個女婿互鬥心眼。
▼阿蕊(莊麗飾)與豆由(老鼠飾)是一對寶。
▲戲裡,林美吟與侯傑也結婚了。
▼江東華與趙子雲是男女主角。
▲阿匹婆與陳國鈞戴斗笠、披簑衣,很有鄉土味。
▼胡豆由與元六父子最會搗蛋。
▼林美吟、劉蓁蓁、王靜江、江東華在劇中是待嫁閨中的女孩。
(TTV電視周刊1206期P22~P27)
台視六點半檔閩南語連續劇
阿匹婆嫁女兒─花招多
●文/沈玟
「阿匹婆嫁女兒」,是如何的嫁法呢?
台視六點半檔閩南語連續劇「阿匹婆嫁女兒」中,阿匹婆有四個待嫁閨中的女兒
,阿匹婆卻迫不急待的想把四個女兒嫁出,用什麼辦法呢?
阿匹婆決定以公開方式甄試女婿。而阿匹婆擔心應徵的人太少,竟雇車至鄰村四
處敲鑼打鼓,真可說是一絕。
阿匹婆為甄選女婿,辦了一場吃西瓜大賽,吃得最快的人得勝,這更是別出一格
的招親擂台。
為了這一場吃西瓜大賽,製作單位還真的是敲鑼打鼓一番呢!
這正是台南新營太子宮的廟口所拍的一場戲。
女主角江東華(飾演二女兒春蘭)是新營人,她本來告訴製作人李鵬沒淺法接這檔
連續劇,因為太子宮一年一度的大拜拜每年總是熱鬧個兩星期左右,所以她非回
去不可,李鵬一聽「正好」,戲裡就是須要一個大廟會的場面,便要江東華回鄉
先聯絡安排,外景隊隨後就到。
當外景隊來到新營太子宮時,發現他們已成太子宮的熱門人物了,劇中須要的自
行車結婚、機車結婚、牛車結婚,村民皆熱心的參與,另在太子宮廟前搭起的拋
繡球招親的高台,以及吃西瓜大賽,更是引來全村居民扶老攜幼的湊熱鬧。
拋繡球招親已在當地造成高潮,老的小的全到了,台下擠滿了人,雖然明明知道
這只是做戲,但大家在台下你擠我搶,就像搶到繡球,就可以娶台上的明星似的
。
參加吃西瓜比賽的村民也不少,與賽者要把一顆小西瓜吃下,與這些熱心臨時演
員一起吃西瓜的是林青豐(飾演三女婿趙海口),在劇中林青豐吃西瓜是第一名,
所以林青豐只好裝出一付很「海口」的樣子,狼吞虎嚥一番,連西瓜子都來不及
吐出來呢?
十一月十三日晚間六時卅分推出的「阿匹婆嫁女兒」,是由李鵬製作,林登義導
播,劇中的人物有:
阿匹婆(阿匹婆飾):個性開朗,喜歡熱鬧,好善樂施。
陳世全(陳國鈞飾):阿匹婆之夫,擇善固執、沈默寡言,眾人敬重。
陳春枝(林美吟飾):世全長女,建設公司總經理之私人秘書,時髦又能幹。
陳春蘭(江東華飾):次女,純樸乖順,忍耐謙遜,在家幫忙,是標準的農村姑娘。
陳春葉(王靜江飾):三女,天性愛美,重視衣著,從事美容工作。
陳春花(劉蓁蓁飾):四女,活潑新潮,在小餐廳唱歌。
沈大德(侯傑飾) :大女婿,善於心機,一表人才,為建設公司之總經理。
林天貴(趙子雲飾):春蘭之男友,想像力豐富,敦厚可愛,從事農業改良,是村長所養孤兒。
趙海口(林青豐飾):三女婿,口才一流,善交際鑽營,從事汽車買賣工作。
秦大牌(阿八飾) :四女婿,擔任臨時演員,風趣幽默。
林村長(龍相雨飾):為人豪爽,熱心助人,與阿匹婆交情甚篤。
胡豆由(老鼠飾):麵攤老板,唯利是圖。
阿蕊(莊麗飾):雜貨店老板,好管閒事,心地不壞,標準的多嘴婆。
蔡日春(恬娃飾):阿蕊的女兒,喜愛天貴。
元六(龍冠明飾):是胡豆由之子,熱心、風趣。
「阿匹婆嫁女兒」是台視六點半檔一貫的喜劇節目,定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丈人和丈母娘看女婿真的越看越有趣?
▼胡豆由(老鼠飾)與阿蕊(莊麗飾)常常爭吵。
▲右起:林青豐、侯傑、阿八分飾三個各懷心思的女婿。
▼阿憨(趙子雲飾)是個老實的種田人。
▲日春(恬娃飾)與元六(龍冠明飾)是劇中甘草人物。
▼三個姑娘對白紗禮服很有興趣。
(TTV電視周刊1207期P40~P41)
台視閩南語劇
五生五旦聯手演出爆笑喜劇 阿匹婆嫁女兒
●文/沈玟
台視六點半檔閩南語連續劇「阿匹婆嫁女兒」,是一齣號稱五生五旦的爆笑性喜
劇。第一對的男女主角是阿匹婆與陳國鈞,阿匹婆的劇中名就叫阿匹婆,一看就
知道是一個風趣的人物,她在劇中個性開朗、喜歡熱鬧、好善樂施,丈夫陳世全(
陳國鈞飾)是個擇善固執、沉默寡言,眾人敬重的好好先生,這對老夫妻,為了四
個女兒的婚事煞費苦心。
第二對男女主角是林美吟與侯傑,飾演大女兒陳春枝和大女婿沈大德,沈大德從
事建設業,雖然不是什麼鉅大的營造廠,但是生意與業績蒸蒸日上,使得大德與
春枝之家庭一直十分富裕,這是一對標準在商場上打滾的夫妻。
第三對男女主角江東華和趙子雲,分飾一對農村樸實的青年男女春蘭與林天貴,
春蘭是阿匹婆的二女兒,個性純樸內向,自高中畢業後,見父母辛苦工作養育四
個女兒,不願繼續升學,而留在父母身旁幫忙家務。春蘭喜歡村長的義子天貴─
─村人稱他阿憨,因為村長(陳建良飾)夫妻膝下無子,而至孤兒院認養阿憨,其實
阿憨並不笨,只是時常熱心過度,不計酬勞,而讓村人嘲之為阿憨,阿憨自卑感
甚重,雖然心儀春蘭而不敢表明。
第四對王靜江與林青豐,分飾三女兒春葉與三女婿趙海口,趙海口從事汽車買賣
,口才一流,也善做表面功夫,常開著各種進口名牌轎車,其實這些轎車都是別
人的,只是由他經手賣出而已。
第五對是劉蓁蓁與阿八,分飾四女兒春花與四女婿秦大牌,秦大牌是一個臨時演
員,為了面子,花錢安排真正的大牌演員共同排演一齣劇,讓丈母娘阿匹婆大開
眼界。但有一次春花陪阿匹婆跑到電視台看秦大牌錄影,卻發現秦大牌只是戲裡
的龍套而已。
阿匹婆嫁女兒的五生五旦,再穿插周圍一些諧趣人物,形成了一齣最具娛樂效果
的喜劇,所以在首日(十三日)播出時,收視率即高達三十三‧三,可見「阿匹婆嫁
女兒」真是一齣飯前開胃、飯後助消化的閩南語連續劇。
- Aug 07 Sat 2010 14:12
1986年華視連續劇「阿公我愛你」
▲鄒美儀和劉若幼可像一對祖孫?
▲石英飾演甄公道。
▼賀軍政飾演甄光輝。
華視閩南語連續劇「阿公我愛你」
首播日期 1986-09-05 結束日期 1986-10-21
播出時段 18:30 - 19:00
(台灣電視資料庫)
演員表
甄公道─石 英
甄光輝─賀軍政
甄光榮─方 峻
甄溪泉─呂文忠
喬麗麗─鄒美儀
喬安娜─劉若幼
喬露西─白冰冰
趙紳士─江 南
許秀英─吳 鈴
吳愛嬌─王滿驕
三叔公─周萬生
1986年8月31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47期P118~P119)
華視推出閩南語喜劇「阿公我愛你」
●文/沈玟
華視將從九月五日起,推出閩南語喜劇「阿公我愛你」,接檔「白衣大士」於周
一至周五晚間六時卅分至七時播出。
「阿公我愛你」由宋文仲製作,石英、鄒美儀擔綱主演,久未在螢光幕露面的江
南亦將復出演出。
由於台視閩南語喜劇「祖母的嫁妝」收視率不錯,因而有製作「阿公」題材節目
的靈感,希望也能吸引觀眾的喜愛。
「阿公我愛你」中學成歸國的甄光輝(賀軍政飾)帶著長居美國的女友喬安娜(劉若幼
飾)回到保守的家鄉,而引發一連串的趣事與衝突。
喬安娜是學考古的,到了鄉下地方對很多年代較久的事物充滿著研究興趣,因此
常鬧出笑話,光輝的祖父甄公道(石英飾)對這時髦的女孩沒啥好感,反對孫子與她
來往;安娜只好向遠在美國的祖母求救。
新潮作風的喬麗麗(鄒美儀飾)一接到小孫女安娜的求救,馬上帶著大孫女喬露西(白
冰冰飾)到台灣,直奔鄉下;人老心不老,穿著、言行都很時髦的喬麗麗一出現,
令甄公道大為吃驚,更加反對光輝與安娜在一起,麗麗氣公道不通情理,決心教
訓古板的公道,在鄉下開了新潮的咖啡廳,與公道所開的老人茶館打對台。
同鄉的趙紳士(江南飾)與甄公道是哥倆好,因年輕時同追一女,而成情敵,最後甄
公道情場戰勝與女朋友結婚,趙紳士傷心之餘終身抱獨身主義,不言婚娶,並與
一起長大的甄公道從此不相往來,但卻很疼愛甄家的孩子們。
喬麗麗的來到,吸引了趙紳士的注意與喜愛,於是展開追求,偏偏這時甄公道也
發現麗麗的可愛之處,也加入追求行列,二人又形成新的敵對關係。
除了上述演員外,「阿公我愛你」中還有方峻飾演的甄光榮,呂文忠飾演的甄溪
泉,吳鈴飾演的許秀英,王滿驕飾演的吳愛嬌,周萬生飾演的三叔公等等。
▲▼不管是老的、少的,都是美好的搭配。
▲▼江南(上左)和王滿嬌(下左)成為一對。
▼這一對寶貝鬧了最多笑話。
▲方駿給阿媽一個熱吻。
▼祖孫女三人最後都有歸屬。
▲▼這是兩場「戲中戲」。
1986年10月13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782期P42~P44)
「阿公我愛你」喜事連連
●文/尹塵心
「阿公,我愛你」的賀軍政和劉若幼,經過幾番波折,業已通過阿公石英的關
關考驗,成為一對好夫妻。
阿公辦完了二孫子的喜事,接著是進行最讓他傷腦筋的大孫子方駿的婚事;另
外,最重要的是他對俏阿媽鄒美儀,到了「愛妳在心口難開」的地步。
在情場上,總是鬥不過阿公的紳士公江南,追求俏阿媽又吃了敗仗,當然使得
他好不失望;不過,他又有了新目標─演喬家女祕書的王滿嬌。王滿嬌和江南
,這是絕無僅有而有趣的妙搭配。
這一週,「阿公,我愛你」將從熱鬧中再掀高潮。尤其別小看這一齣家庭似喜
劇,即使喜事一樁樁,賀軍政、劉若幼小夫妻倆相親相愛,方駿和白冰冰這對
冤家也步入紅毯的那一端,最是令您喝采的將是─阿公娶得心目中的如花美眷
俏阿媽。
「阿公,我愛你」,讓大家對首次主演閩南語戲的鄒美儀刮目相看;而石英、
方駿這對寶貝演員,也塑立了祖孫親密的形象,劇中的任何一個人物,都演出
了自己特有的型;所以,這樣一齣喜劇,能在收視上節節上升,是當之無愧的
。
繼「阿公,我愛你」之後,華視預定在十月二十二日晚間推出一檔時裝文藝劇
─「淚的小花」,請您注意本刊的詳細報導,並繼續給予捧場。
- Aug 07 Sat 2010 02:13
1985年台視連續劇「幸運第七局」
▲震洋、梅心如、李玉芬、洪流飾演一家人。
▼望看(李玉芬飾)很疼愛女兒靜修(梅心如飾)。
▲每周都有不同演員參加。
▼劉松山先去找阿強(林偕文飾)。
▲劇中充滿生活化的幽默。
▲劉松山(洪流飾)不滿女兒私訂終身。
▼林偕文被眾美女圍繞。
台視閩南語連續劇「幸運第七局」
首播日期 1985-04-09 結束日期 1985-05-06
播出時段 18:30 - 19:00
(台灣電視資料庫)
(TTV電視周刊1174期P32~P35)
台視閩南語喜劇
打棒球私訂終身 妙老翁不認傻女婿
幸運第七局 棒棒安打
●文/沈玟●圖/郭肇原
台視晚間六點半檔閩南語劇,繼叫座的「福星福將」之後,將推出幽默式的喜劇「
幸運第七局」。
「幸運第七局」由陳德利製作,演員以洪流、李玉芬、震洋、梅心如等四人為中心
,而每周的故事皆可自成一單元,透過多元的人際關係來發展曲折的劇情,表現以
倫理道德為根本之傳統精神。這是一齣時裝趣味喜劇;演員陣容尚有張小蘋、馬萍
、易原、林揚、陳建良、曾國峰、林偕文、蔡富貴等人。
什麼是「幸運第七局」呢?據說在棒球九局的比賽中,往往至第七局,各防守者之
注意力多因疲勞而較不能集中,故容易產生錯誤,特別是投手,同時各擊球員又多
已輪到第三次擔任打擊,對於投手之球路已能適應,故一般在比賽至第七局時,較
容易得分,所以才稱為幸運的第七局。
台視的閩南語劇「幸運第七局」又和棒球有什麼關係呢?原來本劇的主人翁劉松山
(洪流飾),以往便是一位棒球教練。
劉松山年逾半百,個性集新觀念與舊道德於一身,言行既詼諧又嚴肅,但事業無成
,當年和他合組棒球隊的業餘命理家王添祿(陳建良飾),半開玩笑指他沖犯白虎星
煞,要乞食七七四十九天始得解厄。
松山不迷信,反譏他現在大家豐衣足食,那來的乞丐。但松山痛定思痛,仍願以苦
行僧的精神,來試煉人生,改善自己沒落老少爺的壞脾氣,同時遍訪當年棒下高足
,以印證彼時教棒球也教做人的成績。
松山的妻子望看(李玉芬飾),是個沒有主見的家庭主婦,夫妻相敬如賓。松山的兒
子中興(震洋飾)與女兒靜修(梅心如飾)因與老爸意見不合,互不認錯而先後離家。靜
修與昔日父親球隊愛將私訂終身,公證結婚後生有一子「安打」。
松山雖對外孫如獲至寶,但仍對靜修匆促行事,耿耿於懷,不願和女婿見面,以致
究竟女婿是諸多愛將中那一位,自己都不知道。
這時,松山向妻子望看暗示其將有遠行,望看為先後離家的兒子和女兒求情,松山
雖極愛女兒,一時改不了老脾氣,而與望看發生齟齬。
結果,松山悄悄的離開家裡,以孫子安打的長相比對諸愛將的合照,擇定最大可能
為其女婿的人選,第一站就來到阿強(林偕文飾)的住處。
阿強開一家健身院,因經營不得法,債台高築,行將關門大吉,松山來時,因與開
門的學徒發生誤會,盛怒之下,竟舉起百公斤重槓鈴,學徒大為喝采叫好。
松山接著責問阿強為何逃避責任,使得阿強滿頭霧水,原來松山自作聰明,會錯望
看的意思,以為阿強就是自己的女婿,鬧出不少笑話。後來松山與阿強等共商還債
及振興健身院事宜,諸人愈說精神愈振奮,學徒們也愛戴松山如偶像。
於是松山離家出走的點點趣事由此引出,這位老爸爸離家出走,究竟會發什麼樣的
事情?會有什麼樣的遭遇呢?看了「幸運第七局」便知道。
演員表
劉松山─洪流
劉靜修─梅心如
劉中興─震洋
王添祿─陳建良
望看─李玉芬
阿強─林偕文
......
- Aug 05 Thu 2010 14:26
1976年華視連續劇「椰林深處」
- Aug 04 Wed 2010 04:00
1984年華視連續劇「離別的月台票」
▲1983、84年「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英英(左)、陳秋燕(右)在劇中演對手戲。
▼陳秋燕和范鴻軒在月台別離。
華視閩南語連續劇「離別的月台票」
首播日期 1984-12-06 結束日期 1985-02-25
播出時段 19:00 - 19:30
(台灣電視資料庫)
(TTV電視周刊1158期P84~P85)
闡揚中國婦女傳統美德華視製播晚間檔閩南語劇
離別的月台票
●文/心渝
挾著今年(1984年)及去年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餘威,陳秋燕和英英,在華
視製播的晚間七時檔閩南語連續劇「離別的月台票」中進行演技大競賽。
陳秋燕和英英都是默默在影壇上耕耘了幾十年的資深演員,在未獲得電影金馬獎的
殊榮之前,她們純熟而精湛的演技,就已經獲得了觀眾的肯定,而「金馬獎」的榮
譽,對她們來說,只是一種公開的、正式的讃譽和鼓勵,相對的,也是一種無形的
壓力和責任感的付予,這種責任感的壓力,使得她們在攜手演出「離別的月台票」
時更為兢兢業業。
去年(1983年)以「看海的日子」而榮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英英,十多年來,
不論在電影或電視劇中,都是扮演善良的老婦人,她在觀眾心目中,早已經建立了
「好媽媽」或「好婆婆」的形象,而這次在「離別的月台票」劇中,她卻改變以往
的造型及戲路,演一位衣著華麗高貴的老婦人,是女主角陳秋燕的婆婆,對媳婦惡
言相向,有不同以往的演技表現。
今年在電影「油蔴菜籽」中,因演技突出而榮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陳秋燕,這次
在「離別的月台票」劇中,飾演一位苦命女,從二十八歲一直演到四十多歲,這個
角色出身於不正常的家庭,其後為後母所逼,因而所嫁非人,婚後又遭婆婆鄙視,
飾演這個苦命女的角色,對陳秋燕來說應該是適合的,因為,她在獲得金馬獎最佳
女配角的「油蔴菜籽」,及華視上一檔閩南語連續劇「媽媽!請您也保重」劇中所
演的角色也是苦命女,因此,再一次扮演這類的角色,對她而言是駕輕就熟的。
「離別的月台票」的中心主題,是著重於女主角在坎坷的生命歷程中所表現的堅貞
恒毅、不屈不撓精神,及其凡事逆來順受,滿懷慈愛溫馨的性格,闡揚中國婦女之
傳統美德。
以深具地方色彩的關西,為故事背景的「離別的月台票」,整個劇情,是從女主角
林秋妹的少女時期開始,娓娓細述一段帶著淡淡哀愁的故事,藉著他所遭遇的人、
事、物,以及種種社會問題,來激發觀眾的共鳴。
參加「離」劇演出的演員,除了陳秋燕和英英之外,還有范鴻軒、葉小益、秋乃華
、朱戌清、陳啟峻、余丹丹、凱音、吳炳南及劉小華等。
演員表
林秋妹─陳秋燕
???─范鴻軒
???─英英
???─葉小益
???─秋乃華
???─朱戌清
???─陳啟峻
???─余丹丹
???─凱音
???─吳炳南
???─劉小華
......待後補充
- Aug 03 Tue 2010 02:37
1984年華視社教短劇「婆婆媽媽」
▲譚艾珍、阿空、張玉玲很討好
▼大空、阿空和媽媽演出生活化
華視國語社教短劇「婆婆媽媽」
首播日期1984-04-16 結束日期1985-09-20
播出時段 18:30 - 18:40、18:30 - 18:45、18:30 - 18:57......
(台灣電視資料庫)
(维基百科)
每週一至週五晚間播出的華視 《 婆婆媽媽 》,內容為十五分鐘的家庭短劇, 譚艾
珍飾媽媽,婆婆為一布偶,由崔幗夫擔任配音,兒子是童星陳柏宇 ,爸爸只聞聲不
見人,為爸爸配音的就是王偉忠。 其後又出現爺爺布偶(由劉錫華擔任配音)、萬
人迷等角色。
(華視台史館)
「婆婆媽媽」節目,就每日發生的家務事,以生動有趣的布偶搭配演員演出、極富人情味的方式表達,並提供婦女觀眾一些家事小常識和現代家庭生活規範,以及人際關係的正確處理態度。
(TTV電視周刊1174期P52~P53,1985年)
婆婆媽媽仍嫌不夠
添加角色翻新內容還要送觀眾明星布偶
●文/玟沉
華視「婆婆媽媽」節目,要送「婆婆」給觀眾?
「婆婆」是一個老古錐的布偶,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婆婆」,並且希望擁有一個
布偶「婆婆」。
「婆婆媽媽」的製作單位光啟社表示,你絕對有可能可得到「婆婆」的──只要小
朋友或大朋友將自己生活的小故事、親情感受、家居心得寄來,一經採用,光啟社
就會送你一個「婆婆」。
「婆婆媽媽」自播出以來,生活化的內容與劇中人謔而不虐的演出,一直是受觀眾
歡迎的主要因素,開春之後,在製作單位光啟社的安排下,劇中陸續增添了幾位新
的角色了。
一向只聞其聲卻不見其人的陳家男主人,終於露面了,觀眾想必對這位憨厚老實的
大空相當滿意;而時常掛在阿空嘴邊的胖妞,也來到螢幕前和阿空玩在一塊了;最
值得一提的是萬任靡,他是大空在廣告公司中的同事,不但天天在陳家白吃白喝不
提,沒事還窮攪和,惹出不少令人傷腦筋的問題,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
。
這幾位新人的出現,豐富了節目的內容,戲的趣味性也越來越高,雖增加新人物,
使節目更有看頭,但製作單位卻不敢因此掉以輕心,為求充實節目內容,光啟社因
而要向各位觀眾徵求點子。
這項邀請觀眾加入幕後智囊團的計劃是希望觀眾提供自己的寶貴點子舉凡是實用的
家庭小常識,日常生活裡所發生的趣聞小故事,或者父母與子女間的相處之道等各
種相關素材,都可以提供製作單位如經採用,節目中的婆婆就送給你帶回家當紀念
品,製作單位光啟社的郵政信箱是台北二四之四百號。
演員表
婆婆─布偶─崔幗夫配音
爺爺─布偶─劉錫華配音
媽媽─譚艾珍
爸爸─陳大空─王偉忠
兒子─陳阿空─陳柏宇
......
- Aug 02 Mon 2010 22:12
1984年中視連續劇「港都好男兒」
▲柳國仁(潘健飾)
▼柳家在港口開設豆漿店
中視閩南語連續劇「港都好男兒」
首播日期1984-12-14 結束日期1985-03-10
播出時段 12:00 - 12:30
(台灣電視資料庫)
(TTV電視周刊1158期P34~P35)
中視午間新閩南語連續劇
港都好男兒 詮釋親情與愛情
●文/凡駱
中視午間檔戲劇節目十二月十四日起將推出新劇「港都好男兒」,這是一齣詮釋親
情與愛情的現代劇。
「港都好男兒」以閩南語發音,由林俊製作,全劇內容敘述:
二十多年前,有兩位熱愛柔道運動的青年關壯威(劉林飾)和金永恒(高鳴飾),兩人東
渡扶桑,拜一位柔道大師佐藤勝一郎為師,在柔道的功夫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當
時佐藤的台籍好友柳坤木之女柳懿芳(敏芳飾)亦在日本求學,住在佐藤家,因而與
關壯威、金永恒感情很好,佐藤受坤木之託,全權代為處理其女的終身大事,佐藤
為了公平,決定以比武方式勝者得與懿芳結婚。
比武的結果,壯威以技巧勝,永恒痛苦地離去,翌日,懿芳也走了,原來,懿芳已
與永恒有了親密的關係,且懷孕在身,佐藤知道後,罵兩人不該隱瞞事實而造成一
場悲劇......。
二十年過去,柳國仁(潘健飾)已二十五歲了,他與懿芳相依為命,在港口的小街上
,賣豆漿維生,懿芳還收養了一個孤兒尤朝(秦歌飾),豆漿店對面住著一位賣魚的
魚販清水,其女阿春(楊琇惠飾)很喜歡國仁,經常藉故向國仁買豆漿而接近國仁,
國仁無動於衷,因國仁知道尤朝喜歡阿春。
國仁天生好動,喜歡練武,在一家空手道館中學武,空手道館對面不遠處有一家柔
道館,兩家武館因為爭取學徒,而結下了恩怨。國仁因為人正義,也得罪了港口的
不良份子。
有一次國仁被打傷,為柔道館的老師父所救,這位老師父即當年與金永恒比武的關
壯威,壯威後來得知國仁的身世,竟是當年金永恒的兒子,及見到懿芳才知她並未
嫁金永恒。
後來,關壯威說服了懿芳,讓國仁拜在他的門下學習柔道,壯威另有一徒董永輝(
張漢伯飾),即柔道館主,生性驕傲,他愛上壯威的獨生女質蕙(唐若堯飾),但質蕙
卻不喜歡他的人。
其實國仁轉習柔道最大願望,還是想藉著將來爭取代表國家到日本比賽的機會,尋
找他的父親,這也是壯威暗中替國仁想出來的方法,藉親身的力量,來鼓勵國仁在
柔道上有一番驚人的成就,並為國爭光。
有志者事竟成,國仁果然有了令人滿意的成就,首先,在自己的道館中,他和永輝
得到關壯威的提名,並能擊敗師兄永輝,代表社區的選手,爭取全國的代表,最後
終能在世界大賽中奪魁。
雖然他在日本無法完成他最大的願望─與父親團圓,但是由於他的努力、吃苦,終
能贏得榮譽與愛情。
演員表
關壯威─劉林
關質蕙─唐若堯
金永恒─高鳴
柳懿芳─敏芳
柳國仁─潘健
董永輝─張漢伯
尤朝─秦歌
阿春─楊琇惠
......
- Aug 01 Sun 2010 05:31
1976年華視連續劇「劉銘傳」
▲採茶季節一到,茶山非常忙碌。
▲劉銘傳(魏少朋飾)處事廉明,經常和屬下共商台灣的建設問題。
華視閩南語連續劇「劉銘傳」
首播日期1976-03-29 結束日期1976-05-28
播出時段 21:30 - 22:00、21:30 - 22:30、19:00 - 19:30
(台灣電視資料庫)
由唐明製作,盧策劃、孫陽中編劇、林義雄的閩南語連續劇「劉銘傳」,因其主題的嚴正,劇情的感人已激起了迴響與共鳴,造成了每晚九時半的收視熱潮。
故事是根據史實所編寫,敘述劉銘傳建設台灣的經過,刻劃他為國為民的偉大胸襟,不但饒富娛樂價值,更深具教育意義,除了嚴正的故事架構之外,劇中更穿插以其他東西─趣味性與平易感,而使得全劇更為大眾化。
為了劇情的逼真效果,製作單位曾多次遠赴永康糖廠、安平古堡及淡水砲台以及桃園大溪等地拍攝外景戲,劇中「建造鐵道」、「砲戰」、「鐵路通車」等場面都因此獲得觀眾們的激賞。
演員表
劉銘傳─魏少朋
沈玉華─陳秋燕
沈應奎─頼得南
萬事通─小戽斗
- Aug 01 Sun 2010 04:07
1976年華視連續劇「好舅舅」
- Jul 29 Thu 2010 04:25
台視前十年節目回顧
台視戲劇人生縮影
民國五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台視開播滿月,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電視戲劇節目也正式誕生。
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電視單元劇「浮生若夢」播出後,戲劇走入家庭,更貼近生活,並真實地呈現出人生的各種面向;人生的縮影,藉由戲劇,一幕幕在觀眾眼前開展。從此,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更形豐富,不再局限於小說、廣播或電影,因為變化萬千的電視戲劇,提供給電視觀眾另一種情感的寄託,與心靈的滿足。
繽紛戲劇從黑白進入彩色
「浮生若夢」引起廣大的迴響,緊接著推出「溫暖人間」、「歡樂家園」。民國五十二年五月,每周日晚間播出由民間故事或台灣歌謠改編的閩南語古裝電視劇,不論是「吳鳳」、「阿公店」或是「周成過台灣」等鄉土劇,皆受到當時本省籍觀眾的喜愛。
民國五十三年,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融合了黃梅調與山歌的「電視歌唱劇」,在台視頻道播出。五十四年,軍中康樂團的「三軍俱樂部」,加入戲劇節目的單元內容中。五十五年,由光啟社製作,反應人性光明面,為社會帶來溫馨的「星期劇院」正式播出。五十六年,電視錄影的設備啟用,電視劇由現場作業改為錄影播出,戲劇節目益形精緻。五十八年,台灣電視進入彩色時代,從此電視從單元劇時代進入連續劇時代。
第一齣電視連續劇「籃與黑」,於民國五十九年播出。由於當時的連續劇都是改編自著名小說,故又稱為電視小說。「籃與黑」播出後,民眾反應熱烈,緊接著又推出有「風蕭蕭」、「碧雲秋夢」、「清宮殘夢」等電視小說。此後,不僅國語、閩南語的連續劇,甚至歌仔戲、布袋戲都以連續劇的型態呈現。
民國六十年,電視史上第一個刀光劍影的電視武俠劇「江湖兒女」播出,該劇與以往戲劇迴異的特效運用,與畫面合成,在當時創造了亮麗的收視成績。六十三年,台視劇場在周六的晚間時段與觀眾見面;首先隆重推出的是以豪華場景的宮廷戲「宋代秘史」。(※出處:台視四十年p68)
- Jul 29 Thu 2010 03:01
嵐風雜誌
陳式武殘而不廢 自力賣書
小兒麻痺雙手變形 22年來坐輪椅街頭販售兩本自傳 傳達「活著,就有希望」
【記者張念慈/新竹報導】
「自己寫的書自己賣!」63歲的陳式武小兒麻痺,雙手扭曲變形,一筆一畫慢慢學字,將遭遇寫成「永恆的奮鬥」和「生命的彩虹」兩本自傳;22年來他坐輪椅在全台街頭賣自己的書,希望讓人知道「活著,就有希望」。
白髮蒼蒼、身形瘦弱的陳式武,這幾天在新竹市中正路賣書,輪椅上掛著「自己寫的書自己賣」的招牌。有人以為他要乞討拿錢給他,被他丟回,「我不叫賣,我希望買書的人是因為這本書有價值,而不是同情我!」
他除了雙腿萎縮,雙手也扭曲變形,從小備受歧視和嘲笑;他告訴自己:「我越自卑越自憐,就越沒有人會尊敬我!」
他努力求學,但手無法握筆,用兩隻手腕拿筆;下半身無力支撐,索性趴在地上,用顫抖的手腕一筆一筆學寫字,老師發現他文筆佳感情豐富,鼓勵他寫自己的故事,竟篇篇動人。
民國57年,陳式武讀省立中興中學時,在友人支持下創立「嵐風雜誌」,開始長達40年的創作道路。68年間,他與擔任特別看護的黃秀雲結婚,三年後,他買下全國圖書供應社和遠太出版社,獲選台中區殘障優秀青年代表。
不料一年後,因周轉不靈,嵐風、全國、遠太全倒閉;他不向命運屈服,先到高雄賣彩券,後來全台賣書,一張輪椅、一塊板子就是他的「書店」,走遍三百多個鄉鎮。
76年,陳式武成立「松竹梅」出版社,販售他所創作卻不為一般書店通路接受的書。79年獲台北市第二屆自強創業楷模。
「殘廢並不可恥,自己看不起自己,那才是殘廢!」陳式武樂觀看待人生。他的太太黃秀雲說:「他坦然的態度讓我明白,有健全的人格比有健全的四肢更重要!」
【2009-05-05/聯合報/B2版/竹苗綜合新聞】
- Jul 26 Mon 2010 15:21
1979年台灣製造出口商名簿-電扇篇
出處:Manufacturers and Exporters of Taiwan R.O.C ‘79-80
(Electrical,Electric products & Accessories)
加勒比貿易
正泰電子?
HAWAII
夏威夷品牌
RAY SIGN電子
CROWN
皇冠品牌
HONG CHENG電機
(宏昕電機?)宏昕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之前身為宏興鐵工,由現任董事長黃炳先生創立於1956年,以一部四呎車床及小鑽床開始工廠的營運,初期以機械零件之加工為主。翌年開始電扇及機車零件之加工製造,如馬達殼、轉動子、機車燃料開關淨油器等,1959年開始生產電扇行銷國內市場。初期年產量不及500台,但為因應市場之成長需求,改善生產技術及增加設備而於1971年年產量突破10,000台以上,並開始小量外銷菲律賓、中東、西非等國家地區、1980年獲得美國UL認證合格。自此開始大量外銷電扇至美國、南非、阿根廷、烏拉圭等世界各地,年產量超過570,000台。空氣清淨機亦已成為本公司主力產品,年產量約為 250,000台,主要市場為美國、日本及歐洲,多年來為台灣空氣清淨機外銷廠商排名第一。為適應世界市場競爭之需要,本公司於1993年開始,在中國上海附近之昆山市,設立昆山宏昕電機有限公司,於1994年2月開始生產。昆山廠有充沛之人力及廣大之空間,馬達之生產,從壓鑄、機工、軸心研磨、線圈製造、馬達組立等,已完成一貫生產之規模。目前本公司之馬達生產主力,已轉移至昆山廠。昆山廠更設有塑膠零件成型工廠及成品裝配線,有充沛能力組裝小家電成品,配合總公司之開發能力已成為本公司之新生產基地。
KU HSING工業
Shin Yue貿易
......(待查)
- Jul 23 Fri 2010 04:54
台富餅乾TF

公司簡介
民國五十四年政府大力提倡觀光事業,在倡導初期,著重食、衣、住、行、育、樂方面水準提昇,當時就烘焙食品一項而言,市場除少量舶來品外,本地出品,鮮少達到國際水準者,創辦人劉文騰先生乃邀約中華開發公司及友好多人集資籌辦台富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購置英國機器設備,聘請英國技師,生產高級餅乾,六十二年購置國產半自動威化設備生產。
[台灣黃頁]
耐斯旗下台富再認購劍湖山私募逾5千萬股
精實新聞 2009-06-24 07:56:25 記者 方巧文 報導
耐斯集團旗下的劍湖山世界(5701)23日公告完成第2次私募增資案,私募認購人為同屬耐斯集團的台富食品。劍湖山表示,97年度實際私募特別股為5572.5萬股,目前已收足股款,完成私募。另外,公司將擬於8月11日舉行股東臨時會,以修訂公司章程部分條文。加計之前劍湖山第1次私募、由台富所認購的3,000萬股,目前台富持有劍湖山私募股數共8,572.5萬股。
台富食品是劍湖山的原料及商品進貨供應商,該公司董事會在民國84年6月改組,由耐斯集團接手經營。台富自產的產品包括餅乾、糖果、咖啡等。
為充實營運資金、償還借款,劍湖山董事會於今年4月26日決議發行97年度第2次私募特別股,當時公告的私募股數為1.538億股,每股面額10元,私募總金額16.149億元,私募價格每股10.5元。
此次由台富認購的私募5572.5萬股是劍湖山97年度的第2次私募增資案。劍湖山97年度第1次私募案於今年4月26日完成,總私募股數4,620萬股;私募對象與認購數量分別是台富3,000萬股,高野農金科技120萬股與愛之味(1217)認購1,500萬股;該私募案每股實際認購價格為6.5元。
關於劍湖山去年的經營狀況,該公司去年營業淨損從前年的2.99億元降至2.5億元,惟業外利息支出年增近9成至2.01億元、其他損失年增3.21倍至1.77億元,稅後淨損金額擴大至7.87億元,EPS -1.89元。
劍湖山今年第1季力挽狂瀾,在政府發放消費券、帶動假期遊園人潮,以及旗下2家飯店受惠陸客市場等加持,單季本業淨損較去年同期的8,900萬元縮小至2,300萬元,業外支出4,600萬元亦較去年同期的5,200萬元少。整體稅後淨損6,40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34億元減少;EPS -0.15元。
該公司今年1月初將總經理一職換上新血,由擁有多年餐飲、旅館業經驗的張錦榮擔任。對於今年劍湖山的營運目標,張錦榮期望在4大事業體耐斯松屋百貨、耐斯王子飯店、劍湖山王子飯店與劍湖山遊樂園的努力下,全年營收可望能較去年增加1成、達32.37億元。其中,貢獻將有明顯成長的事業體,將是受惠於陸客市場的嘉義耐斯王子飯店。
此外,劍湖山亦擁有多項受矚目的題材,包括預估可在2011開始營運的Hello Kitty主題樂園暨飯店、在澎湖博奕特區與英國湄京集團的合作,以及在台灣與大陸地區的遊樂園、旅館委託經營業務。雖然上述業務目前多處於初期規劃或建設階段,不過,展望未來,或許在通過資金方面嚴竣的考驗後,新營業項目可望為劍湖山帶來成長的新動能。
DJ財經知識庫 - MoneyDJ理財網
- Jul 20 Tue 2010 17:24
1986年台視單元連續劇「無敵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