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的周曼華、有股古典美人風韻。
◆和蔣光超一拉一唱在金門勞軍。
◆享受全家福之樂趣。
◆周曼華和張九蔭伉儷情深。
◆(左)右邊是中影公司第一任廠長徐欣夫。
◆先總統蔣公召見周曼華。
◆蔣夫人美齡接見回國勞軍的她。
◆和當年小生黃河演出「新娘萬歲」。
◆周曼華與小女兒。
◆與國內影迷合照。
◆右起林靜、羅維、周曼華、楊志卿、劉琦。
1979年01月14日出版
(你我他電視周刊068期 P74~P77)
懷念的女性:
從不幸走向幸福
周曼華的過去和現在
連一顆糖都不肯放在自己的房裏,
她說:「我得盡最大的努力
去唯繫後半輩子婚姻的成功。」
●文/吳秀笑
在三十年代的中國影壇,「明星」這個頭銜,雖然不像今天那麼讓大家津津樂道,但提起他們,卻同樣的會令人感到神秘和好奇。
那時候,中國電影剛剛從沒有聲音的「默片」走向有聲黑白片時代,上海電影界呈現的是一片蓬勃景象,其中,以「明星公司」的電影最為叫座,旗下培養出不少演技好而又有敬業精神的紅星。
這些紅極一時的演藝人員,目前有的已經作古,有的陷在大陸,有的旅居國外;年輕一輩人大多只聞其名,並沒有見過他們當年風采,年老的一輩則深深地懷念他們。
周曼華,這位當年紅遍上海、港臺及東南亞一帶的女藝人,年紀稍微大一點兒的,一定忘不了她端莊中帶著古典美的風韻,曾在影壇樹立了一個很好的藝人典型。
北平話帶來好運
周曼華原籍天津市,在北平長大,十二歲就到上海讀書。那時,政府剛開始採用北平話當國語,周曼華說:「沒想到,我一口標準的北平話,會把我帶上演藝的路子。」
她說:「民國十二年,『電影』在大家眼裏還是挺新鮮的東西。有一天,我放學後跟幾個同學去看人家拍電影。當時演電影的人除了要上鏡頭,還要會講國語。導演大概聽到我的一口北平腔,便要我在片裏客串一個女學生。」她當時覺得好玩,便一口答應下來。這麼客串了一個鏡頭,事過後便也忘了。
然而,她在片子裏卻留給導演深刻的印象。民國三十六年,明星影業公司正式找周曼華簽約拍電影。第一部片子是「母親的秘密」,男主角是影壇前輩龔稼農。
不久,抗戰爆發,她隨著「明星」公司的傳宣隊到重慶,從事舞臺劇工作。後來戰爭稍微平息,她又回到上海,拍是「秦淮世家」、「紅杏出牆記」、「春風回夢記」、「曉風殘月」等片子,成為風靡全國的影迷偶像。
共匪叛亂有家歸不得
民國三十九年,共匪叛亂,周曼華隻身離開家人到香港,「唉!本來我只是抱著『到香港看一看』的心情,那時心想,也許匪禍馬上就會平息。沒想到局勢越來越不利,只好放棄回鄉的心願……。」提起當年,周曼華陷入一陣沉思中。
從此,她飄泊在香港,發展演藝事業。當時跟她搭檔的男明星,都是名聞一時的風雲人物。
她和嚴俊合作的「女人與老虎」,與王豪合演的「喜相逢」,和嚴俊合演的「閨房樂」,和羅維、林靜、劉琦、楊志卿合演的「女記者」,及與黃河搭檔的「富貴花」,都是轟動港臺的片子。
儘管是離鄉背景,周曼華倒也在香港發揮她一生演藝事業中最輝煌燦爛的一頁。她說:「那時的演藝界,技術雖不如今天進步,卻比今天單純得多。我們每個藝人都屬於一個固定的公司,領月薪過日子,沒有惡性挖角,也沒有漫天開價的現象,待遇合理而安定。」所以,大家也比較能專注於演技的磨練。
重返祖國懷抱
民國四十二年,她從朋友口中聽到政府遷臺後的安樂情形,決心組織影人勞軍團,回到自由中國來慰勞三軍將士。港九影人回國勞軍,周曼華算是第一個。
她們的回國,受到各界熱烈歡迎。在兩星期之中,這支勞軍團走遍寶島各地。她說:「我記得當年在金門勞軍,完全由我們自彈自唱,我就跟蔣光超一拉一唱的,唱遍了整個外島呢!」旅港影人回國勞軍的熱潮,從此源源湧至寶島。
此後,她每年組團回國勞軍一次,曾經蒙先總統蔣公召見,夫人蔣宋美齡女士,並對她的辛勞表示萬分讚許。
寶島影迷的熱情,更讓人永難忘懷。每次回國,不管周曼華走到哪兒,總有許多影迷包圍她,這使她感受到一份難以形容的祖國溫暖,於是,她毅然下了回國定居的決心。
有段不幸的婚姻
有人認為:「婚姻曾失敗過的人,不容易再找到幸福。」但周曼華卻有更堅強的看法。
她說:「如果刻意的去破壞婚姻,那是不可饒恕的罪過;但如果不幸有過失敗的經驗,那麼,你就應該更努力去創造幸福的未來。」
民國五十一年,她滿懷婚姻失敗後的疲倦,帶著女兒回國念書。
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名製片家張九蔭先生。那時候,張先生喪妻多年,膝下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在中學讀書。
滿心失意的周曼華,她沒想到自己還會博得張先生的青睞。依中國人的習慣,兒女結婚要父母首肯,但,周曼華與張九蔭的婚姻,卻在雙方兒女的撮合與同意之下走進禮堂的。
正如同曼華所說的:「有過失敗的經歷,就更應努力創造幸福。」進了張家的門,她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一方面督導張家幾個孩子準備升學,一方面,她努力地以「坦誠」來跟兒女們相處。
相夫教子盡本份
她甚至於連一粒糖都不放在自己房間。
她說:「不要以為這是小事。人與人之間,常會因為一些小動作而傷害和氣。」這是她後半輩子婚姻成功的主要因素。
十多年來,周曼華相夫教子,把整個家帶得一團和氣。如今大兒子是美國的電腦博士,大女兒是碩士,小女兒也在今年赴美深造,二女兒留在身邊。
但她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功勞。她說:「這完全是張家的孩子從小就教得好,才有這麼幸福的今天。」
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息影十多年後的周曼華,如今已退身為影壇的前輩了。
六十六年金馬獎頒獎典禮,周曼華終於又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感慨萬千地說:「唉!老囉!」當然,「盼望年輕的一代比老一代優秀」是她最大的願望。
從不幸走向幸福
而現在,周曼華在忠孝東路的家,張先生去上班之後,她就自己一個人理理家務,抹抹地,上街買東西,然後給孩子們寫信。張先生也是個以家為重的人,兩夫婦早晚出去散散步,偶而出席應酬,倒也非常舒適。
所謂人生難料,今天不幸的人,也許明天就有個璀燦的日子。周曼華曾經由幸福走向不幸,又從不幸中獲得幸福。或許有人會認為,那不過是她的運氣好,或冥冥中有所安排。可是,她的努力、她的付出,不也是挺重要的關鍵麼?■
--------------------------------------------------------------
相關補充:
周曼華的故事─正派開朗的優雅典型,冬瓜美人「不計較、認命、樂觀、大方」的陽光人生 - YouTube──戀上老電影—粟子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