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梅很有個性。〈蔡榮豐/攝影〉
▼闖香江不得不犧牲小我?〈蔡榮豐/攝影〉
▲賺錢養家很孝順。〈蔡榮豐/攝影〉
▲向來不熱衷宣傳活動。
▼她形容香港行有如「行屍走肉」。
1987年4月19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80期P42~P45)
封面人物:
台北─香港一水隔
清純─犧牲一念間
蕭紅梅露啦?
●文/熊迺康
放棄了「心跳時刻」,轉為老東家蒙太奇的「報告班長」效力,蕭紅梅除了是感念蒙太奇知遇之恩的回饋,還有一分鮮為人知的心事。
一改健康的學生電影作風,和劉德華在「肝膽相照」中的大膽激情,雖然蕭紅梅一再否認露出兩點,可惜話題在本地下片之後又被提起。
「肝膽相照」先在台北上片,後在香港放映,因此,在看過台北版「肝膽相照」的電影界朋友,有機會在赴港度假期間欣賞蕭紅梅為香港版「肝膽相照」的犧牲,並紛紛走告好奇者,事情便如此傳開了。
予人清純印象的蕭紅梅,並未練就圓滑的手腕,面對詢問「犧牲」的質疑,仍然一派樂觀的強調:「當然貼膠帶啦!沒貼的話,心裡會不舒服。」
殊不知港台間的交通如此便捷,只需兩個多小時,謊言不攻自破。
若說蕭紅梅存心誆人,以她平日大剌剌的個性來說,似乎並不盡然,倒不如說她是給裸露的後遺症嚇壞了。
由於傳播媒體的報導,使人家以為「蕭紅梅要開始脫了!」加上爾後她又接下朱延平工作室的「心跳時刻」,該片導演譚家明又以擅長處理激情之美著稱,渲染之餘,朱延平考慮可能產生的誤導,影響並不準備「激情」的「心跳時刻」,曾一度有意放棄這個題材,蕭紅梅自然為「『心跳時刻』怎麼沒了下文?」而暗自忐忑。
更有甚者,蕭紅梅為「肝膽相照」做宣傳的香港行時,廣東話不通的她,面對咄咄逼人的敏感問題,雖然不知所云,但也隱然發現苗頭不對,匆匆三天,被她形容得有如「行屍走肉」。
此外,嘉禾使她的感覺是「『肝膽相照』把你捧紅了,下一部戲你應該以『幫忙』來回報。」向來不受拘束的肅紅梅當然心裡大不受用,犧牲那麼多,是不是值得?既然如此,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啦!
唯一值得安慰的,蕭紅梅說:「跟劉德華成了哥兒們,這種感覺很好,演戲的時候不會怪怪的,他反而處處幫忙,不然我們就會吵架!」
演床戲時對手的體貼很重要,劉德華適時伸出援手,蕭紅梅身在異地,十分感激,稍有穿幫時蕭紅梅就「一下子把棉被蓋起來」,其欲突破演技,又顧慮其他因素的矛盾心理是可以想見的。
回想在香港拍戲,收工之後,片廠相處很好的同事各走各的,蕭紅梅就落單了,「語言不通,好不習慣!」只有在住處和飯店間打轉,如此解決民生問題,有閒則逛逛街,節省的她只買幾件換季特價衣裳。
蕭紅梅最煩的是「那段日子,每天飲茶,受不了美食誘惑,臉都圓了!」現在她拚命洗三溫暖,一周打五次網球,少吃心愛的麵食和一切含澱粉的食物,「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好像瘦多了!」
喜歡交朋友的蕭紅梅,沒事喜歡呼朋喚友聚一聚,或者去學一樣神祕的課程,也不懂得找機會自我宣傳,她的朋友都是圈外人,圈內僅僅「點頭之交」而已,她自稱是「外務最多」的藝人。
不過,香港之行有一點蕭紅梅認為很值得得意的,她含意甚深的說:「我沒有給台灣去的人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