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采靈和楊耀東首次合作。
▼田文仲又回到老本行。

▲周丹薇飾演一位富家女。
▼林在培飾演一位年輕的醫生。
▼新人張瑾玉和童星羅文誠劇中相當搶眼。

台視周五國語單元連續劇「山歌戀
首播日期 1984-10-19 結束日期 1984-12-07
播出時段 21:30 - 23:00
(台灣電視資料庫)

製作:冠眾傳播公司
製作人:林柏川
導播:張穀興

演員表
翠    翠─應采靈
牛長順─楊耀東
李靜棠─林在培
趙雪容─周丹薇
趙守文─馮光榮
魯    成─田文仲
牛    父─曹    健
爺    爺─韓    甦
馬大娘─張冰玉
馬老爺─許文全
馬大鳳─張瑾玉
桂    芳─丁也恬→尹寶蓮
司    機─小    杜
錢得仁─王    孫
錢金龍─于守仁
小喜子─羅文誠→潘鎮岩

1984年10月21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150期P26~P28)
三台戲劇焦點:
刻劃淳樸民風‧敘述曲折戀情
台視每周五晚間新連續劇
山歌戀
●文/沈玫

台視從十月二十六日起,將在每周五晚上九時三十

分起推出九十分鐘的國語連續劇集「山歌戀」。
以民初為背景的「山歌戀」是山歌對唱方式的戲劇

,由應采靈、楊耀東、田文仲、林在培、周丹薇等

人聯合演出,並有新人張瑾玉〈馬之秦之女〉和童

羅文誠參加演出。由冠眾傳播公司製作、張穀興
導播。
棚內作業加上ENG實景拍攝的「山歌戀」,表揚

了淳樸民風的可愛,並以山歌的形式來喚起大眾對

於美的感受,藉著音樂與戲劇的結合,帶給觀眾九

十分鐘的視聽享受。
「山歌戀」的故事內容敘述:鳳凰山下有老樹屯、

五柳村和牛家窪三個村落,老樹屯產藥材,五柳村

出木工,牛家窪則是以打漁為生,三村之間,又有

一條蘿蔔溪經過,彼此互通有無,倒也熱鬧非常。
五柳村的老木匠良壽的孫女翠翠〈應采靈飾〉,是

眾所公認的本地之花,牛家窪的打漁好手牛長順〈

楊耀東飾〉,是眾所公認與翠翠極為相配的一對,

可惜翠翠老是無法接納「」這個姓,長順一怒之
下,乃宣稱不娶翠翠為妻,於是當地其他的青年開

始競相追求翠翠起來,但是長順卻有自信,他認為

在當地沒有比他強的年輕人,可是沒多久,村子裡

卻出現了好幾個外地來的人,這才使得他開始有些

擔心了。
第一個外來者是習西醫的大學生李靜棠〈林在培

〉,為人穩重瀟灑,待人親切。
第二個是出外打天下,數年未歸的當地人魯成〈

文仲飾〉,他是從小看著翠翠長大的,所以翠翠對

他另有一份獨特的崇拜。
第三個外來者是隨同富家千金趙雪容〈周丹薇飾〉

一同來到的富家少爺趙守文〈馮光榮飾〉,這三組

人各懷各的目的來到鄉下,也都引起不少波瀾。
「山歌戀」一開始就進入相當戲劇性的高潮,故事

是採多線性的發展,而且每一條線的發展都頗有戲

劇效果,所以全劇的可看性相當高。
「山歌戀」除了結合了山歌和戲劇為其特色之外,

演員陣容也是一大特色,這部戲是影星應采靈和歌

星楊曜東第一次參加連續劇的演出,也是田文仲從

主持「我愛紅娘」之後,第一次重回老本行所演出
的戲劇,相信觀眾必不會錯過觀看「山歌戀」的機

會。■

▲爺爺〈韓甦飾〉與翠翠〈應采靈飾〉相依為命。
▼趙雪蓉〈周丹薇飾〉的出現是為了勸李靜棠〈林在培飾〉回城裡結婚。

▲馬大娘〈張冰玉飾〉和大鳳〈張瑾玉飾〉都很喜歡翠翠。
▼牛長順〈楊耀東飾〉與翠翠是青梅竹馬的好友。
▼錢得仁〈王孫飾〉深怕李靜棠搶了他的生意。

1984年10月28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151期P24~P27)
三台戲劇焦點:
台視山歌戀裡一群詼諧的小人物
●文/沈玫●圖/郭肇元

很多人看到台視「山歌戀」,並不曉得這是怎樣

的一個戲劇節目,如果先唱一段山歌「嘿──大

清嘢……」,觀眾大概就可以意會究到這是一個

唱山歌型的歌唱劇了。
在多年前,歌唱劇的電影,還曾流行過一陣子,

現在台視在每周五晚間九時三十分播出的「山歌

戀」‧就是讓部分觀眾回味山歌劇的溫馨滋味,

也讓沒看過山歌劇的觀眾得以欣賞到當年令人著

迷的山歌劇。
「山歌戀」的型態,是目前三台節目中僅有的,

而且「山歌戀」不僅有吸引人的演員陣容,而且

每個角色的個性,也都各有其特色。
「翠翠」是由應采靈飾演的,產後的應采靈,從

電影轉向電視,成為許多製作人爭取的對象,在

「山歌戀」中她飾演「翠翠」,是鳳凰山下的少

女之花,美麗、活潑,是山歌唱得最好的一個,

愛美愛幻想,愛崇拜英雄人物,她可以因為討厭

一個姓氏不好聽,而執意不嫁給青梅竹馬的玩伴

牛長順,她也可以只因為幼時對大哥魯成的崇拜

而雖明知他已今非昔比,也要袒護到底。
「牛長順」是由楊耀東飾演,他雖是從演唱民歌

起家,但在學生時代就曾贏得青年劇展中的最佳

男主角獎,早期的台視劇場亦有他的作品,在「

山歌戀」中他重溫舊夢,飾演的牛長順是牛家窪

的有為青年,長得好,歌也唱得好,無奈姓的是

」,所以無法得到翠翠的心儀,僵持到最後

,他一怒之下發誓不要她,但是他對翠翠的心,

就好像他對家鄉的這塊土地一樣,是永遠不能忘

情的。
曾經在金鐘獎中得到最佳主持人獎的田文仲,最

近似乎已是專門擔任主持工作了。但大家還是懷

念黑馬一號的精湛演技,在「山歌戀」中,大家

可以再一次的欣賞他的演技,他飾演浪蕩子魯成


魯成出外闖天下,結果什麼都沒闖出來,但卻是

翠翠心目中從小就認定的英雄,好打抱不平,自

己也常做糊塗事,可是他對家鄉的愛是不容懷疑

的,所以他到了最後,還是做了一件轟轟烈烈的

事,成了一個真正的英雄。
模特兒出身的周丹薇,從電影、主持節目到電視

劇的演出,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此次「山歌戀

」中,她飾演城裡的富家千金趙雪蓉,美麗、刁

鑽但不刻薄,而自有可愛的一面,她來到鄉下,

是為了勸李靜棠早日回城與她結婚,未料卻引起

一連串事端。
林在培在台視戲劇節目中,一直都有很好的表現

,任何正反派的角色,都能演得稱職出色,他在

「山歌戀」中,是飾演李靜棠,一個念過洋學堂

的大學生,專攻西醫,受縣政府派到當地推廣衛

生教育,但是誰都不相信,這麼年輕的人會治病

,而他的溫文儒雅與寬大仁厚,即贏得大家的好

感。
張瑾玉是一個新人,雖然沒有戲劇演出的經驗,

可是演起戲來卻生動自然,這大概是得自母親

之秦的遺傳吧!張瑾玉在劇中飾演馬大鳳,有如

「東施效顰」的東施,與翠翠是好友,卻無歌唱

的天份,體型魁梧,但是比誰都驕,唯一可取的

是一頭又長又黑的頭髮,但卻又常常惹來無妄之

災,每播完一集,秀髮就要損失一大段。
童星潘鎮岩在劇中飾演小喜子,是一個人小鬼大

的小傢伙,發現誰最拉風就跟在誰的後頭。
韓甦飾演翠翠的爺爺,雖是平易近人,但是三杯

酒一下肚,就什麼事都好說,也常因此而誤了事


張冰玉飾演馬大娘,是大鳳之母,認定自己的女

兒應該飛上枝頭作鳳凰,為了替女兒物色對象,

不知費了多少心機。
丁也恬飾演桂芳,是個善良、寬厚的小寡婦,常

常招惹些無謂的閒言閒語,但她還是我行我素。
王孫飾演錢得仁,視錢如命,是中藥舖的大夫,

醫術平平,所以李靜棠的出現是他最害怕的事。
于守仁飾演錢金龍,是錢得仁的獨子,害羞、內

向,毫無父風。
「山歌戀」的人物不但各具特性,而且每人都略

帶詼諧,觀眾看了會有股說不出的親切勁兒,這

也是「山歌戀」吸引人的地方。■

▲趙雪容與翠翠〈應采靈飾〉誤會冰釋,李靜棠〈林在培飾〉也感到欣然。
▼翠翠、馬大鳳〈張瑾玉飾〉和牛長順〈楊耀東飾〉是青梅竹馬的玩伴。

▲靜棠懷疑雪容〈周丹薇飾〉的來歷。
▼魯成〈田文仲飾〉借住桂芬〈尹寶蓮飾〉處惹來閒話。

▲魯成衣冠楚楚,不像落魄漢。
▼雪容為趕路改扮男裝。

▲趙守文〈馮光榮飾〉是雪容的弟弟。
▼大鳳對長順十分痴情。

▲翠翠吃爺爺〈韓甦飾〉的味兒呢!
▼大鳳是翠翠的閨友。

▲馬大娘〈張冰玉飾〉為女兒婚事費盡心機。
▼小喜子〈潘鎮岩飾〉人小鬼大!

1984年11月4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152期P18~P22)
三台戲劇焦點:
用純樸悅耳的歌謠來推展故事
台視
山歌戀編曲費心思
●文/康康

「嘿──大清早哎──」嘹亮的山歌聲拉啟「山歌戀」的序幕,也花了製作人百萬元的編曲費。
貫穿全劇的山歌,部分取材自舊片「山歌姻緣」插曲,由民歌手葉佳修,與今年金馬獎入圍的「玉卿嫂」編曲張弘毅聯手改編而成。
主題曲雖有些更動,觀眾仍能在其旋律中,回味老山歌的滋味。第一集至第四集,有十首旋律優美的插曲,加上根據劇情重寫的歌詞,完全配合錄影作業,不斷修正,這恐怕是電視劇集配樂的創舉。
除了改編山歌之外,編曲者也自早期上海流行的白光周璇的老歌及北方小調中尋找素材。自第五集後,更加入全新創作歌曲。
葉佳修表示,編曲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為使旋律在感受上通合國人,山歌式俚俗的詞最難寫,如何運用那個年代的對話和韻腳,切題地表現,是創作中最大的挑戰。
他曾經作過試驗,邀請友人前往試聽,山歌的曲調是極容易上口的,朋友在離開錄音室時,不但會背而且連伴奏都記住了。
導播張穀興的魄力,令人懾服。已播出的第一集,由楊耀東趙學萱擔任幕後主唱,原本還有其他角色,後來因效果不佳而刪除,都是導播大力支持,才能精益求精。康雷和擅唱小調的張鴻,將陸續應
邀助陣。
為求達到製作唱片的水準,分三次錄音。配合劇情變動,全天候機動性待命,音樂設計比電影配樂還繁複。不包括歌手、樂團等開支,僅第一集錄音室費用便高達八萬元。
「山歌戀」和歌劇性質的「金玉劇坊」最大的不同處,在於人物不是一出場就張嘴猛唱,山歌都安排在合情合理有必要唱時才唱,譬如:面對面談情說愛,用清越的歌聲表達豈不更傳神?劇中人回憶或
幻想之際,破口大罵有損人物形像時才唱;能用對白表達時,絕不濫用山歌。
最值得一提的,是「山」劇中五人樂隊所發揮的神效。除低音樂器bass外,鼓手不打鼓,改敲木
魚、鑼、響板、風鈴、小鈸及音色低沉、共鳴悠遠,在喜慶場合裡出現的風鑼。
將電吉他配合空心吉他混用,大提琴取代二胡,笛子高手吹短笛、中長笛,造成中國傳統音樂特色。特別用笙獨奏來表現淒涼卻氣勢豪華的前奏,巧妙地避免洞蕭造成的孤苦的壓迫感。
劇中時時出現主調的演奏曲,更隨著情緒的起伏,改變樂器搭配組合,使大家很熟悉的曲調,藉不同形式的音效來詮釋。
錄音室技術也是山歌應用技巧,猜猜曲勢磅礡的主題曲,用了多少人和聲?在重複錄音和特效下,四個人的和聲,竟顯示出千軍萬馬的氣派,科技之功不可沒。
「山歌戀」裡唱山歌的人,往往趕錄至清晨五時,才從錄音室裡出來,腦子裡都盤旋著純樸的旋律,
這些唱民歌的人,唱起山歌來可真是越唱越起勁。
不做秀的歌者葉佳修認為:既然是職業工作者,就應該有職業性的水準;因此他隨時隨地都在捕捉創作的靈感,務必創作出最悅耳動聽的山歌來。■

……待後補充報導
-------------------------------------------------------------------
相關補充:

1984年台視「山歌戀」片頭

 

主題曲 (山歌戀)
作詞:葉佳修、張弘毅
作曲:葉佳修、張弘毅

製作人:林柏川
編劇:鄭迦陵、王明慧、賴銘堂
策劃:徐斌揚
導播:張穀興
執行製作:嚴莊、林鴻霖、何平雲
製作助理:崔寶弟、連天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