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17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06期 P81~P95)
明星專輯:
沈春華不愛當明星
「沈姐姐」首度公開她內心世界
●文/楊陸學
「鵝的媽媽叫呀叫呱呱,鵝的寶寶吱吱又喳喳,鵝的朋友有雞也有鴨,鵝的主人笑哈哈……」
副控室裏傳來沈春華的歌聲,歌聲裏有著濃濃的「鄰家大姐姐唱童謠」的味道。
台視一棚「媽媽為我加油」的錄影現場裏。一座小小布偶劇場舞台上,七、八個布偶小可愛們,正隨著沈姐姐輕快的兒歌翩然起舞,偌大的攝影棚裏,沈春華一個人站在佈置簡潔的搭景中,對著鏡頭又唱又跳的。
「咔!」沈春華吃了個NG,顯得有些喪氣。導播要她的表演動作放慢半拍。真絕!反應太快有時候反而成了一種障礙。
沈春華唱歌對嘴的功夫很到家,在錄影現場看她對嘴唱,真有一種天衣無縫的同步感覺。從攝影機的監看器畫面看過去,框在方寸景格裏的沈春華,看起來還真像個快樂小大使呢!
不論是帶著媽媽們為孩子加油打氣;或者和田文仲一起扮電視紅娘;還是哄著俊男美女喊帶跑拿獎金,沈春華一直扮演著製造歡樂的角色。而對電視觀眾而言,無論是男女老少,沈春華似乎是大家心目中,永遠長不大的「沈姐姐」。然而,許多「沈姐姐」迷們,卻更希望了解在鏡頭之外的「沈姐姐」,想聽「沈姐姐」說說她自己的故事。
讓人霧裡看花
「我不希望別人把我當成明星,我盡力在做一位稱職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因為這是我的工作。除此之外,我並不希望在這個工作環境裏,強求些其他的事情。」曾經兩度獲得金鐘獎的沈春華,一直在努力地為自己爭取做一個平凡、普通人的權利。
事實上,在沈春華金鐘招牌剛剛打響的那段日子,她一度成為各廣告公司、包檔做秀經紀人所極力爭取的對象,結果在沈春華一連串的婉拒之後,才總算能在受盛名之累的壓力下,清靜地過日子。
在她這種戒慎的心態之下,沈春華和一般的演藝人員比起來,要想了解她的過去種種,真有如霧裏看花。沈春華自己不願從迷霧裏走出來,有時也不免造成一些「花非花、霧非霧」的報導。而她對新聞界的疏離,也許是因為她太熟悉這個行業,別忘了,沈春華是輔大大傳系畢業。
從高雄沈家的小么女,到台視螢光幕上的「沈姐姐」,沈春華對自己的際遇感到欣慰:「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早在學生時代,工作就選擇了我,而不是我去選擇工作。」
五年前,當沈春華還是輔大四年級學生時,她就和黑幼龍共同主持一個介紹科技新知的節目「新武器大觀」。當這個由光啟社錄製的節目,在台視頻道上播滿一季之後,台視的主管們便開始注意到這位台風穩健、外型俏皮機伶的準電視新鮮人。
這時候,台視正在極力尋求一位出色的兒童節目主持人。於是,後腳剛踏出輔大校園,沈春華的前腳就跨入台視大門,成為兒童節目「快樂小天使」裏的「沈姐姐」。
「當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喊我『沈姐姐』的時候,心頭竟覺得一陣慌亂。」從小在家裡所接燭的人,年紀都比沈春華大,這位沈家的小老么很少有機會去了解,年齡比她更小的核子們,以及他們內心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隨著主持經驗累積,逐漸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之後,沈春華自然慢慢摸熟了孩子們的心理。「沈姐姐」也逐漸體會到一個人長大之後,有義務去學習照顧比她年紀更小的人。
對身為家中老么的人來說,這個看似天經地義的道理,實際做起來可不輕鬆,要一個做老么的人,去面對一群比自己更會撒嬌發嗔的孩子,的確需要一點時間來平衡情緒的。有了這種觀念上的轉變,沈春華就從此不再為「沈姐姐」的角色感到尷尬了。
從小就出類拔萃
其實,經常在攝影棚見到一群群活潑頑皮的孩子們,沈春華應該會覺得更年輕。而從孩子們機伶的眼神裏,任誰都可以找到她孩提時代的影子。
當沈春華還是個娃娃的時候,據說也是很頑皮的,小么女喜歡蹦蹦跳跳,沈爸爸就送她去學芭蕾舞,小丫頭人小鬼大,向沈爸爸開列以下條件:沒有爸爸陪著就不去;跳舞之前不給一根棒棒糖就要罷跳回家。您說沈家的小老么脾氣有多扭!
說到童年,沈春華說「音樂、美術、舞蹈方面的活動,幾乎佔滿了我全部的生活」。她學過七年的鋼琴;芭蕾舞的根基也紮得頗深;還學過素描、聲樂等。從小到大,沈春華的房間裏總是銀光閃閃,各式獎章獎杯掛滿床頭。但是這些輝煌的榮譽紀念品,隨著她年齡的逐漸增長,而跟著記憶一起褪色了。
「沈姐姐」竟然說:「我從來不蒐集有關自己的記錄資料之類的東西,像我小時候所得到的獎牌獎杯,早就不知扔到哪裏去了,以我的個性來說,並不是很喜歡談過去的事情。」
儘管不願提及當年勇,沈春華仍然不得不承認,小時候紮下的歌唱、舞蹈基礎,在她主持帶動唱跳的兒童節目時,也曾幫了她不少忙。沈春華學唱一首歌、學跳一支舞蹈的速度之快,連專業的老師都對她豎起大拇指。
而在能唱能跳之外,沈春華也還能作曲填詞,在今年四月四日台視播出的特別節目「兒童之夜」裏,節目進行到最後,由全體小朋友合唱的那首輕快感人的歌:「四季的愛」,就是沈春華的最新作品,這首歌也同時收錄在一卷她最新灌錄的童歌專輯錄音帶裏。
雖然「我愛紅娘」為沈春華贏二座綜藝節目主持人金鐘獎;「強棒出擊」更使沈春華名利雙收;而儘管她主持的「快樂小天使」,也讓她得到過金鐘獎的肯定。但是沈春華仍然對去年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獎落別家而感到傷心失望。
也會童心大作
「我是個自我要求很嚴的人,我希望自己能愈來愈令自己滿意,而不僅是令別人滿意。我希望自己在每一個時期的成長,都能有新的突破。」
主持了將近五年的兒童節目,沈春華認為一個兒童節目主持人,必須要發自內心去關愛孩子。五年來,她不僅僅只把它視為一件工作,她發現自己能讓那麼多孩子們快樂,跟著她開心地上電視遊戲玩耍,也能夠得到許多家長、老師們的認同,沈春華就感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每當想到孩子們一臉忍不住地笑靨,或是在錄影現場裏,被孩子們團團圍住,沈春華的心頭便昇起一股踏實的滿足感。
沈春華最感頭痛的事情,就是信件的處理。雖然面對自四面八方湧來的小小心靈的告白,沐浴在孩子們純真熱情裏的沈姐姐,也不免要跟著童心大作。
「收到信不必打開來,就知道又是小朋友來信了,因為他們總會在信裡塞些小東西,像是書簽、照片、中國結、小飾物……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東西。有一次,我還收到一雙漂亮的襪子。」沈春華的表情很樂。
就在她接受訪問的時候,一對路過八德路小美冰淇淋店的母女,大概是一眼就瞧見坐在靠走廊窗邊的沈春華,興沖沖地跑到沈春華的跟前,那個小女孩梳著一雙小辮子,門牙只剩下兩顆,看樣子好像還在唸幼稚園。見到電視上的沈姐姐竟然活生生地出現在她的眼前,女娃娃明亮的眼珠子連眨都不眨地瞪得又圓又大。母親在一邊推女兒向前打招呼:「快叫沈姐姐好!快呀!」
小女孩害羞地拚命往母親懷裏鑽,過了好一會兒,這個娃娃才鼓足了氣喊一聲:「沈姐姐!」然後就躲到母親的身旁。沈春華也很親切愉快地和她們打招呼。
大概是沈春華這一陣子在「強棒出鑿」裏曝光過度,加上頭髮也剪短了,而使得孩子們心目中的「沈姐姐」形象,一時間被沖淡了,方才那位小女孩,好像差點就認不出沈姐姐呢!
對小孩軟硬兼施
面對著如雪片般飛來的信件,沈春華卻沒有時間回信,隨著時間的累積,沈春華心理的壓力跟著信件的分量一樣,愈來愈沉重了。有時候遇到一些「沈姐姐」迷們,來信索取她的照片,沈春華卻儘可能地加以回絕。而「沈姐姐」的照片,孩子們也很難在市面上買得到。
「我不鼓勵孩子們,產生一種對明星偶像的崇拜心理,小孩子也許不明白大人們的用心,但我很希望做家長的能夠體諒我這分苦心。」
沈春華的個性,有時候在錄影現場裏,會表現在她的一言一行之中。
「做兒童節目主持人不可以鄉愿,有時候在錄影的現場,遇到孩子們頑皮嘻鬧的時候,我會當場糾正他們,不會為了打圓場而討好孩子們。因為,只有立即迅速地指出他們的缺失處,孩子們才會有深刻的印象,而不致再犯第二次錯誤,所以啦!有時候我也得唱唱黑臉。」
然而,沈春華依舊是孩子們眼中,最敬愛的沈姐姐。
沈春華希望自己能夠為兒童教育盡一分心力,儘管科班出身的她,對電視兒童節目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基於種種客觀環境的現實考慮,她對兒童節目品質不能更上層樓,感到很遺憾。
有人認為沈春華為兒童節目主持人,樹立了一種獨特的風格。沈春華對這種說法,提出了解釋:她認為兒童節目主持人風格的形成有兩種,一種是由時間漸漸形成的;另一種是以特殊的造型取勝,一如過去台視的「亮叔叔」。
「基本上,我是抱著以自己本來的面目,以漸成氣候的方式,一點一滴來累積『沈姐姐』的風格。」
沈春華的執著一面,有時候也表現在與工作伙伴們的意見溝通之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何讓大家都能坦誠地提出來,透過理性的檢討選擇,這對任何節目的製作而言,都是值得鼓勵的現象。所以,別人能否接納我的意見是一回事,我在意的是,自己是否能夠經常說出問題癥節所在,並提出具體的改善辦法來。」
對於目前兒童節目遲滯不前,未能推陳出新,對投注了相當心力的沈姐姐來說,也不免感生幾分沮喪的倦怠感。然而,沈春華依然默默地為兒童教育一點一滴的付出心血,她以有限的資金開設了一家有聲出版社,她用將近一年的時間,走遍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等國家,蒐集當地有關兒童文學的素材,出版了一套有聲童話故事全集。在這套錄音帶裏,「沈姐姐」將帶著孩子們乘著魔毯,神遊東南亞各國。
喜歡旅行和作菜
娃娃時代的沈春華,聽到學校要舉辦旅行也會樂得睡不著覺,那時候在沈春華的想法裏,「旅行」的意義就是帶著好吃的東西到野外郊遊。等到她懂得旅行的真正意義後,就更深深愛上了旅行。從高中時代起,沈春華便乘著飛機的翅膀,足跡踏遍五湖四海,先後到過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菲律賓,以及東西亞許多國家地區。
「如果我現在還是個學生多好,那我就可以來一次自助旅行呢!」沈春華從不認為現在的她已經「老」得玩不動了。「只要節目存檔夠了,我還要再出去痛快地玩它一頓!」身兼三職的沈春華,的確也需要偶爾休個長假。
和其他受盛名之累的人一樣,沈春華極力地想保有屬於自己的一方淨土。「我很慶幸自己的外表並不惹人注目。平常上街購物只要換上一襲便裝,戴一付墨鏡出門,就可矇混過大多數『沈姐姐』迷們的眼睛。」
每天進出台視大門像進自家廚房的沈春華,竟然宣稱自己是個「懶人」。因為,除了去台視錄影或上街採買以外,她把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唸書,一方面充實外文能力,也順便讓大腦有充電的機會。除此之外,一切閒雜的應酬,她一概謝絕。
許多人都承認沈春華是個天分很高的女孩,其實她在下廚的時候,所表現的天分,才是真令人嘆為觀止。在做菜的時候,打開冰箱一瞧,不管有料沒料,只要找得出東西,沈春華就有巧婦能為無米之炊的本事,在廚房裏和表姐倆兒一陣七併八湊,也照樣能湊出幾道菜上桌,兩位天才「主婦」一樣吃得津津有味。
做一道別出心裁的好菜所需要的創意,並不亞於策畫一個好的電視節目。螢幕上的沈春華和廚房裏的沈春華,同樣地充滿著睿智。
即使在三廳裏打轉的平常日子裏,沈春華依舊能稱職地扮演著平凡、普通人的角色。而這一分心靈上的平靜,沈春華不容任何人,任何事情來剝奪它。
小朋友們!如果下次再遇到沈姐姐,別只顧著要簽名和晝小蜜蜂,千萬要記得替媽媽向沈姐姐要一分菜單回來。
也許,當沈姐姐有一天變成「沈阿姨」的時候,她會在電視上教大家做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