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F157A.jpg

包青天F157B.jpg

包青天F157C.jpg

包青天F157D.jpg

包青天F157E.jpg

包青天F157F.jpg

包青天F157G.jpg

包青天F15701.jpg

包青天F15702.jpg

包青天F15703.jpg

包青天F15704.jpg

包青天F15705.jpg

包青天F15706.jpg

⑴邊啟明訪問儀銘談演包青天的感想。

⑵左起:田文光、鄧育昆,和高僧談「包」劇。

 

 

1974年10月28日-11月03日

(華視週刊157期 P18~P19)

塑造「包青天」的巨匠

●文/燕燕

 

除了螢光幕上顯現的演員之外,國語連續劇「包青天」尚有一些勞苦功高的工作人員,本期要為各位介紹製作人田文光、邊啟明和編劇鄧育昆。

「我們大夥兒一起工作了六個多月,如今,祇要有一天不見,就會有種難受的感覺。」製作人邊啟明說。

的確每一天,他們都在兢兢業業地工作,常常可以看到製作人田文光和邊啟明在午飯之後的時間吃便當,還有鄧育昆捲縮在攝影場一角假寐。如今,製作人田文光滿懷欣慰地說:

「包青天」播出以後第三天,就廣泛地受到了觀眾的好評,已經演出三百多集,這些都是電視史上難得一見的。

「尤其,他受到社會上、中、下三層人土的歡迎。包括外國影片、地方戲在內,都沒有這樣廣泛的現象!」邊啟明接著補充。

「當初,怎會想到請儀銘演包公呢?」

這是一件成功的事,但,怎能在事先預知?邊啟明說:

「就一般記載,包公的個子不高,略為長方型的臉,臉上沒有一點兇相,和不大卻烱烱有光的眼神,這一切,儀銘是符合包公的,演出『包青天』之後,加上化粧,他就成績斐然了!」

雖然,「包青天」的成功原在大夥兒的預料之中,但,這樣的成功,卻是他始所未料及的。田文光透露一點:

「繼『包青天』之後,我和邊啟明打算做一個新戲,戲名叫『展昭』,或是『南俠展昭』,當然由田鵬主演!」

然後,邊啟明又說:

「由於『包青天』的成功,我們對製作國語連續劇更具信心了!」

● ●

「包青天」的劇本,鄧育昆編寫了其中的大部份,他曾是「落鷹峽」等片的編劇,大學時代專攻哲學。

鄧育昆把所學的邏輯三段論法等理論,用到了編劇上,因此,他編寫的劇本,有一定的層次,且高潮的堆砌極為逼人,對白也有深度。

「我喜歡古文,也曾經專門研究劇本的對白、情節,現在,我有自己的寫作原則,也許和其他人的寫作原則有所不同吧!」

田文光、邊啟明也異口同聲地說:「包青天」演畢之後,他們首先需要的就是休息!真正的休息一段時間!

● ●

導播陳小玲,雖然是一位女性,但頗有大將之風,她能把劇本上的要點和精神,經她之手而完全立體化。她和本劇的導演陸廣浩,配合得非常恰當,陸廣浩所安排的「戲」,陳小玲能予以誇張,使其更加生動,而他們卻非常客氣地說:

「我們都在學習中,還請觀眾多予指教!」■

 

 

 

⑶儀銘飾包青天。

⑷包青天斷案,以各種式進行,使案情大白。

⑸茶樓酒館是生事之所,也是破案的線索。

⑹丁月華和展昭是一對有血性的兒女。

 

 

1974年10月28日-11月03日

(華視週刊157期 P20~P24)

華視包青天觀後感

●文/劉修如

 

 

華視的電視劇──「包青天」。不知起演於何時,初,予未嘗注意,後來發覺了,每天要趕這個節目看,再後來,儘量辭去晚餐應酬,專程趕回家看包青天,往年夏秋之季,予晚間在家,例常去屋頂平臺上澆花納涼,今年寧可耐著暑熱蹲在客廳裏看包青天,平臺上的清風明月也放棄了。我對電視劇的興趣,從來不曾有過如此狂熱;但人生總免不了有些沒法避免的事和應酬,所以還是斷斷續續,憾不曾看個全篇一頁,劇太長,演太久,大概看到百分之七十而已。

歷史劇,原則上應該是實事重演,不可顛倒史實,以免造成觀眾的錯覺,但是包拯做官判案之明辨是非,有魄力、有擔當,堅守原則,對任何壓力都無動於衷,不計個人得失的作風,早已流傳民間,有口皆碑;只是具體事實,不是全有記錄可查,華視準此原則,就古今社會上所常有的病態現象,編出各色各樣的公案,按照包拯的作風,一一澈查處斷,雖不能證其必有,但也不能斷其必無,有人責其憑空臆造,無史實可據,我認為這樣編劇手法,還是情有可原的。儀銘主演包公,舉止之莊重,儀容之嚴肅,吐詞之沈毅,心情之誠摯,頭腦之機警,可謂畢真畢肖,令千萬觀眾,肅然起敬。

我為什麼對包青天如此傾心狂熱?憶自我生六十年來,也曾目擊耳聞社會上不少冤屈不平事,基於我的是非觀念和正義感,每遇不平事雖與我無關,恨不得插一手打個抱不平救救弱者,既而想到不是我職責範圍內的事,徒憑熱血沖動,可能吃了虧而無濟於事,終於忍著氣咽了下去,而慨嘆於世間多不平事,積憤於胸懷者由來久矣,今看到包公如此辦案,公正不苟,乾脆俐落,平反冤抑,除暴安良,予善良的老百姓在社會上求生存得到個基本人權的確切保障,好不痛快!我想千千萬萬的電視觀眾,或亦與我同此心情。

報載埔里地方,受了華視包青天一劇之啟發,蓋起一座包公祠,落成之日,敦請複製的假包公穿著宋代衣冠袍褂帶領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一套班底前往剪綵,居然贏得當地數萬人以假當真,放鞭炮夾道歡呼,還有人竟向包公遞送狀紙的,他答復曰:『我這個假包公不在開封府,無法辦案,警察機關和同法機關,才是今天的開封府,你們應該向那兒去控訴』,答得夠幽默而很得體。不過,老百姓也心裏有數,今天的警察機關和司法機關,雖然比起三十年前要進步太多;但若與包青天的開封府比,還是很有距離的。包青天的開封府,辦案是一貫作業,貫澈到底,保證有個著落;今天的開封府,辦案是分工作業,多方制衡,辦了一大堆照例公文,不一定解決問題。誰敢保證向今天的開封府擊鼓鳴冤就可以獲得公平結果呢?

縱觀包公辦案,純以除暴安良保障人權為著眼點,對自己的利害得失非所計較,基於此心,所以每受一案,他必苦心孤詣,按情理推敲,不厭其煩去查證,有時立刻派員勘查,有時親往察訪,有時漏夜親勘現場,凡此比諸普通官場一般辦案,以了卻公事算數或對上級交差算數或沽名釣譽左右顧慮個人利害得失者不可同日而語。這樣的父母官,包括今之公僕,千古以來,能有幾人?例如蘇文乾殺死劉文德與胡寡婦一案,焦樹山誤會為叔嫂通姦氣憤中莽砍一刀成為實際上的第二兇手,正在撲朔迷離無法破案之時,他的胞弟焦樹海代兄頂罪往開封府自首,若在一般辦案,既有兇手認罪,即此可以判刑了案,但包公認為兩具屍首一刀畢命而所臥床帳未噴出一點血漬,疑於刀殺之前已有兇手,轉彎抹角,終於查出兇首蘇文乾來,救得好心腸的焦樹海免於枉送一命,此即包拯之所以為包青天。又如夏員外家丫頭梅香人被以花瓶軋死一案,只為了談公子酒醉誤了期約致演成李代桃僵,案情曲折離奇,商邸縣令在人證物證俱備談公子無言推諉之情況下判以死刑,原也無可厚非;事後談母持談公子血書往上級機關開封府鳴冤,通常誰肯再予受理?但包公不厭其煩,接見談母,調案重審,從沒有查出四包聘禮和紋銀百兩的下落一點察出端倪,旋派公孫策向夏文瑛查得談公子到現場的時間與梅香死時有段距離,又派王朝馬漢到客棧向堂差小二查得「兩個夜遊神」一句口風,知道同住友人馮遨川也曾於是晚先於談公子外出過,終於查出了新科進士馮遨川見利忘義賣友謀財為殺死梅香的真兇,處以極刑,為談氏母子伸了冤。至於劉世昌被趙大夫婦謀殺後斬為肉泥燒作烏盆一案,劉妻與劉母控到縣府,定遠縣令認為「證據不足,不能成立」,原沒有錯;再訴到開封府,包公認為「證據實在不足,但情節很有可疑」,多方盤查,終於破案。定遠縣令是照例辦公事,開封府尹是宅心勤求民隱,肯為弱者伸冤,兩者的區別在此。可惜古今來的官場辦案,大都屬於前者,而青天遂不易多見。

包拯斷案,鐵面無私,六親不認,不怕任何壓力,不向權勢低頭,是其傑出之特性。「至親」如判他的胞侄包勉以死刑,「權責」如斬龐太師的獨子安樂侯,殺老宰相的獨子某,處「武林第一家」裴天瀾的獨子裴慕文死罪,皆排除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私情與無人抗得了的重重壓力,不計一切,毅然為之。誠屬世間罕有的勇者,但也因此種下了龐太師深沉的心頭仇恨,幾次藉機報復,再加以名愈噪者妒愈多,滿朝權貴,暗地都等候著瞧他總有一天翻船滅頂。最危險的兩次:一次是「神秘客」與平襄王勾結陰謀叛國,竟栽贓開封府,誣其納賄,還把囚在獄中的包勉調包,指其循私,龐太師與楊侍郎乘機向仁宗告發,致使仁宗忍痛撤免包拯開封府尹之職,淪為平民,更進而受劫持於平襄王府,陷入虎穴,但好人有好報,終於得部屬公孫策、展昭之智勇營救,案情大白,恢復官職;又一次是包拯為營救名將狄青,曾在仁宗殿前以身家性命擔保,旋由龐太師之女婿孫秀自三關前線遞上一紙奏摺,控狄青投降番邦,幾予包拯以致命打擊,後來也事實證明所報非實,狄青反而立功邊疆,仁宗又獎慰包拯為「慧眼識英雄」。於此,予有感焉:

包拯之所以成為歷史人物的包青天,一方面固然是由於他持正不阿的堅強個性,百煉金剛,越打越硬;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一個不可多得的環境成全他,即上有仁宗、李妃和八王爺的傾心賞識,另眼相看,下有公孫策和展昭兩把左右高手乃至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一班忠心耿耿的侍從們,合力支助,然後成之。古往今來,原不是沒有想做包青天的人,而是不容易得成全其為包青天的環境。若強而為之,鮮有不碰得頭破血流而被罷黜下場的。久之,做地方官者皆知「為政不可得罪於巨室」,這種社會風氣和官場心理形成了,王公巨卿,地方豪霸,民間領袖可以出入官衙,干擾訴訟,小民老百姓焉得不為特權階級的犧牲品,擊鼓鳴冤也是枉然。

裴慕文一案,人皆以為裴慕文乃名震中原六省的武林豪俠「鐵膽孟嘗」、「功在朝廷」裴天瀾之獨子,官不敢侮,情當有所顧忌,而裴老英雄確也胸懷磊落,通情達理,義正詞嚴,不為兒子護短,親自押解到開封府,風度之好,遠非龐太師老宰相一般讀書人所可企及。但也只贏得包拯答公孫策云:『我於處理本案,無所改變,但對江湖豪俠的觀感,卻有改變』。柳如鳳到府求情,包公答曰:『裴天瀾老英雄義薄雲天是一回事,裴慕文殺人犯罪又是一回事,雖然是父子,兩事不可混為一談』

又曰:『此案如對苦主婆媳無所交代,今後何以保障小民之安身立命?』具見包拯處理本案的沉重心情。回憶三十年前,上海也曾有過類似裴天瀾型的江湖人物,他本身雖不至於做違法害人的事,但誰敢說他屬下的門徒沒有一個亂來,假如當年有包拯坐鎮,上海社會,想當兩樣。

包拯在開封府,一心為受冤屈的小民辦事,不但功名利祿置諸度外,連自己的生命安危亦鮮顧及,例如他奉派去苗區查案,親與苗酋約,假以十日,如果沒有查出人為之災的內幕,願以自身充當祭品,何等勇氣!又如被「神祕客」劫持在平襄王王府時,展昭闖入救駕,包公囑展昭先走,自己要留此探知一些內幕,展昭說太危險,包公曰:『彼想利用我,料著不會殺我,要殺早就殺了』。最危險的一次,要算悍匪巴辛劫去婉兒當人質,通知開封府釋放其弟巴烈,且要包大人親送到匪穴以為交換。包公為了愛惜被他領養的婉兒,竟如約隻身親送巴烈上山,換取婉兒時,下山,巴辛巴烈兄弟舉刀欲殺之,斯時也,命在千鈞一髮,觀眾莫不為之戰慄,包拯從容不改色說:『你們不敢殺我』,巴曰:『你憑什麼說我不敢?』包曰:『我有正氣!』果然,巴辛巴烈的刀徐徐落下,包公攜婉兒安步下山回了府。正氣者,浩然之氣,大丈夫到了胸懷坦

蕩不計生死的程度時方有之,此乃人格的光輝,視之不見,摸之不著,光圈圍繞於周身,令人肅然起敬,望而卻步,可以避邪,可以制兇。但必須發乎內心的定力。裝模作勢無效,不可以冒充得之。

包公之侄包勉,觀其所為與案發後張惶失措之態,乃一貪財怕死的膿包俗物,但他逃獄外出二十日之間,遁入空門,經老和尚指點為之剃度後,再回府投案,氣質突變,前後判若兩人,把頭伸入刀之下,神色安詳若無事,佛門謂大死之後才得大活,大概若此,佛法改化凡夫,觀諸包勉而益信。

予常以為中國讀書人做官的,最好的具體治績不外三種:一是為民興利,二是除暴平冤,三是舉薦人才。可是我國古來官員為民興利者極少,最著者莫過於大禹治水,後世興修水利的地方官,偶爾數人而已。為國家選薦人才而毫無私心介於懷者,要推曾國藩胡林翼,歷史上也不多。至於剛正無私,除暴平冤,我以為包拯是歷史上最好的代表人物。百業皆有祖師,公務員如果要在歷史上選一位祖師爺,包拯應該獲得最大多數的選票。而華視的「包青天」,乃是一部最好的活生生的公務員訓練標準教材。

寫至此,我回憶一九五八年春,予受聯合國資助赴美考察研究半年,到了紐約,至帝國大廈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拜訪蔣廷黻先生,閑談一小時,蔣先生語予有一段話:『有一次我與胡適之先生談民主政治,胡先生認為民主政治的第一前提必須有言論自由。我說言論自由固為民主政治必不可缺少的要件,但這只有知識分子才用得著;至於每一個小百姓所企求者,公平的「法治」比言論自由更重要。有了法治,國民的行為乃有準繩,小民才可以安身立命,企業家才敢放手創業。』我看了華視的包青天,更回想蔣先生當年的這一段話。〈轉載藝文誌一0九期〉■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