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醉俠是久松。
⑵⑶⑷空空俠是戽斗。
⑸久松、戽斗、脫線。
⑹李滔用剃頭刀除奸。
⑺三老比拳腳。
⑻林照雄和向娃。
⑼南俊和洪燕萍。
⑽羅斌、南俊和何玉華。
⑾徐風抱刀談情說愛。
⑿久松、戽斗、脫線。
⒀李滔揮舞剃頭刀。
⒁李滔大戰徐風。
⒂向娃和林照雄。
⒃李滔用剃頭刀修面。
⒄⒅怪俠是脫線。
⒆⒇李滔的時裝古裝那個帥。
(21)手執「生死簿」的就是「判官」藍琪。
(22)洪燕萍。
(23)何玉華。
(24)張秀蘭。
(25)向娃。
1975年03月10日出版
(中國電視週刊281期 P20~P27)
連續劇報導:
醉俠怪俠空空俠
菜刀剪刀剃頭刀
●文/湘
「傻俠行江湖」是靜江月繼「望春風」連續劇之後,所推出的一部鉅型動作喜劇,由趙燕昇導播,張申擔任戲劇指導,故事選材於民間笑話,主旨在剖析人性善惡的分野,激發人心向上,為善的仁義風尚。
故事以虛構的武林三俠─醉俠、怪俠、空空俠為背景,三俠之徒弟為主線。三俠武功不相上下,為爭高下,相約競技多年仍無結果,最後三俠終於決定以徒弟為競技對象,三個徒弟都是傻勁十足的人,教授武功也無法接受,三俠挖空心思,只好用剪刀、剃刀、菜刀分別教導徒弟最簡單的武功。三個徒弟比武也沒結果,在一連串過程中,竟遇到一位智勇雙全的女判官,四人在劇中製造不少趣味性的笑話,到處行俠仗義。
「傻俠行江湖」的演員陣容極為堅強,都是中視閩南語一流紅星,包括戽斗、脫線、久松、藍琪、徐風、李滔、矮仔財、向娃、林照雄、洪燕萍、張秀蘭、鷺菁、江青霞、南俊、羅斌等多人。
這是中視公司應觀眾要求,在今年農曆開春以來,所特別企畫製作的一部戲,無論撰寫劇本,遴選演員都經過再三斟酌,最後,始行決定推出。
俗云「傻有傻福」,太精明,太兇惡的傢伙都令人受不了,教育徒弟還是要檢那些傻一點的徒弟為好。
這是一齣「喜劇」,但願觀眾們在看上這齣喜劇之後,也能夠稍作深思。
劇中的幾個女主角由藍琪、洪燕萍、何玉華、張秀蘭分飾武林高手,在劇中有好精采的演技競賽,大家都拿出了看家本領,有最出色的表現。
這是一齣極為諧趣的俠骨柔情動作鉅片。女判官、女諸葛、小人王、怪俠、醉俠、空空俠分別出籠,「傻俠傻福」其中真有一些辛酸淚……。
李滔演傻俠 藍琪飾判官
「傻俠行江湖」的製作人靜江月女士,在考慮男女主角傻俠皇甫少華和女判官的人選時,曾經再三斟酌,考慮,最後終於決定選用,「吳越春秋」的男女主角李滔藍琪分別擔任。
✕ ✕ ✕ ✕
李滔很興奮地接下了這個角色,他得意地說:「我喜歡演傻俠,傻者聰明也。」
倒不是什麼「傻有傻福」,或者是任何其他的道理;這是因為前一陣子李滔一直都在家裏休息,悶得實在是已經有點發慌了,因此演齣動作片裝裝瘋,賣賣傻,實在也是很不錯的。
✕ ✕ ✕ ✕
李滔又說:「人之所以不肯承認自己傻,都是由於虛榮心在作崇的緣故。」他接著憨憨地又說:「我喜歡那種看起來傻傻憨憨純純的善良人物,就像劇中的皇甫少華。」演傻俠的李滔很快活。的確,快樂的性情是人格上的美飾,能看開這一點,還有什麼了不得的事呢?
諺語云:「容易動怒的人是蠢材,聰明人則否。」「傻」俠行走江湖是否也是根據這個道理,原則?
✕ ✕ ✕ ✕
外型有一點點憨憨的李滔說:「我還不曾清楚整個故事的確實情形,但是打打殺殺鬧鬧總是難免的,我這個傻俠一定會盡力帶給大家快樂。快樂是一個人心境上的晴天,凡是至情至性的人,性質大抵都是偏近於快樂方面的,他們對於一切世俗的名利權利十分淡漠,所以能夠戰勝如意
,偏激、抑鬱、狂暴等不良氣質,行俠仗義,由內在的真實純潔的性格表現出愉快的助人個性。
傻俠兼持著寬宏、真實、意志,行走江湖,終於能夠步上成功之道,甚至把「女判官」娶了到手,真是「福」命。
✕ ✕ ✕ ✕
飾演女判官的藍琪也表示:「在殺氣漫天飛的時候,推出這樣一齣以仁愛為本,寬恕為懷,和平為手段,濟世為目的的古裝俠義劇,正可以一振世風」
女判官,女諸葛和弱女子的善惡又該如何下定義呢?這該走戲劇!人生!給人的體會吧!
傻俠行江湖 全仗女嬌娃
故事得從「小人王」作亂江湖開始說起……。
唐明珠和皇甫清是一對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未婚夫妻,也早已經立下了生死與共,富貴共存的誓言……,兩家父母對他們的婚事自然也早有了默許。
只是好事多磨,邪惡的小人王,卻偏偏對秀外慧中的唐明珠起了歹心,他們種種方法脅迫害父答應親事,唐父當然不許,趕忙要求皇甫世兄提到迎親。
小人王聽說好事不成,禁不住大為震怒,因而移怒於皇甫世家,放出追魂令,讓手下一批人放火將皇甫家燒成火海……。
大難不死的皇甫少華受的刺激幾乎成瘋……,他半瘋狂地在街上亂走,……。
武林三俠─醉俠、怪俠、空空俠,三人心地敦厚,性情溫和,具仁俠之心,但行為怪異反對殺戮,三人好勝心強,三年一試,總想拔個頭籌,但較量之後,仍不能分勝負,於是相約改變方式,再決高下。
為恐三人精湛武功失傳,乃相約各收一徒,以三年時間授以技藝,三年後各攜愛徒赴迷霧谷,代師比武,決定勝負,三人又約定,選徒必須是一傻子,三年後相聚,先比誰的徒弟最傻,因為他們認為能將傻子調教成材,才是天下一等良師。
教成後,三傻徒奉命追查「女判官」與「小人王」,他們廣結善緣,自助人助,終於團結成力量,時予「小人王」威脅。
「小人王」大怒,施計分散三人,欲置三人於死地,「女諸葛」─孫玉環適時出現,智高一等,三傻得「女諸葛」之助,與「小人王」鬥狠鬥智均不落下風。「女判官」也由遠地歸返,適聞三傻被困之事,前往援救,孫玉環親見「女判官」藝高膽大的表現,乃救助三傻脫險。
孫玉環於現場見「女判官」留置的「判官牌」凝視多時,心生一計,飄然而去,從此「女諸葛」在江湖上消聲匿跡。
三傻自從助了弱女子孫玉環後,江湖上人稱神祕女俠的「女判官」即時時出現三傻左右,予以援手,解除危難。
但使人疑惑不解處,即「女判官」的高明處,常出兩人想像之外,經常有兩時兩地出現兩個女判官的情事發生。
原來真者是唐明珠,假者是孫玉環,玉環見明珠功夫高深,暗自佩服,為報「小人王」傷父之仇,決加入三傻安良除暴行列。「小人王」不明真假「女判官」來歷,設計捉拿,因而疏忽了三傻,三傻才得機以逞,使「小人王」徙眾焦頭爛額。〈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