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人員稱職。
◆劇中手足情深。
◆「另一種聲音」具金鐘相。
◆潘哲蒲是年齡最小的男主角。
◆三位演技派女演員首度合作。
◆李芷麟身負重託。
◆龐祥麟表現出色。
1986年11月01日出版
(你我他電視周刊475期 P96~P99)
節目報導:
「中視劇場」有備而來
金鐘獎得主再度出馬
●文/劉衛莉
中視籌劃已久的精緻單元劇作「中視劇場」,于十一月二日起每週日晚間十點十分隆重登場。
每年十月開始是金鐘獎的熱身賽,三台紛紛推出音樂專輯、單元劇等,希望這些集合一時之選、傾全力製作的節目,能拔得頭籌。
為金鐘獎賣力
素有「戲劇王國」之稱的中視,這回來勢汹汹,由資深導播王中強、金鐘獎最佳女主角李芷麟夫妻檔及陳光陸聯合製作「中視劇場」。王中強和李芷麟搭檔製作的「歸情」,曾經獲得民國七十二年金鐘獎最佳單元劇,這屆中視以他們夫妻押陣,可說是寄予厚望。
原定十一月二日播出的「另一種聲音」是一齣風格溫馨感人,手法寫實的親情好戲,該劇描述殘障兒童對家庭所造成的影響,藉著一位聾啞兒童的生長與成長過程,描繪父親矛盾的情緒與母親不畏艱難為他付出的無數心血,方能使其正常成長。
故事取材自專門訓練聾啞兒童說話能力的「惠美聽力語言訓練中心」郭院長兒子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郭惠美的兒子,曾經又聾又啞,但是
郭惠美一直不肯放棄讓兒子開口說話的機會,獨自挑起這個重擔,帶著兒子到日本語言訓練中心就學。如今她的兒子不僅精通五種語言,並修得博士學位。
一共有九集
「另一種聲音」由王濱藻編劇,王中強自製自導,全劇採ENG外景錄製作業,李芷麟、龐祥麟、王瑞、盧碧雲、高振鵬等高技派演員及可愛童星潘哲蒲、嘟嘟聯合演出。劇中龐祥麟飾演面對殘障兒子不知如何自處,表面排斥卻內心沈痛的父親,最後因無法忍受而離家出走。李芷麟則飾演夾處在文夫與孩子間的堅強女性,獨自擔付教育聾啞兒子的責任。其中潘哲蒲飾演的殘障兒童安安,表現得自然生動,在戲中雖然不說一句話,卻是搶盡風頭。
「中視劇場」共有九集,除了「另一種聲音」外,將陸續推出「二度青春」、「最後的尊嚴」、「棉花糖的滋味」、「與我同行」,其它戲碼則尚未確定。
戲中蘊藏真理
「二度青春」由韓良露編劇,王中強、金石分別執導內、外景作業,由中視三位演技派女演員馬之秦、陳沙利、李芷麟首度合作演出,主題探討退休問題。
劇情敘述三位職業婦女退休後,如何重新安排生活,合開一家「美食之家」,貢獻自己最佳手藝,作為事業的開端。主要是藉此劇闡述中老年人在退休後,並非事業及輝煌生命的結束,而是另一人生階段的開始。
「最後的尊嚴」,王濱藻編劇,探討安樂死的問題。
「棉花糖的滋味」,小野編劇,深具反諷意味,藉一位作家的奇遇,提醒觀眾們:人勿心存太多幻想,最好講求實際,否則將陷入自我挖掘的坑穴中而無法自拔。
「與我同行」,王濱藻編劇,敘述警察職業對他個人及家庭的諸多影響。
製作人王中強表示,「中視劇場」製作的動機,不光只是在敘述一個故事情節,而是希望藉這些方面的寫實題材,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與關心。
李芷麟和王中強自「歸情」之後,三年來一直沒有合作的新作推出,這次再度攜手,顯然是有備而來,但是已經累的好幾天的王導播表示,接下這個製作擔子,壓力已經很重了,只能盡力而為,其它也不敢多想。而李芷麟則認為,口碑好最重要,個人得獎與否已無關緊要。目前已確定十一月二日首集播出「二度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