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導播鍾世驊對此事件採靜觀態度。
⑵張復民辭去「遼河戀」導演之職。
⑶喬華國因服役被迫退出「梨花淚」。
⑷劉長鳴接替喬華國。
1977年06月20日出版
(電視綜合週刊62期 P30~P33)
綜合劇場:
「遼河戀」導演易人
「梨花淚」陣前換強
●文/莫冬鹿
這一向,中視的電視劇就「奇怪」得很!
不管幕前、幕後,紛擾總是層出不窮!從製作、編劇、導播到演員,誰都有一肚子的窩囊,氣煞了當事人也罷!弄砸了頗耗心思的大戲,那就得好好檢討一番了。
改名帶來無限困擾
製作導演時生齟齬
情況最危急的當首推「遼河戀」。
「遼河戀」出師不利,從「滾滾遼河」被迫易名為「遼河戀」,便削減了製作兼導播曾斐莉的興頭;雖說這齣戲的劇本已醞釀了將近一年之久,可是臨場的修修改改、刪刪減減,仍是不能避免的例行公事,使得演員們叫苦連天。
改戲往往會連帶改景,而改景既費工、又費時,很容易影響到正常作業進度。演員所拿酬勞有限,當然不樂意這番拖拖拉拉的作風,所以除了正式錄影,排戲時誰都不肯準時到棚,製作人根本沒有絕對的約束力,這樣子折騰,那來的入戲情緒?
當初曾斐莉主動請張復民擔任戲劇指導,按理該是「一個鼻孔出氣」才對,沒想到卻在排戲之際,從他們兩人,率先發生不愉快的場面。
錯誤可謂雙方皆有。
曾斐莉第一次作戲劇節目,求好心切乃是必然,所以她不但對演員要求高,對「導演」更是力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於是往往因為彼此對演員「走地位」的觀點不同而時起齟齬。
在電視劇裡當導演並不是痛快事兒,尤其張復民也是演員出身,誰都視他若「同輩」,對於導演意見的採納,當然是隨心情而定。張復民稍微欠缺了應有的魄力,這和電視導演不受制度保障有實際的因果關係!
攝影棚裡到處僵局
張復民一怒掛冠去
有這麼一兩次,曾斐莉對張復民的處理情形提出異議,由於態度不夠柔婉,使張復民很下不了台。張復民忍過,可是終也有忍不住的時候!
而忍不住的結果就是──丟本子,張復民說:「認了,我不導了行吧?」
不導是嘔氣,總不能當真吧?
不,張復民是當真的。
次日剛好張復民的老岳丈舉行公祭,他沒有參加排戲,等隔天再錄時,竟是在棚內現場排戲,張復民丟開了導演責任,另由他人代勞,僵局從此正式形成了。
就以往工作熱忱上來看,張復民是很能在導戲時自得其樂的,可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才或短缺,張復民能把「孝女心」導得很好,卻不見得罩得住「遼河戀」。
與曾斐莉輪流導播「遼河戀」的鍾世驊,對修改劇本頗有獨到的功夫,只是在這次「遼河戀」裡,他採取靜觀的態度。
「遼河戀」的情形將有如何的轉變?不得而知!只是蔣子安已加倍的在籌劃接檔的「女巡按」,這說明了什麼?
喬華國服役難分身
劉長鳴取代男主角
另一檔國語連續劇也正處「多事之秋」──「梨花淚」裡戲量最重的男角喬華國,從第七集之後就由劉長鳴取代,這是中視第二次遭到這種「變故」。
第一次演員換角是發生在姜龍昭作「喜酒滿杯」的時候──因為一些枝節上的相互不滿,挑大樑的關勇竟和金滔「閃」到臺中去玩了,真整死姜龍昭,結果關勇的角色由梁修身接,金滔的角色乾脆不了了之。
這次喬華國向「梨花淚」說拜拜,則是出於被動──他尚是現役軍人,雖然只有一個多月就退役了,可是為了種種大前題,他不得不半路抽腿。
苦了的是周遊。
好戲不愁找不到演員,可是再好的戲來辦「移交」,願「接收」的人還是不多,劉長鳴演過周遊不少的戲,所以才「賣面子」上了「梨花淚」──為此,還有人尋他「開心」呢!
喬華國會臨時被「調」回部隊,乃始料未及之事,否則周遊不可能這麼「捨近求遠」來為難自己,而在這件意外中,又可看出中視鬧「小生荒」的嚴重性!
中視的「一級小生」,敢讓製作人放心大膽用的,有江長文、關勇、金滔、劉長鳴四人;劉尚謙與梁修身因為別有機遇,都轉向電影發展。李玉琥和田平春雖然已有大將雛型,可是要肩負千斤,還得假以時日。
總是用固定演員,不但觀眾會看傷,製作人也於心不忍,外加製作人都有習慣性的「佔有欲」──希望自己新戲的主角不要軋外戲,於是就非得挖空心思的去為人選傷腦筋。
雖然喬華國在入伍前與中視有約,並不是「外人」,可是他的情況有異,被周遊情有獨鍾的「弄」上節目,實在是自找麻煩,只可惜這個麻煩又是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後悔!
酬勞時間不成比例
演員心中暗生不滿
參加「梨花淚」的演員牢騷也特別多,因為它的演出時間是四十五分鐘,完全是個「怪胎」,所發的演出酬勞令演員耿耿於懷。
半小時連續劇的每集酬勞是一千元,延長十五分鐘後,廣告的收入量提高很多,演員卻只加發一百元,這也成了「梨花淚」的幕後困擾。
再來,就是閩南語連續劇了。
靜江月的作品,無一不脫「全是為了愛」的窠臼,她的廣告量雖然還處於優勢,可是以目前的「業績」來檢討,已經大不如昔了,這是為什麼?顯然與劇本有關。
同時靜江月面臨一個難題──她沒有一個用得長的導演;原因是她太認真、太熱心、太盯戲──也太「放不下」;使得導演和她之間,產生一種相互「干擾」,影響了戲的統整性。
至於林意,雖然他經常打迷糊仗,可是由於他肯力求題材的變化無窮,倒也替自己開了條較為寬廣的道路;只是這樣非計劃性的製作態度,還能造成什麼高潮呢?
四檔連續劇一如四條生命線,對電視公司而言,它非得負起養家活口的責任,否則佔了線而無作用,是會「肇禍」的;除了「遼河戀」,另三條線仍是財源滾滾的搖錢樹,但遠景如何?猶待嚴加提高警覺。
電視劇賣不賣錢?有一半是碰運氣。
可是電視劇的幕後弊端,卻需要未雨綢繆的早作防範──何況這些弊端正在大夥的忽視中開始發芽、茁壯了呢?■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