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札記1048A.jpg

戶外札記1048B.jpg

戶外札記1048C.jpg

戶外札記104802.jpg

戶外札記104803.jpg

⑴單車越野的雄姿。
⑵出發前的準備。
⑶「戶外札記」編導雷驥和攝影莊志成在看景。
 
1982年11月07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048期 P72~P74)
社教節目:
從「戶外札記」看聯播節目
●文/鈕則誠
 
三台聯播節目可以說是未來公共電視的嚆矢,它的演進過程,怡好與公共電視的成長與旨趣相脗合,都是從政令宣導發展到以公共利益為主的訊息傳播和潛移默化。回顧聯播節目開播之初,並未受到社會大眾的矚目與重視,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適,聯播節目突然變得炙手可熱,收視率之高,評價之好,使大家一改過去不以為然的態度,而對之關切注意,寄與厚望。平心而論,聯播節目的面目一新,的確在時下風花雪月或鏡花水月的時髦潮流中開出一股清泉,而它的社會意義與影響,也是值得我們用心去思索省察的。我們希望在現階段聯播節目的內容裏,找出文化的命脈和電視的方向。事實上,依當下所顯示的景況看來,這並不是奢求。
 
形式內涵不可偏廢
 
在國內文化工作者的心目中,傳播媒體所要傳達的訊息,是否一定要合乎決策當局「主題意識明確」的標準,見仁見智,爭議頗多。不通有一點無疑是大家的共識,那便是形式與內涵的不可偏廢。強烈而明確的主題意識,如果未能經過有效的形式處理或轉換,是不可能在這個價值多元化的社會中被群眾認可的。拿電影界的例子來說,上焉者直接以政治活動或意識形態做為明確主題,拍出所謂「國策片」,如果未能在藝術層面做妥善的處理,則不免貶多於褒;下焉者若仍圍繞在拳頭枕頭之間打轉,用心亦甚明確,票房而已,無庸告談什麼境界了。這便是「主題意識」的過與不及所造成的結果。證之於今年金馬獎幾成港片天下,實令人慨嘆不已。
回到電視上來談,當初三台聯播節目之所以被某些人譏為「關機時間」,實因其「主題意識」太過明確,而在形式架構上未能適時跟進,結果不免陷入說教的窠臼,無法獲得社會大眾的共鳴。這種情況,直到中視推出「美不勝收」,得到意外的良好反應,方才有了改善。
 
美不勝收樹立典範
 
「美不勝收」是聯播節目首度予人有相當藝術與美感經驗的形式呈現;當然我們不會忘記「寒流」震撼人心的情節與畫面,以及「大時代的故事」忠實道出的歷史教訓,但是聯播節目之在主題內涵與映象形式上有所擴充、突破,則可說是自「美不勝收」始。「美不勝收」從本土出發,向美感求緣,帶給觀眾的是難得一見的清新與親切的感受,它並未直接涉及政策性的問題或意識形態,卻引發出令人激勵的反應。觀眾對社教節目的態度從此有了普遍性的轉變,這項意外的成果,使得新聞局從善如流,對聯播節目的處理,由指示改為輔導,放手讓三台製作各式各樣的聯播節目,終於有了過去一年的大豐收。
尖端」、「映象之旅」、「新聞眼」、「我們的歌」、「菜根香」、「中華兒女」、「現代社會」等節目,都各具特色、風格,而未侷限於某一狹小主題意識的框架中它們的出現,與其說足社教宣導,不如說是豐富觀眾的體驗和見識,其功效較之刻意說教,不知強過多少倍。
剛才說過,「美不勝收」為我們的社教聯播節目,走出了美感與藝術的一步,這種獨特的風格,由大致相同的班底,一路持續延伸至「映象之旅」以及現今的「戶外札記」。「戶外札記」一上來就在形式和用心上,突破了傳統的體育、運動節目。它不但廣泛引介了國內各種新興的戶外活動,更刻劃出這些活動的生動之處,探討了它們興起的社會意涵,啟發了人們的思考方向。
 
戶外札記強健體魄
 
「戶外札記」若說有什麼明確的主題意識,不外強健國民體魄,厚植民族力量等,但就現時代的意義而言,它所直接呈顯的,可能是國人消費模式的轉型,以及專業分工的趨勢。台灣光復了三十七年,社會形態由農業逐漸過度到今日的工商業普及,國民所得增加,生活水準亦大幅提高,傳統的節儉美德也為大量消費所取代。現代國民充分利用厚生當然值得鼓勵,但為促進人際關係而講究大吃大喝,就有了立足點上的偏差。所幸靠著各種傳播媒體的導引,加上國際交流頻繁,國內近年也時興起一些在國外行之已久的戶外體能活動來了。其中固然不乏奢侈之舉,如潛水、帆船、飛行翼等,但這些活動卻也已經逐漸深入到一般中產階級家庭裏,而在都市裏的國中生,幾乎人手一台越野車的富足情況,就更可以想見了。
人口向都市集中,專業化生產,都是現代化過程中必然的景象。「戶外札記」試圖向越來越多的都市群眾展現戶外景觀之美,體能活動之重要;群居的人們不單可以由吃而聚,更可以經由共同的戶外活動而增進往來。同樣是消費,宴飲吃喝總不若跑、跳,來得健康。有鑑於此,製作單位乃拈出「戶外」為題,用輕鬆有趣,深入淺出的筆觸,帶領我們離開餐桌,走向大自然。
也許有人從未參加過團體的戶外體能活動,但無可諱言的,如今運動已日漸顯示出專業化的傾向,各種活動均有團體的俱樂部,期刊,甚至與國外進行溝通。「戶外札記」也透過攝影機,讓我們接觸到這些因共同志趣而組合的團體與其活動,使大家體會到社會分工合作的趨勢。
聯播節目的有所改善並得到社會充分的迴響,使我們對電視文化的發展燃起新的希望。「尖端」、「映象之旅」等節目的成功只是部分例證,我們寄望今後聯播節目,甚至於籌設中的公共電視節目,能夠把對明確主題意識的單方面要求,提昇為與美感藝術、社會理念、生命情調相結合,如此我們的電視節目將更有可看之處。■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