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搖錢樹N413A.jpg

兒童搖錢樹N413B.jpg

兒童搖錢樹N413C.jpg

兒童搖錢樹N413D.jpg

兒童搖錢樹N413E.jpg

兒童搖錢樹N413F.jpg

兒童搖錢樹N413G.jpg

兒童搖錢樹N413H.jpg

◆黃金拍檔漸成兒童樂園。
◆孫小毛最受小朋友喜愛。
◆兒童們最愛看玩偶。
◆高信譚慘遭小朋友修理。
◆小彬彬的表現漸失童真。
◆小朋友愛看滑稽的造型,卡通化的佈景。
◆少年之音的歌曲適合兒童欣賞。
◆電影、電視、唱片都想一網打盡兒童。
◆小朋友高唱一隻牛要賣五千元。

1985年08月24日出版
(你我他電視周刊413期 P14~P21)
影視縱橫談:
兒童已成傳播媒體的搖錢樹?
●文/本刊採訪組

這年頭,「孝子」的意義已另有新解,不是兒子侍奉二老,克盡孝道,而是上一代對年輕一輩的百依百順,也因此,傳播媒體要提高效力,廣告商品要加強威力,兒童的口味倒是得伺候周到的,有時候他們掌握頻道,指導消費的權力大過已具生產能力的成年人許多。

小小年紀賺大錢

把兒童當搖錢樹,可以分兩個方向來談,一是兒童操縱大人的意願,不論是轉頻道或是掏腰包買東西,兒童一提要求,必叫諸多「孝子」的父母唯唯諾諾,而另一方面來說,幕後老板運用兒童的天真討喜,博取群眾注目關愛。
記憶猶新,「星星知我心」當時曾造成多大的轟動!戲裏小孩哭成一團,戲外觀眾看得傷心哀切,而一旁笑得最開心的莫過於製作人了。林福地的溫情戰略一舉成功,把小彬彬捧上了超級巨星的地位,從電視到電影,從悲劇到喜劇,那光芒還射向了香港,使得多少父母望子成星,小小年紀能賺大錢,畢竟是個令人無法擺脫的誘惑。
其實,嚴格說起來,喜劇電影的觀眾群,兒童佔有很大的一部份,許不了有噱頭花招,小孩笑得東倒西歪,而一般丟蛋糕、潑水、跌跤的喜感鏡頭,那份「無聊」最適合兒童的無知,小孩牽引著大人走向電影院,票房能不提高嗎?

消費能力驚人

最近,這現象尤其明顯。電影方面,湯臣拍「老少江湖」,中影拍「天生寶一對」,目標都對準小朋友,電視方面,「黃金拍檔」的高收視和兒童也不能說毫無干係,而「嘎嘎嗚啦啦」、「太空戰士」、「諸葛四郎」還在戲外賺兒童的錢,由節目而構想出來的產品,如孫小毛、太空戰士面具,這些專利品在市場上也是十分引起注意的。
至於唱片界,海麗的「七加一合唱團」,飛碟的「陶大偉與張小燕專輯」消費對象還不是針對兒童?
不論怎麼說,兒童的消費能力及頻道威力實不容輕忽,他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更是父母心中的主人翁,從綜藝節目偏向低年齡層的訴求對象即可見一斑。

存心討好兒童

幾年前叱吒電視綜藝節目的「凌風高歌」硬是被全國的孩子們給捧得又高又紅,高凌風素有的獵艷高手頭銜,可是在一群天真瀾漫孩子的眼中不算一回事,反倒是他歌詞簡明、動作有趣的表演令兒童觀眾大喜不已。
可以看到許多家長應孩子的要求去到「凌風高歌」的錄影現場,也可以看到孩子們堅守「凌風高歌」的頻道不放,他們非看完「冬天裏的一把火」或是「夏日的浪花」方肯罷休。
高凌風沒有存心討兒童觀眾的歡喜,他獨特的造型及歌路卻成為上千孩童競相學習模仿的偶像,以致把他人歌唱以及節目推上事業的最高峰。
事隔幾年,和高凌風堪稱哥兒們的張菲倪敏然徐風他們從舞台回到電視。他們聯手主持的「黃金拍檔」目前也已儼然一副兒童王國的歡樂大出擊。

不設防的觀眾

「黃金拍檔」現場觀眾以小學生、中學生居多,若要說電視機前觀眾也感受到那股台上台下一家人的和樂的話,在現場的孩童功不可沒。
他們瘋狂地配合台上五位主持人的任何表演做明朗而直接的反應,或拼命的鼓動雙掌,或開懷大笑。
就算是先前沒有預謀要吸引兒童成為主要收視對象,但情勢所示,很多單元像「拍檔俱樂部」以及幼稚的表演方式都成了刻意針對兒童設計的節目特色了。
甚至為了擴張並拉攏孩子們的心,「黃金拍檔」還做了很多五位主持人奇形怪狀的臉譜發送給他們。
兒童最不設防,兒童最熱情,已停播的「凌風高歌」與正在播出的「黃金拍檔」都共同因為主動積極的新生代而備添光彩。

商人腦筋動得快

頗受小朋友們歡迎的戲劇節目「諸葛四郎」,兒童節目「嘎嘎嗚啦啦」、「太空戰士」與社教節目「婆婆媽媽」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由廠商模仿節目中主要角色造型,所生產的各種立體玩具或者平面印刷,同樣受到孩子們的寵愛。
雖然新聞局有明文規定,節目不得商業化廣告化,但是事實上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現代的工商社會,只要是營利單位,透過商業行為,由消費刺激生產以謀求利益是絕對存在的事實。
玩具原本就是孩子們的專利品,商人也是個個腦筋動得快,所以把螢光幕上受歡迎的角色或者英雄偶像做成玩具,必然可以吸引小孩購買而獲得實質收益。這種商業自然趨向宛若一股嘲流,放諸國內國外皆準。
以美國為例,電影ET受歡迎,各種的食品,充填玩具、衣衫、用具都冠上了ET的商標,超人電影大行其道,人人穿著的T恤前都印上了Superman的字樣。而最成功也最為典型的表率,似乎是華德迪斯耐的卡通,當年從卡通受歡迎,連帶造成卡通造型的布偶搶手,終至建立了世人矚目的迪斯耐樂園。

孫小毛成名了

這股潮流在國內自然是因應而生,無所避免。除了「諸葛四郎」中所有的人物造型,其印刷與文具的專利權,早就被漫畫原作者葉宏甲搶先登記之外。其他如「嘎嘎嗚啦啦」與「婆婆媽媽」中的布偶造型,「太空戰士」中所使用的武器,都有內政部登記的著作權商標申請。
經過製作單位的援救製造,小朋友除了透過螢光幕上觀賞之外,最讓他們雀躍的是自己也可以保有大鼻大嘴的「孫小毛」,滑稽突梯的「婆婆」,以及「太空戰士」們使用諸如戰鬥槍、太陽神箭等武器。
當然絕大多數的製作單位,除卻商業追求之外,也都會替小小主人翁構思些活動,不僅宣傳節目也豐富小朋友課外生活。

快樂童年何處尋?

所以「諸葛四郎」舉辦四郎與真平的著色比賽,短短幾天便收到三萬多封作品,為取悅小朋友贈送劇照與主題詞曲也立即被索取一空。「太空戰士」為了滿足小朋友好奇心,特別開闢了電話專線來答覆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給你好看」也開闢小可愛信箱,希望讓小朋友直接傾訴煩惱。
最可貴的是「嘎嘎嗚啦啦」,一年多來小朋友愛孫小毛的熱度始終未曾稍減,任何型態節目只要有孫小毛參予,絕對會帶動風趣幽默的高潮。
製作單位謀求更積極的做法賦予孫小毛重要的任務,以不斷引領小朋友走向更快樂,豐富與開闊的兒童世界,計劃已漸趨成熟的與紐約CTW「兒童電視工作室」合作錄製國語版的「芝麻街」,便是要小朋友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與幻想天堂。

奇招異術紛施展

唱片界一片低迷,在「窮則變,變則通」的情形之下,許多奇招異術相繼施展,以孩子的純稚來引起夏季中一股清涼的一片好意,也是幾家唱片公司的各種招術中,一種比較溫和而正派的方式。
先後推出兒童音樂的有歌林的「少年之音」,海麗的「七加一」與飛碟的「陶大偉八五專輯」。
歌林唱片人手眾多,設備齊全,在幾位歌星的出片空檔中,為了不浪費既有資源,找來了華聲松江國小的幾位小朋友,於七月底灌錄了「少年之音」專輯。
這個專輯標榜的是閣家欣賞的家庭音樂系列,選唱的歌曲是歷年來,歌林唱片公司所出的唱片中,較受歡迎,而且色彩清淡親切的歌曲,如「我是一片雲」、「手把樹兒栽」、「一顆紅豆」等。由小孩子來唱大人的歌,為的是圖一個新鮮口味,也希望可由父母帶領著子女一起來聆賞。
參加的小朋友共十幾位,大部份是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趁著暑假中,經過老師、家長同意而灌唱,聽起來,頗有流行歌曲的親和力,卻又不失兒童的純稚。

童稚聲音如清泉

七加一」合唱團的情況更為專業化一些。雖然童稚的聲音一樣天真純嫩,但是海麗公司是有心人,他們計劃將所有參與的小朋友做長期的培植,直到他們長大成人,並且能個自獨當一面。
除了「一隻牛要賣五千元」之外,所有的歌曲都是流行歌曲,其中並有二首是閩南語歌。製作人李富興認為,兒童合唱流行歌曲早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能整理、發行,未嘗不是件美事。
事實上,新加坡市場裡,一張兒童唱「英語發音的國語流行歌曲」(如童年、外婆的澎湖灣)就賣得很好,有先例在前,海麗於是不顧一切的投下資本,並且信心十足的等待回收。
「七加一」的八個孩子非常聰明可愛,預料應可帶起一股風潮。

陶大偉點子特多

陶大偉今年的代表作中,用了張小燕孫小毛二位特別來賓,張四句唱二首,小搗蛋唱一首。另外廣受小朋友歡迎的「諸葛四郎」主題曲也收錄其中。
張小燕唱的「溫暖的家」與「歡喜冤家」是為電影「老少雙雄」宣傳所做,「毛毛毛」則是「嘎嘎嗚啦啦」的再現,四首歌都有影像搭配,陶大偉這張專輯的特色之一,就是他應用了平日所塑造出的「陶叔叔」形象,做為促銷點。
由陶大偉所建立的現代兒童的形象是西化的,陶大偉為兒童做的歌也比較幽默、開心,由過去他所出的說故事專輯的廣受歡迎看來,這張唱片雖有取向複雜的毛病,卻也是頗費一番苦心的。
「賺孩子的錢」,不只是唱片業,以電視節目中,屬於孩子的節目特多的情況看來,可知目前這個兒童急速成長,並且日漸重視的時代裏,未來的主人翁確實越來越名符其實了。曾經,我們不是很在意小毛頭的腦子裡在想些什麼?需要些什麼?從現在開始,是不是我們該更費心的去思考一下培育下一代的大課題,也許有計劃,有遠見的進行兒童福利,會比純粹因環境與現實的因素下而有所措施,要更有誠意,也更易見功效得多!■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