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山恨TTM15A.jpg

棉山恨TTM15B.jpg

棉山恨TTM1501.jpg

棉山恨TTM1502.jpg

棉山恨TTM1503.jpg

①(青蓉、王金櫻)
②(葉青)
③綿山恨中的劇情。

1976年07月18日出版
(三泰電視週刊15期 P18~P19)
TTV《綿山恨》
介紹「寒食節」由來

台視歌仔戲綿山恨」一劇除了介紹寒食節的由來以外,還要刻劃列國大將介子推的忠孝精神。
「綿山恨」最大的特點是不但保有了歌仔戲的傳統,用鑼鼓三弦等原來的文武場強調突出演員的台步、手勢、身段、眼神,另一方面又吸引西洋的現代戲劇技巧,用音樂、用顏色、用寫實的語調來強化人物的真實性。
在歌唱方面也做了一些突破性的改革,除了歌仔戲原來的七字調、都馬調、雜念歌、哭調……外,還用雄壯的北管來描述英雄的情懷,幽怨淒麗的南管來襯托愛情的綺麗的氣氛。
劇中有一場火燒綿山的戲,台視特別將外景隊遠赴到新店濛濛谷一帶的叢林山地區去拍攝,一連拍了兩、三天,才把「燒山」的壯觀給表現出來。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炬,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節」所含的故事足以嫌人血淚,「綿山恨」的劇幅很廣,劇情曲折。
例如介子推忽捧一碗肉湯過,重耳吃下,精神頓奮,抬頭一看,忽然看見介子推右臂流出鮮血,才知道原來自己吃了介子推的肉,不禁抱著介子推放聲大哭起來。
這段戲很短,可是具有家喻戶曉的感人之處,為了錄影,台視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把它錄成的,並不是因為演員不賣力,而是因為演員太賣力的緣故。
據說飾演介子推的葉青,在錄影的當中,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哭得唱不下去了,只好吃「NG」,導播令她把情緒放穩一些,並且重新化妝。
第二次再來過,葉青又大哭起來,結果又無法唱,又只好停機。
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足足花了兩個小時,這才把戲全部錄妥。
台視這齣歌仔戲動用了許多台柱演員,包括葉青飾介子推、巫明霞飾重耳、冰婢由王金櫻飾、趙雄由洪秀玉飾、申生由李如麟飾、驪姬由青蓉飾、許秀哖飾齊姜、呂福祿飾里克、尤添義飾普獻公、西瓜飾齊桓公、高玉珊飾婉姬公主、翠娥飾狐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gbz 的頭像
    kgbz

    烤雞脖子..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