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金素梅首度合作。
▼「挑伕」網羅眾多演技派演員。
▲這是新生代的挑伕。
▼劇中也有兒女情長。
1986年11月30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60期P110~P111)
舊瓶裝上新酒
中視「挑伕」再度登場
●文/萬家香
中視的晚間九點半檔線過去都頗叫座,但一度也氣勢低落不少,振作後,有「揚子江風雲」和「歡樂隊對碰」較具起色,十二月中旬,將把「愛在燃燒」提前下檔,而將兩年前播出頗叫好,並為中視勇奪一座最佳戲劇單元劇金鐘的「挑伕」,再翻新製播推出。
「挑伕」在一片愛情劇、畸情戲中,可望再以其古樸、溫馨的風格取勝,製作單位仍力邀原編劇趙玉崗執筆,主題曲仍是費玉清主唱的「挑伕」,此曲相當動聽,效果極佳。而演員方面「老」挑伕仍是郎雄、陳慧樓等人,「小」挑伕則改由李志堅、黃文豪替代過去的張振寰和丁華寵,女角方面有一靜一動的金素梅和廖麗君雙旦演出,而過去僅有張詠詠一人,此外又加上王瑞的磨刀匠和李昆的剃頭匠。
以前的「挑伕」是劇情連續的單元劇,挑伕們一個鎮一個鎮地走,到每個鎮發展出一段情節,但現在的「挑伕」則僅是西奇鎮發生的故事為名,描述該鎮小人物們平實的生活面所產生的點點滴滴,每個人物的塑造都各有特色,著重趣味、溫馨感以及濃濃的人情味。
為使「挑伕」更貼切於民初的小鎮風光,製作單位訂製了民初時北方的剃頭擔子,並搜集一些民初產物品,以增可看性。
參與演出的資深演員陳慧樓表示,趙玉崗是目前寫民初劇的高手,其筆下的人物都頗具鄉土味,也由於上了年紀的演員多趕上當時的生活背景,加上大夥兒都有多年的合作演出經驗,故對該劇的心情頗為親切,默契也頗佳。
整體比較而言,過去的「挑伕」在風格上較重戲劇性,而今的「挑伕」則較為活潑,希望將過去以中年以上為主的觀聚群更拓寬。
為使鏡頭和畫面有別於一般戲劇節目的運鏡,「挑伕」力邀了以運鏡唯美著稱的呂承祚掌鏡,而執行製作也由演員朱磊和田平春擔任。「黃金拍檔」的製作人俞凱爾也參與一些剪輯和設計的作業。
很湊巧地,「挑伕」兩年前播出時,同時段逢上台視的「西南忠魂」,兩年後再登場,和台視對上的「抓鬼奇兵」又是「西南忠魂」的製作單位所製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