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兩個節目的陳月卿。

1984年4月16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52期P42~P43)
與陳月卿一席談
華視新聞雜誌天涯若比鄰
是社教和新聞的─「一對姊妹花
●文/尤莉

榮獲金鐘獎,對「華視新聞雜誌」而言,是一個鼓勵,更是一

個肯定。
問了問製作兼主持的陳月卿,得獎後的節目可有什麼新的改變


「有!當然有!廣告增加很多,收視率也提高了很多呢!」
廣告的增加,製作單位是可以從節目播出時,廣告的實際檔數

輕易得知,但收視率的增加,又是從何得知?是根據坊間的收

視率調查?
「不是的!我們有更客觀、更可信的依據,那便是觀眾在看完

節目後的來信或來電的反應,知道嗎!熱烈的迴響,常叫我們

應接不暇!」
可不是嗎?就在接受記者訪問的當兒,一通觀眾的電話又打了

進來,切切問的是,原訂個禮拜播出一次的「」單元,為

何連著三個禮拜了,都不見播出呢?
「這個單元的設計,主要是要作為觀眾與節目之間的橋樑,包

括的有觀眾論壇、觀眾來函、問題解答,製作單位並不預先設

計內容,完全是根據大多數觀眾的意見,來探討和觀眾最有切

身關係的專題。」
這個與觀眾結合的單元設計,果然很出色的擔任了「橋」的任

務。
在「橋」這個單元裡,陳月卿曾與觀眾們一起討論高學費與低

學費問題,陳月卿也曾回答觀眾來函問及的「何謂巴游?」、

「格陵蘭島為什不稱洲」等等問題。
就是因為問題都是如此的「切身」,所以,一不按原訂的兩週

播出一次,觀眾就有了極強烈的反應。
「不是不照原訂計劃播出,而是不湊巧,偏偏這段時間裡,新

聞特別多,單元的安排不易,所以只好忍痛的停播幾次「橋」

單元,藉著華視週刊,我們一方面向觀眾們致歉,另一方面也

鄭重向觀眾們提出保證,四月十八日播出的『華視新聞雜誌』

,一定會恢復『橋』單元。」
至於在四月十八日這一集「華視新聞雜誌」中,陳月卿又將在

「橋」中,和觀眾們一起探討什麼問題呢?陳月卿說:「不急

著透露,到時侯收看,各位就曉得!」
除了「橋」外,陳月卿還特別提出「科技新知」這個單元。
「和其他單元來比較,『科技新知』是最不受製作時間限制的

,因此之故,『科技新知』堪稱是製作最精緻的一個單元。」
雖然在一集節目中,「科技新知」只佔有十分鐘的播出時間,

但製作單位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取材自美國的「科學世界

雜誌,配合國內科學風潮,「科技新知」的內容,可以說是走

在時代的尖端。
「為使這個單元不致流於枯燥、嚴肅,除了配合以生動、活潑

的畫面、音效外,我們同時在內容上,也力求其趣味性。以製

作過的『奇妙的光電世界』、『現代順風耳』、『奇妙的蕈菌

世界』等單元而言,就都同時兼具知識、趣味等特性,播出後
都廣受好評呢!」
誰說社教節目不好做?誰說新聞節目是賠錢的節目?「天涯若

比鄰」與「華視新聞雜誌」,這兩個都是由陳月卿擔任主持的

節目,真可說是社教與新聞的一對姊妹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gbz 的頭像
    kgbz

    烤雞脖子..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