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莎飾大姐林秀英。
▼陳明利飾二姐林玉侖。

▲杜愛蒂飾三姐林艾美。
▼谷音飾四妹林亦嵐。

▲華小蓓飾五妹林莉華。
▼黃雅慧飾六妹林瑞雯。

▲賴德南飾父親林樹清。
▼陳淑芳飾母親陳靜琦。
▼六妹深得母親的寵愛。

▲▼六姊妹和她們的父母享受著快樂的時光。

華視國語連續劇「六姊妹
首播日期 1973-04-09  結束日期 1973-06-22
播出時段 20:15 - 21:00、20:20 - 21:00……
(台灣電視資料庫)

集數:五十五集
製  作  人:白英〈廖祥雄〉
戲劇導演:佑幸〈廖祥雄〉
導演助理:李善超
編        劇:蘇繁和古亞榮

「六姊妹」主題曲
作曲:翁清溪
作詞:孫    儀
主唱:華小蓓、樓曼莉、華娟娟

演員表
林樹清─賴德南
陳靜琦─陳淑芳
林秀英─陳露莎
林玉侖─陳明利
林艾美─杜愛蒂
林亦嵐─谷    音
林莉華─華小蓓
林瑞雯─黃雅慧
姑    媽─錢    璐
江芷青─劉夢燕
劉見靈─楊    帆
張健民─車    軒
張鐵生─武拉運
李欣明─巴    戈
李再盧─李    影
小    弟─林小虎
莫老師─石    軍


1973年4月9日出版
(中華電視週刊76期P12~P17)
華視閃電推出國語連續劇巨構六姊妹
富有青春氣息的六姊妹
●文/陳彥

華視於四月九日推出了一齣國語連續劇「六姊妹」。
白英製作。
白英,就是曾經導演電影名片「小翠」「武聖關公」的名導演廖祥雄,為了在現今忙亂的社會尋找出更多的倫理給「迷失的一代」,以及在目前的連續劇中找出一條清新雋永的路子,他構想出「六姊妹」的故事。
「六姊妹」不以故事情節取勝,而以人物性格和事件的串連和組合構成,偶而,也帶輕微的傷感,因此,觀眾永遠無法測知:「明天,『六姊妹』情節將如何發展?」
該劇由蘇繁和古亞榮編寫。
在導播的運鏡方面,喜劇注重節奏感,每一剎那的戲,必須被導播抓住呈現在觀眾眼前,由曾經和廖君合作六部戲的導播李英擔任。
在家庭倫理的群戲中,每一集,六個姊妹均將出現,六姊妹的性格極其鮮明,所以,對於演員的分配、年齡、造型及戲路等,都煞費周章。
該劇分六十集播出,演員名單如下:
林樹清:古板的父親,對於六個女兒連續誕生,深感無奈和頭疼,由賴德南飾演。
陳靜琦:有賢妻良母的內在,不溫不火的外表,讓人即便有天大的脾氣,也無從發起,由陳淑芳飾演。
林秀英:有理想、有進取心的大姐,由陳露莎飾演。
林玉侖:一個腳踏實地,學習美容的二姐,由陳明利飾演。
林艾美:漂亮,喜歡穿新衣服和新鞋子……虛榮心重,而且很自私的三姐,由杜愛蒂飾演。
林亦嵐:略帶男性的味道,好打抱不平的四妹,由谷音飾演。
林莉華:酷愛唱歌的五妹,由華小蓓飾演。
林瑞雯:年紀最小,喜愛睡覺的六妹,由黃雅慧飾演。
其餘尚有錢璐飾姑媽,劉夢燕飾江芷青,楊帆飾劉見靈,車軒飾張健民,武拉運飾張鐵生,巴戈飾李欣明,李影飾李再盧,林小虎飾小弟,石軍飾莫老師。
「六姊妹」主題曲由翁清溪作曲,孫儀作詞,華小蓓、樓曼莉和華娟娟主唱。
除主題曲以外,該劇依劇情的需要,不拘形式的經常播唱悅耳動聽的新歌曲,有效的將歌聲與歡樂充滿在每位觀眾的心目中。
該劇並前往淡水等地拍攝外景,祐幸戲劇導演,李善超助理,它儘量避免呆板的場景變換,與鏡框式的舞臺表演方法,而採取靈活的跳場,與變化多端的鏡頭運用,以期達到「生活即劇場」的境界。

六姊妹本週劇情故事●文/張虹
大都市的清晨,經過一夜的酣睡後,寧靜、清新的街頭,又出現了匆忙的行人車輛。
林樹清一家八口,擠在一幢兩層樓房的住宅裡。早上除了媽咪外,上班的趕上班,上學的趕上學,林樹清是個奉公守法的清廉公務員,膝下六個孩子,清一色全是女兒,她們個性不一,性情迥異,常為一些小事爭吵得天翻地覆。
這天早晨,十九歲的老大林秀英,正在廚房裡準備桌上的六個便當盒,盥洗室裡,五妹一面洗臉一面哼著小調,把在外面排隊等候的四姊亦嵐,急得直跺腳。
三姊艾美在房間裡熨制服,想起了么妹瑞雯還懶在床上,便走到她的臥房,掀起小懶鬼的被子,未料回到自己房間,衣服已經燒焦了一個大洞,一向愛美的她,急得快哭了出來,她埋怨爸爸總是捨不得多買件衣服,害得她現在沒法出門。
二姊玉侖拗不過艾美軟硬兼施的懇求,忍痛將自己的衣服借她,艾美終於又歡歡喜喜地上學去了。路上,她遇著兩個小毛頭男孩塞給她一封信,她又急又羞地放進了書包裡。
十四歲的亦嵐,心直口快,頗具男子氣概,與同歲的鄰居男孩李欣明,時常鬥嘴嘔氣。
大姊秀英今年暑假高中畢業,很想升學做個大學生,無奈爸爸認為女孩兒家,拿了文憑,最後還是送進廚房,所以他不支持秀英繼續升學的計劃,但是秀英仍然與她的同窗好友,一塊兒為即將來到的大專聯考做準備的功夫。
六姊妹有個姑媽,獨力開了一家美容院,玉崙、艾美、亦嵐特別喜歡到姑媽那兒,吹吹頭髮,照照鏡子,有時運氣好,姑媽還送她們漂亮的毛衣。
有一天姑媽告訴她們一個悄悄話:原來,姑媽想給大姊秀英做媒哩!
三人神祕兮兮地回來,吞吞吐吐地向媽咪報告這樁大事,「大姊要相親啦!」媽咪聽了笑笑說:一定是妳姑媽對門王太太家的兒子!
不一會,秀英進門來,艾美忍不住又急於告訴秀英。秀英聽了好生難過,心裡想:「一定是爸爸怕我上大學,恨不得馬上把我嫁出去!」
星期天,媽咪靜琦在洗著一家子人的衣服,突然她一陣昏眩,幾乎倒下去,站在一旁幫忙的秀英,急得連連埋怨爸爸連一臺洗衣機都捨不得買,靜琦卻不許她責怪爸爸。
其時,孩子們的爸爸還在被窩裡,老四亦嵐一直等著爸爸醒來,因為頭天林樹清在外飲酒回來,答應了老四替她買旅行袋。
誰知樹清卻忘了昨晚這檔子事,亦嵐嘟著小嘴說爸爸賴皮,樹清沒好氣地把她趕出了房門,亦嵐受了委屈,眼淚就忍不住奪眶而出。
樓上老五莉華正在和著琴聲唱著輕歌,自得其樂,亦嵐衝上樓來大聲叫道:「別唱啦!吵死人!」
艾美不滿亦嵐遷怒於莉華,與亦嵐爭執起來,最後竟然大打出手,老二玉侖、老五莉華竟然在一旁加起油來。
小老么瑞雯聞聲跑來,卻被她們撞個四腳朝天。她迅速爬起,顧不得疼痛的屁股,就衝向媽咪那裡去告狀。靜琦急忙趕去,莉華看見媽咪來了,「哇」的一聲放聲大哭。樹清被吵得頗不耐煩,責怪靜琦太寵孩子,秀英表示不平,因而激怒樹清,立即把房門關上。
突然,秀英一聲驚叫,靜琦昏了過去。
靜琦被送入醫院,體力逐漸恢復,睜眼看見六個孩子和孩子的爸都在跟前,欣慰地笑了。她傾聽著孩子們講述在家燒飯的趣事,秀英燒焦了飯,艾美、玉侖上菜市場買菜,亦嵐洗碗、掃地……。
最後秀英一聲令下,大家一齊在病房中收拾衣物,原來要接媽咪出院啦!
靜琦回到家裡,看到窗明几淨,心頭寬慰不少。亦嵐與莉華也言歸於好。爸爸買了兩個旅行袋,讓亦嵐和莉華高高興興地去旅行。
一個雨天的下午,姑媽來探望靜琦,她看到幾個女孩大呼小叫地忙著燒飯,覺得靜琦真享了女兒福。靜琦嘆道:「可惜,樹清總是念念不忘有個兒子。」■









▲四妹埋怨爸爸只會迷他的小狗。
▼四妹與玩伴欣明的爺爺。

▲六妹是隻大睡蟲。
▼三姐愛漂亮,不小心把衣服燙壞了,大吵大鬧一場!



▲大姊、二姊幫媽媽做飯。
▼三姐燙焦衣服,氣著不來吃飯。

1973年4月16日出版
(中華電視週刊77期P14~P17)
國語連續劇六姊妹
本週劇情故事
●文/張虹

週末,秀英和玉侖在媽咪房內一遍一遍地撥著算盤,計算家用帳,由於媽咪住院,這個月的開銷多出了一千餘元。秀英感到經濟拮据的尷尬,想打消考大學的念頭。玉侖覺得大姊功課好,不升學未免太可惜,想想自己實在不是個讀書料,便自願放棄學業,出外賺錢。
這天她一人悄悄地來到姑媽的美容院,要姑媽收她做學徒,並懇求姑媽說服爸爸准許大姊升學。
親兄妹好說話,樹清聽了姑媽的一番大道理,終於答應秀英投考大爭的事。
當天,靜琦滿心歡喜,精神也好,便親自下廚燒了幾樣菜,一來為自己的康復慶賀。二來為樹清的快樂祝福,三來祈禱秀英能如願考上理想大學。
秀英喜極而泣,忍不住離座而去,與剛進門抱著兩個大娃娃和兩件毛衣的姑媽,撞了個滿懷。
秀英和同學江芷青每天在校園、圖書館、家裡日夜趕車,幾十天下來身子真有些吃不消。
考試那天,樹清率領五個娘子軍一齊上場陪考。考場外,烈日當空,大家喝汽水,扇著扇子,耐心地等著,日頭偏西的時分,秀英終於考完了,玉侖大嘆:「幸好!我不用考大學!」
緊張的日子過去了,離發榜還有一個多月,這兩天秀英反而感到無聊起來。她有意外出和江芷青一塊兒到她舅舅開的百貨店當店員。她們兩位一去,生意竟然莫名的興隆起來,許多顧客醉翁之意不在酒,秀英有芷青的舅舅撐腰,也不怕那些單身顧客能耍什麼花招。
夜間,秀英還抽空給鄰居李再廬的孫子當家教,這樁事,亦嵐最樂了 ,因為欣明變成了大姊的學生,這下子可要學乖了,看他以後還敢跟我頂嘴不?
發榜日,一大早李欣明就在門外扯起嗓門大喊:「林老師!恭喜!」。
全家所有的人都齊聲說道:「真的?」接著一陣喧嚷,差點兒沒有把林家的屋瓦震掉!
幾天後,小站月台上,姑媽、樹清、靜琦、玉侖、艾美、亦嵐、莉華、瑞雯,一字排開揮著右手,跟大姐揮別。
北上的列車開動,秀英招手的影子漸形縮小,另一個新的世界正等著她!
秀英到了台北,在學校裡安頓下來,她與芷青同一寢室,出出進進也有個現成的伴。她們一起逛西門町,看高樓大廈,祇是還未新鮮兩天,夜裡就開始想家了。於是她拿起紙筆給家裡寫信。
玉侖和亦嵐在家中房間裡,望著秀英的空床位,也覺得冷寞多了,她們收到大姊由台北的來信,五姊妹全部圍攏了過來,信紙差點兒被扯破,樹清在一旁亦急著想知道女兒的情況,祇是礙於做爸爸的尊嚴,不便跟女兒們擠湊著一塊兒。
頑皮的亦嵐看出爸爸的心事,便挪揄地高聲嚷道:「大姊說她最想念爸爸了!」
自從大姊離開後,玉侖便時常到姑媽那兒學做頭髮。
有一天,學校老師來林家做家庭訪問,告訴靜琦說玉侖近來常遲到早退,靜琦一驚,知道她準是去了姑媽家。高三都快畢業了,最起碼亦得把高中唸完了再說呀!
亦嵐和莉華在樓上一唱一和,隔壁的欣明為了表示抗議亦用力壓琴,高聲大唱。艾美卻無動於衷地在鏡子面前左顧右盼地顧影自憐。瑞雯在旁悶頭大睡。不一會,艾美打扮好了,和一個叫吳文瑞的男生看電影去了。
臺北的秀英與芷青在校園聊天,芷青斜著眼睛問秀英要不要參加系裡的迎新會?秀英搖搖頭有些害怕,芷青給秀英打氣,兩人這才準備參加。
迎新會終於依時開始,秀英不免有些忸忸怩怩,她被江芷青半拉半扯地催著去了,她們一進會場,就受到同系同學張健民的熱忱招待,健民也許想討好她們,在一旁不停地和她們說笑,她們倆人覺得健民未免太嚕嗦了點。
昏暗的燈光下,前座人頭中有個醫科的同學劉見靈不時地在座位中走動,看來甚為活躍,那晚他帶來一個盲人表演歌唱節目,非常精彩,初次見到場面的秀英,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見靈是學校「社會服務隊」的負責人,自從迎新會後,他採取緊迫釘人方式,拉芷青和秀英加入他的社團。
而秀英家中,正好亦嵐、莉華、瑞雯也由於李欣明的鼓動,參加了他們學校的「社會服務隊」。
這天,三個小鬼拿著些舊衣服和點心,跟著服務隊到貧民區去訪問,經過一間破廟,李欣明繪聲繪影地說那間是「鬼屋」,嚇得兩個小的,晚上擠在一個被窩裡睡覺。
亦嵐慫恿李欣明,第二天晚上帶她們去見識見識鬼是什麼樣子?欣明雖然也害怕,可是在女孩子面前,祇有硬逞。
誰知破廟夜裡住了一個又聾又啞檢紙屑的老酒鬼,他看到欣明進來,就拍拍欣明的肩膀,這下子,真把四個人嚇得魂飛魄散,拔腳就跑。
後來,欣明聽莫老師和同學講起這個「老酒鬼」還有一段惹人嘆息的身世哩!
秀英、芷青和見靈,也一齊到醫院去慰問,在醫院裡,他們認識一個小弟弟,這個小弟弟的母親病重住院,脾氣又不好,小弟弟不時和母親抱頭痛哭,芷青和秀英非常同情他,常邀他來宿舍玩。■

1973年4月16日出版
(中華電視週刊77期P18~P19)
廖祥雄和他製作的六姊妹
●文/燕燕

國語連續劇「六姊妹」推出之後,觀眾們的好評透過電話和信件傳到了製作人身邊。
該劇的製作人是何許人?戲劇導演又是何許人?有關這項問題的答案分別是白英佑幸,然而,他們是誰呢?
在「六姊妹」排演場,一位戴付眼鏡,書卷氣極濃的男士,正在指導排戲,他是白英,也是佑幸,是廖祥雄的「化名」。
為什麼一個人突然多出兩個名字?他說:「你不覺得我的名字土土的麼?」
由於這項有趣的理由,他寫文章時偶爾用「白英」這個筆名,「佑幸」是他的號,其實他的本名廖祥雄卻是最響亮的。
由於,他的盛名,在「六姊妹」演播之初,許多人問他:
「『六姊妹』必須走上成功的道路,是麼?」這話是否意味著,「六姊妹」是一項不准失敗的嘗試?
廖先生曾對這項「負擔」做如下反問:「什麼才算成功?一部好戲,成功的票房?驚人的廣告時間?有時,這些能混為一談,有時,並不能相提並論!」然而,廖先生的構想是嶄新的,對任何一個節目來說,「新」,常常來自膽識,創見之初,就已經是一種成功了!
「六姊妹」連續劇中,製作人對演員的起用最為大膽!
廖先生以「型」來抉擇演員,他說:「『六姊妹』是一部群戲,因此,『型』佔了重要的部份,觀眾們必須在螢光幕上一看即知,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老大是怎樣的個性?老二是怎樣的個性?……雖然,在真實的家庭中,也許老二或老三最老成,個性也未必能鮮明地劃分,然而,當
一些創意透過戲劇來表達的時候,一切都最好是明朗和鮮明的!」因此,他排出的「六姊妹」,她們有共同的一點──青春和清新,卻也有他們的個別差異。
真是傷透了腦筋,是麼?然而,那一件成功的事件背後,沒有幾許腦汁和心血?
觀眾在螢光幕上看到的「六姊妹」簡潔、有力的對白,又是怎樣誕生的呢?
在觀眾對該劇對白「點頭」之前,廖先生曾有多少次善意的、苛刻的「搖頭」?他構想出這個故事,也負責到底,一次、兩次和劇作家溝通意見,同時,一次、兩次給予修改。
剛拍完電影「老子有錢」的廖祥雄先生說:
「電視比電影麻煩多了!」個中甘苦,他應該早已瞭如指掌。
因此,他是「先知」,他的「勇氣」背後,必然有一些感人的內幕──一番推卸不掉的盛情,一點想在螢光幕上表達什麼的意念……。
李嘉林西野等人的相助,是人情味的小例子,如宣傳卡的製作,或其他行政上的瑣事,應該是一個節目助理的工作,李嘉竟主動親自相助,使你不得不相信,社會上有許多「猩猩相惜」的事情。
在華視,廖先生並非「名正言順」的製作人,他一向是顧問,現在做了客串性質的製作人。
「我白拿了那麼多的錢,也該做點事情啦!」他說。
有人說,人的智慧可分三種等級,第一等智慧的人是屬於創造性的,第二等人極為幹練,第三等人則是一般大眾。
難以剖析廖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坦白、他的尖銳的口才、他的巧思、他的書卷氣……可說是個學者、外交官、教授、或戲劇工作者,然而,他說:
「我最喜歡戲劇工作!」──一種屬於創造性的工作。
於是,也許是他憨厚的笑容,簡潔、有力的談吐,創造出「六姊妹」雋永、有力的對白,以及祥和的氣氛,不管怎樣,觀眾們看到一齣接近電影,接近生活的戲劇。一切造就了觀眾的福氣。■





▼大家擠在廚房裡幫忙做飯,嘻嘻哈哈,其樂融融。



▲四姊以蘋果孝敬媽媽。
▼姑媽送禮物,姐妹大搶出手。

▲林家的閒事,姑媽管定了。
▼五妹愛唱歌彈琴,六妹捧場!

1973年4月23日出版
(中華電視週刊78期P18~P21)
國語連續劇六姊妹
本週劇情故事
●文/張虹

小弟母親的病,日趨嚴重,又不肯吃藥打針。某夜,婦人自覺已無希望,便與來醫院探病的秀英和芷青談起小弟在南部有位不知下落的阿姨,萬一自己有個三長兩短也可找她照應。秀英靈機一動,便建議先把小弟送到自己家裡,總比在醫院跟著受苦好,而且可以就近尋找阿姨,病婦沒有其他的選擇,感激涕零的答應下來。
秀英便及時給家裡寫了封限時專送的信,並託見靈立刻送小弟南下。
靜琦接到信後,全家都進入興奮狀態,大家都在等待著門鈴聲響。
果然,下午見靈帶著小弟出現在門口,莉華、瑞雯拉住媽媽的旗袍下擺,盯住這個清秀的小男孩,玉侖、艾美則偷偷地打量這位大姊的男朋友,靜琦忙招呼兩位客人坐下。面臨一大排的大大小小女人,見靈的兩隻手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擺,許久,氣氛才輕鬆下來。
見靈北返後不久,小弟的母親撒手塵寰,小弟尚在不知人事的時候,看著母親頭上罩著白布,大喊:「媽媽在睡覺,你們不要蓋住她的頭!」聽來令人鼻酸。
姑媽終於幫助小弟找到了那個姨媽,小弟走了,瑞雯捨不得,還偷偷地哭了好幾天。某日,莉華與瑞雯正感鬱悶,門外傳來開門聲和腳步聲,大家望外看了一眼,小弟赫然站在門前,所有家人驚愕地凝視著,瑞雯衝出去抱住小弟大哭,原來小弟想念她們偷偷跑了回來。
經過幾番的家庭會議,她們終於說服爸爸決心與小弟阿姨談判領養小弟的事情。
透過姑媽的撮合,小弟終於成了林家的一員。
秀英接到樹清的來信,囑咐她遷至一位爸爸的世交張鐵生的家裡寄居,生活起居也有個照應。芷青應秀英的邀請,也一塊兒搬去,誰知無巧不成書,張伯伯的兒子恰巧是秀英的同系同學張健民。
健民早就對秀英有份好感,這下可是近水樓臺,秀英夾在兩個男生中間,常弄得左右為難,不過她心裡早就跟定了見靈。
某夜,秀英在床上,發覺芷青的情緒低落,悶不出聲,便旁敲側擊地追問芷青,原來芷青也暗暗地喜歡見靈,見秀英常與他出雙入對,心裡不是滋味。
秀英開朗地笑了,她表示見靈又不是屬於她專有的,芷青可以與她公平競爭呀!
芷青見秀英如此坦然,反覺羞愧,轉而表示她決心成全秀英。兩個姐妹淘四目相視,愉悅地大笑起來,不一會兒便各自落入夢鄉裡去了。
老四亦嵐接到秀英的信,便大聲說大姊和劉見靈已經很要好了,並說劉見靈有遠見,有抱負,心地善良,是個很不錯的男孩子,靜琦頗覺安慰。
星期日,三姊艾美在廚房切檸檬片,然後往臉上一貼,這是最新的美容之道!美容程序完畢,接著的節目就是和男孩子去看電影。
亦嵐在一旁坐立不安地直朝窗外張望,不一會李欣明出現在家門外,亦嵐打了個手勢便逕自衝向爸爸房間,伸手要二十塊錢,然後匆匆跑出大門,與欣明衝向大街。
不旋踵間,他們已經帶了一個小禮物,回到欣明家裡,欣明的爺爺李再盧正在抽著煙斗,看著報,兩個小鬼躡手躡腳地從再廬的背後,齊聲高唱:「生日快樂!」
李再盧驚喜萬分,急忙接過禮物,打開一看是枝粗大的毛筆,欣明又拿出了另一樣禮物─生日蛋糕。
午後的太陽,斜射在李欣明家的客廳裡,祖孫共渡快樂生日,再廬感嘆地說:「欣明爸爸和媽媽在臺北忙生意,幸好有你們陪陪我,要不然……」亦嵐接著說:「我們以後一定常來陪李爺爺!」
樹清出外釣魚,收穫不錯,可忙著廚房裡的靜琦了,李再廬爺兒倆被邀到林家吃晚飯,全家幾張小口開始唱著生日快樂歌,再廬看到林家一家人,樂融融地,好生羨慕,亦嵐插嘴說:「李爺爺,您不知道人多也有人多的煩惱哪!」
玉侖在美容院的手藝已愈趨熟練,沒想到爸爸居然要逼著自己上大學;真是怪事,以前大姊要唸,不准唸,現在自己不想唸,又逼著唸,真令人有些想不通!玉侖技窮,寫信向大姊求援。
這天,艾美又在對鏡畫眉毛,玉侖問:「又要看電影?」艾美歪著頭答道:「才不呢?這次月考兩科不及格,禮拜天要去學校補習!」「那你穿那麼漂亮幹嗎?」「這樣才有面子 嘛!」
艾美突然想起什麼似地,衝向大門口,打開信箱,空空如也,正好樹清在院子澆水,瞧見艾美那付緊張模樣,就知道是在等成績單。一問之下,艾美當然免不了聽訓一番。
姑媽為玉侖要棄學就業的事,又來向樹清說教,樹清不耐地說道:「好了!好了!我六個女兒六個樣,連她媽媽七個樣,連妳姑媽八個樣,叫我怎受得了!」
晚間一塊草地上,莫老師帶著莉華、瑞雯和小弟在捉螢火蟲,一不小心,莉華被一塊大石頭絆倒,受了輕傷。
莫老師趕緊將莉華抱至林家。二姊玉侖倒茶款待老師,沒想到兩人卻一見鍾情。
某日,莫老師準備星期日帶莉華去郊外玩,有意請玉侖同去,玉侖情竇初開,有點害怕;未敢答應。
首次約會,玉侖真不知該怎麼辦,又寫信求教大姊,秀英正在讀玉侖的信,電話鈴響,又是健民的電話,全是女生打來的,張小姐、李小姐……不祇三、四個,張伯伯對兒子的行徑失望痛心,詢問芷青健民在校情形,正在談話間,健民自外醉薰薰地回來,芷青一時為之語塞。■





▲六姊妹演「郊遊」,成雙成對。
▼戲裡戲外稱姊妹,錢璐、陳淑芳、崔天祿談笑風生。


▲〈上〉戲中演「郊遊」,真真假假。
▼〈下〉爸爸要出國,大家來送行。

1973年4月30日出版
(中華電視週刊79期P18~P20)
國語連續劇六姊妹
拍攝外景側記
●文/陳越

那天,「六姊妹」在淡水拍外景,導演廖祥雄和四位演員陳淑芳陳露莎陳明莉劉夢燕,在烈日下「指揮」和「被指揮」,揮汗和嘶喊。
汗珠微微滲在陳露莎和劉夢燕的臉上,校園一角,她們的傾談,被攝入了鏡頭。
兩人邊走邊談,必須走在兩棵樹之間,稍微靠右之處,神情必須是……音調必須是……。
廖祥雄先生注意原則,亦要求細節,因此,他導戲的時候,對戲解說得極仔細,也做表演示範。
        ■■■       ■■■
她在「六姊妹」中,沒有死去活來的悲傷鏡頭,可是,隨時隨地有一種抱歉的樣子,彷彿在說:「為什麼我祇生了六個女兒呢?!」
        ■■■       ■■■
這場外景,陳淑芳本來祇需要故作姿態──她和陳明莉在菜市場挑這檢那。她卻不好意思,買了幾斤豬肉,幾條魚,一付大手筆作風。
        ■■■       ■■■
然後,廖祥雄先生和攝影師陳武雄,現場監督林義雄站在月臺上,廖先生說:
「我們等待四點多的一班火車,等待人潮上來,劉夢燕和露莎在其中,他們從南部來到臺北……拍這種戲有些困難,不能「NG」,不能讓人群變為觀眾!」
」和「」是拍外景的必備條件,「六姊妹」中堆積了無數「搶」和「等」的心血。
某次,廖先生在公共車站搶了一個上車的鏡頭……突然,公共汽車來了!廖祥雄先生說。
「陳露莎,快上車,快上車!」露莎趕緊遵從指示,結果,鏡頭拍好了!也遭受車掌小姐怒目相視,因為,忘記買車票啦!
平常祇有廖祥雄責怪他人的份,這次,他不得不責怪自己了!
        ■■■       ■■■
錢璐和陳淑芳以姊妹相稱。
谷音、劉夢燕、杜愛蒂是「華視藝訓班」畢業的「三人行」。
林小虎、黃雅慧和童心未泯的華小蓓是另一夥天真的隊伍。
陳明莉嬌滴滴的,逢人就撒嬌……
廖祥雄先生帶領這支「光怪陸離」的隊伍。
這是一次假的送行,真的郊遊,是「六姊妹」另一次的外景拍攝。
松山機場畔,「六姊妹」一家向父親賴德南致離別之情。
假的送行,必須有真的感情注入其中。
「姑媽」錢璐不買花環,反而買糖菓給小虎和雅慧……。
賴德南離別大夥兒之後,轉個彎兒,又回到大夥兒的隊伍中……。
之後,導演廖祥雄先生率領大夥兒前往烏來,拍攝另一場外景。
從來不見林小虎笑得那麼開心,在烏來瀑布之下,亂石之間,他笑吟吟地把蝌蚪一個個捉進玻璃瓶中。雅慧和小蓓也樂得忘形。陽光和陳露莎則在一旁竊竊私語,有人說:「這叫培養感情。」杜愛蒂和李隆華是「六姊妹」的另一對情侶,廖祥雄先生不指揮他們時,他們卻看來毫不相干。
杜愛蒂突然大叫:唉呀!我的絲襪劃破了!
廖先生在旁搖頭,鍰璐笑著說:「應把妳丟進軍營,受受訓練,妳太貪圖享受,不知天高地厚了!」
錢璐氣喘得很,階梯,亂石難為了她。
錢璐佩服陳淑芳,她不氣喘,還照顧小虎和雅慧。
「六姊妹」外景隊在兒童樂園掀起另一個高潮,一個個孩童跟隨在外景隊後面,盼望自己被攝入鏡頭。
拍外景一向以「快」著稱的廖祥雄先生說:「現在,剩下杜愛蒂和李隆華到淡水,其餘可以解散了!」
「我的媽呀!」杜愛蒂大叫,然後又向谷音說:「不要緊!到淡水,可有得海鮮吃!」
這句話應該寫在「六姊妹」艾美的台詞裡。
廖祥雄先生第二次搖頭說:杜愛蒂怎麼老像小學生上學,想丟下書包一樣。
谷音真的以為杜愛蒂有海鮮可吃,央求陳淑芳帶她到「藍天」喝咖啡。
陳淑芳發狠地說:「走!我帶你們大夥兒到『藍天』去!」
錢璐一向腎臟不好!勞累之後,和大家道別回家休息去了!
遊覽車上,顯得沉寂!在廖祥雄先生的腦海中,許多構思正躍然而出呢!■

 

……待後補充報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gbz 的頭像
    kgbz

    烤雞脖子..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