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蔣緯國將軍和文工會主任周應龍蒞臨參觀「藝人藝展」。
②各界人士爭睹藝人的作品。
③「鐵娘子」之稱的韓湘琴的大手筆。
④葛香亭的國畫自成一格。
⑤王莫愁的工筆造詣深。
1984年02月26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116期 P96~P100)
特別報導:
卸下戲服揮起彩筆
一群在藝術領域中悠遊自得的藝人
●文/高逸
七十二年初,一連串的藝人遭砍殺,攝影專輯和穿幫照片的事件,以及接踵而來的輿論批評和管制措施,在演藝界及傳播界造成軒然巨波。相信很多人記憶猶新,當時國內演藝人員的社會形象可說因此而大受其影響。
獻出愛心贏得喝采
但是事隔一年,七十三年開春以來,也是一連串的「送炭到泰北」的義賣、義演,「藝人藝展」,勞軍以及愛心慈善活動等,使國人對演藝界的印象為之全然改觀。許多藝人本著愛心與熱忱,不辭辛勞,不計報酬,以實際的行動,為崇高的目標而努力,又贏得社會大眾一致的讚揚和敬佩。
或許有人要問,這中間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其實對國內絕大多數的藝人來說,他們的一貫表現並無不同,不同的只是社會對他們的認識和看法。
一般說來,大眾對藝人在台上或幕前的表現總是最為熟悉,而對他們台下及幕後的情形也極感興趣,但這方面則須要透過種種傳播媒介去了解。因此藝人當中,少數人的特殊新聞,可能馬上會影響到社會大眾對全體藝人的印象。
事實上,近幾年來國內演藝人員除了在自己的崗位上從事表演時,打架、酗酒、鬧事的新聞一直不斷,加上傳統社會對藝人的某種偏狹觀念隱約存在,難怪這次的種種活動和優秀表現,要讓人對他們刮目相看了。
其中,尤以自一月二十八日至二月十九日在台北省立博物館所舉辦的「藝人藝展」最受歡迎與稱道。這可說是國內藝人首次大規模合作,透過各種不同的藝術作品,共同展露他們在表演之外,不為人知的種種才藝。一般認為,藉著這次的展覽,藝人充分敞開他們的心靈世界,與大眾做更密切的溝通,具有非凡的意義。
展出作品彼此觀摩
藝展的構想最早是來自「電影電視演員工會」,據該會理事苗天說,「當初工會是為要響應新聞局宋局長建立『書香社會』的號召」,乃有此議。對這次藝展出力最多的演員工會總幹事葛香亭本身也有多件作品展出。他表示,「我早就知道許多演藝同仁具有各方面的才藝,作品也不少,早就想鼓吹大家把東西呈現出來,彼此觀摩,也讓社會對我們多一分了解。」
淡到作畫,這位國內藝人心目中的「葛伯伯」謙虛地表示,自己從未經老師正式指導,純粹是為興趣而作畫,「提出作品來參展,也完全是為了拋磚引玉。由於早年投身軍旅,一開始就從事戲劇的工作,葛香亭經常擔任壁報的製作,自然便愛上作畫。
「一有休閒時間,我就會拿起畫筆來塗塗。」葛香亭作畫完全以自我揣摩為主,偶爾臨摹名家作品,這次展出的作品便頗有嶺南派的風格。「我一直認為演藝人員有必要培養多方面的藝術興趣,不一定要精,但可當作很好的消遣。」
金石書畫洋洋大觀
其他參展的許多藝人,也各都有極豐富的藝術生活和體驗。素有「鐵娘子」之稱的韓湘琴,這次展出四幅巨大的牡丹圖畫,為展覽會場增添不少顏色。
習畫二年,韓湘琴現在每天都要畫上兩個小時以上才肯罷休,家裏早掛滿了她的畫。「我先生唐威給我的鼓勵太大了,他一開始就對我的畫『獨具慧眼』,我畫一張他裱一張,使我的信心十足」。她學畫的機緣也極偶然,「以前到女青年會學韻律操,碰到朋友在那兒學畫,覺得好玩,也就報名參加,沒想到就此迷上了。」韓湘琴的習畫態度極為用心,在一年前正式拜胡克敏為師,為其稱道賞識的閉門弟子,胡克敏認為她再努力一兩年使可開個展了。
「這次藝展給我的鼓勵太大了,辦個展也許還很遙遠,但作畫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真的由其中得到許多樂趣與薰陶。」
另外一位展出國畫的老牌演員王莫愁,她的工筆畫已有很深的造詣。王莫愁自在校時即開始作畫,後與畫家吳申叔結為連理,自然獲益更多。雖然最近比較少作畫,但王莫愁認為「藝人藝展」具有深長的意義,她毫不考慮地便提出自己的作品出來共要盛舉。
台視老演員王宇的書法和金石在圈內是早已聞名,此番他提出的作品都是為配合展出特別寫的,連上面蓋的印也是臨時刻就。由他「龍飛鳳舞,鐵畫銀鈎」般的字,可看出他在這上面浸淫數十年的功力和心思。
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年逾半百的王宇首先透露,其父親為前清的武舉,但於文才方面也頗為用心。在父親的管教下,王宇五歲就開始練武,學過多種武術,六歲開始練字,王宇是九個兄弟中字寫得最突出的一個,王父對他的要求也最為嚴格。
「小時候剛練字時,父親反對『描紅』(即描字形),也不叫我們寫整個字,而是一筆一畫慢慢來」,王宇還記得的口決是:「橫(要)平、豎(要)直、撇(要)尖、點(要)圓、口(要)方、鈎(要)小、捺(要)勻。」
字形結構練好之後,再開始臨帖。由於王父是寫柳、歐合體,王宇很自然便由柳宗元的字開始臨起,依次臨過柳宗元、顏真卿、歐陽詢、趙子昂、褚遂良、王羲之等名家的字。「我父親始終不讓我的字定形,結果便練成我融合各家的綜合字體。」
經過多年的磨練,到王宇十四歲在北平唸中學時,王父已經「不敢」再批他的字了。這中間還曾發生一件趣聞,原來王宇當時就讀於北平的貴族學校育英中學,該校尤以學費昂貴著名,但每班的前三名均可享受免費就讀的待遇。王宇由於品學兼優,始終在前三名之列。但校長對他的書法老得滿分表示存疑,書法老師是當時名家吳蘭弟便表示,王字的字寫得比他好,只好給滿分。
數十年來,王宇始終沒有放下他對寫字的興趣和習慣,平日也以寫字為消遣。他認為環境對個人的一生影響很大,「家庭是小染缸,社會是大染缸,能自幼就發展出對藝術的興趣和修養,一生受用不盡。」
華視的資深演員孫景瑎能編、能導、能演,是個多才多藝的藝人。在這次藝展中他提出自己的書法和舞台設計參展。對顏柳合體及魏碑字十分拿手的孫景瑎,也是幼承庭訓,父親就是位書法家。
另外,平常喜歡寫字作畫的苗天,也是小時候在私墊中便開始練字。雖然書法都是他們從小自然培養成的才藝,他們一致認為,還是值得多方面去學習體驗,「特別是演藝人員,多接觸各種藝術,不但可以陶冶身心,對演藝工作也有莫大的助益。」
除了圖畫和書法外,在這次的藝展中,也發掘出分別鑽研各種不同才藝的藝人,例如閻瑪麗提出的湘繡「百子圖」和剪紙,可見其花費的心血及功力。李芷麟的幾幅剪紙,刀法細膩,圖案精美,尤受稱頌。
其他還有寇世勳、張佩華的素描、巴戈的石刻、許黎丹的皮飾、龍君兒的攝影和陶藝、陳琪的中國結、胡茵夢的山水畫、包翠英的廣告和服裝設計,以及魏甦、梁修身、魏平澳等都各有其獨到的作品展出。
影響深遠意義非凡
面對這許多精緻的作品,真像進入一所由參展藝人所構築成的藝術殿堂,享受由他們提供的豐盛果實。難怪當聯勤總司令蔣緯國將軍及文工會主任周應龍於參觀之後感嘆道:「藝人們有這樣的藝術修養,實在太令人敬佩了。」
新聞局長宋楚瑜也表示,從這次春節的藝人藝展之內容看來,可見藝人於表演之外,還擁有「另外一片廣潤的藝術天地」。他並認為演藝與藝術之間,具有相互交融、相互浸潤,以及相互影響的作用。而藝人能將自己的作品公諳大眾,更使得這次的藝展兼具有「藝術性、文化性和社會性」的意義。
這回藝展不只是讓社會大眾初探了藝人們的藝術與心靈世界,甚至連許多藝人本身也頗感詫異。曾參予開幕剪綵的歸亞蕾、石雋和孫越等人紛紛表示,「沒想到這麼多演藝同仁都有這方面的修養,我們真是又鼓舞、又感動」。閻瑪麗也指出,透過這次的藝展,她得以認識許多同好。許多人均私下透露,「希望多努力充實自己,以便參加下屆的展覽。」
而其中最感動、最欣慰的,可能要屬葛香亭了。由「送炭到泰北」到「藝人藝展」,他親身參予策畫、領導,「我看到那麼多平日忙著賺錢的同仁,在百忙之中,還能以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充分發揮奉獻、團結的精神,展現出國內藝人可愛的一面。」
「希望這會是個很好的起步」,社會學家楊孝濚表示,藝人們要突破傳統的社會形象,最好的方式便是藉著對社會的關懷舉動。在這個過程中,藝人與社會能產生密切的溝通和結合,不但藝人的形象得以改善,社會大眾也會因為他們好的作為而獲得良好的影響。
楊教授以美國總統雷根為例、鼓勵國內的藝人能更將眼光放遠,努力自我充實檢點和期許。「報效社會的方式其實可以脫離舞台或銀(螢)幕」,剛自花蓮的山地服務活動回來的楊教授指出,不只是「泰北」的難胞值得關懷,例如國內的山胞、各地的孤兒院、養老院的服務,都非常值得具有表演才能,又廣為大眾所熟悉歡迎的藝人來參予。
雖然,「送炭到泰北」、「藝人藝展」已相繼落幕,但未來似乎有更多的義演、義賣和藝展等活動,正等待國內的演藝人員去發起、參予,為我們的社會燃燒更多的炭,綻開更多愛的花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