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②台視不惜巨資,購下電腦繪圖機。
③沈亭播報的氣象廣受好評。
④中視一度嘗試以「氣象娃娃」營造趣味效果。
1986年04月27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29期 P24~P26)
影視焦點:
雖是一方小小天地
經營還得小心翼翼
三台氣象報導走向各異
●文/楊陸學
在目前新聞報導時段安排下,「氣象報告」的處境是相當尷尬的,它只是附屬在新聞之後的一方小小天地。局面雖小,卻也是無數觀眾們每天至少要看一眼,在生活中怎麼也少不了它。因此,三台新聞部對這片小方塊的經營,當然不會掉以輕心。
目前三台新聞部在處理氣象報告時間,各有其不同的特色。儘管只有短短的三、五分鐘,但在日積月累的經營塑造之下,還是會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風格型態的。
台視投下大手筆
購進電腦繪圖機
台視自從去年底獨家自美國購進一部電腦繪圖機之後,台視的午、晚間新聞及氣象,在播出畫面上開始進入了「三度空間」的立體動畫時代。這部價值數百萬台幣的電腦繪圖機,為台視的氣象報告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精緻感受。工作人員利用這部電腦繪圖機,為台視氣象報告設計了一套鮮活的動畫,大大提高了氣象時間的可看性。此外,播報氣象的沈亭及幾位新進記者,也頗予人新鮮之感。
台視的新聞夜線裏對氣象報告的處理頗具匠心,他們每天在氣象時間裏,播出一段五花八門即興式的台北市街頭、人文活動的夜間即景畫面,來做為氣象報告的襯底影片。這種做法使氣象報告產生一種即時性和鄰近性的感受,再配合一段輕快優美音樂,使觀眾在身心鬆弛、快適的情緒中,了解翌日氣象的概況。而「台視新聞夜線」,也由於這一小段氣象時間明快、清新的處理方式,無形中提昇了整個節目的親和力。
毫無疑問地,「台視新聞夜線」,的氣象報告時間,為國內氣象報導樹立了一種以前所求見的嶄新風格。
中視氣象重權威
專家主播是特色
在主台的氣象報告中,「中視氣象台」似乎較偏重知性與理性。中視新聞部對氣象報告的處理原則,是樹立「中視氣象台」的權威性,他們所依賴的,是兩位學有專精的氣象學家:馮鵬年與張欣群。馮鵬年是空軍出身,從事氣象工作已經有三十二年的經驗,在服役期間他一直在松山機場擔任氣象預測的工作。馮鵬年原先是在中視新聞部負責撰寫氣象播報稿,後來新聞部的同仁發現,他的國語說得不錯,表撻能力十分流利,於是有人向上建議:何不讓真正懂氣象的人來播報氣象呢?
擔任中視氣象播報工作多年,馮鵬年認為自己能夠在沒有稿子也能深入淺出的向觀眾們聊氣象,所憑藉的是他多年實際工作經驗的累積,才能做這樣即興式的發揮。另一位播報者張欣群,是馮鵬年的前期學長。
「中視氣象台」也曾經試圖將節目注入一點感性的東西,例如前,一陣子中視氣象報導中,便出現了電腦氣象娃娃,這座可愛的娃娃雖然吸引了不少觀眾好奇的眼光,但是也因此使觀眾在收看氣象時分了心。
「氣象節目是一種服務性節目,而不應該是在做秀。」馮鵬年這麼認為。
「中視氣象台」過去還有一項很別緻的作法,那就是「每日一諺」。這是從馮鵬年所寫的一本書裏摘錄出來的,他蒐集了我國各地有關天候的俗諺俚語,馮鵬年原先只計畫做三個月,因為他手中的資料有限。沒想到觀眾反應十分熱烈,大家紛紛提供線索資料,最後竟累積到三千多則,因此「每日一諺」足足播出了一年多。
華視播報較感性
輕鬆話語聊氣象
華視的氣象報告在做法上,比較不強調氣象術語,只選擇與民眾生活有切身關係的資料,用最簡潔的口語化方式,親切地提醒觀眾注意明天的天氣動態。
「我們希望在播報氣象的時候,能讓觀眾覺得我們像鄰家的朋友,輕鬆地和大家聊氣象,並希盟透過這樣的努力,來打破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感。」負責播報氣象工作的華視新開部記者盧秀燕,道出了她對氣象報導的做法。
華視的氣象報導的變化,偏重在動畫、圖卡與音樂方面,平均每隔三個月改變一次,最近華視新聞部攝影記者,特地赴全省各地拍攝了不少具地方色彩的影片資料。而播報氣象的孫自強、盧秀燕,親切、漂亮的外型頗為討喜,亦是華視氣象的一大特色。
整體來說,華視的氣象報告是比較感性的。
曾經有一個漁會組織寫函到電視台,希望電視台能延長氣象報告的時間,尤其希望強化農漁氣象的報導內容。
馮鵬年表示:常常會有一些小朋友寫信或打電話來和他討論有關氣象方面的知識。也有不少在假日準備做長途旅行的個人或團體,打電話要求他預測未來幾天的天氣變化。
從這些,來自觀眾的回響,可以發現觀眾其實是相當重視氣象報導的。
「事實上,目前三台氣象報告時間延長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能配合新聞的內容,帶入氣象播報者對某件事情的說明。也許可因拓展氣象報告的領域。例如在討論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氣候變化、公害等問題,如果這時候能安排氣象播報人員在新聞節目中,以氣象學的覬點來討論,也是一種值得鼓勵的做法。」馮鵬年對三台氣象報告未來的發展,提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性的看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