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英德1065A.jpg 顧英德1065B.jpg 顧英德1065C.jpg 顧英德106501.jpg 顧英德106502.jpg  

⑴⑵顧英德。

 

1983年03月06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065期 P40~P42)

特別報導:

中國電視的耕耘者

今是國際公司創始人

顧英德

●文/高正奕

 

今是公司的大門照常開著,廳裏繚繞的煙香憑添了幾分惆悵,儘管踩著

匆忙的步伐,來往的人還是不禁都要駐足,凝視案上的那張照片,似乎還無法相信,大家喜愛敬佩的長官顧英德,真的已經去了。

 

進取

 

顧英德以他驚人的才華,創出了輝煌的成就,卻在壯碩之年,因病不起

,留給許多人無限的哀思與感嘆!

「顧先生這一生最大的成就,應該不只是他曾製作過許多成功優秀的節

目,而更在他對電視節目外製公司的苦心經營,已為中國的電視事業播下了永恆的種子。」這是跟隨顧英德多年的「中國人」執行製作──王策的話。

顧先生是台灣彰化秀水人,早歲畢業於政大新聞系,初任中廣業務專員

,民國五十六年,中視公司籌劃創立之時,中視當局派他至日本NHK學習電視製作。回國後在中視服務,民國六十年創立「今是國際公司」,展開他一生獻身電視工作的傳奇事業。

強烈的求知慾和進取精神,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據他自己透露,小時

正值戰火瀰漫,他曾削竹尖以代唱針,然後用手辛苦搖轉,只為想聽取那微如蚊叫的唱片的聲音。三十歲到日本學電視,對電視產生狂熱認真的程度,連老師都被他感動,特別利用晚上的時間,個別教導,傾囊相授。這段期間,他學得比同去的任何人多,也紮下他製作電視節目的深厚素養。

 

創新

 

顧英德始終以他這種認真嚴謹的態度,加上不斷尋求突破創新的精神,

從事他所熱愛的電視工作。他討厭模仿,厭惡「傳統」,他常說「創新」是做為製作人的基本條件,他經常徹夜不眠,拿著筆紙塗塗畫晝,許多新穎的構想便如此產生。他率先創立電視節目外製公司,確立製作人的地位,再以一系列的新節目,早期的「金曲獎」、「追追追」、「跳動七十二」、「大螢幕」、到近年的「天眼」、「中國式接觸」、「第七條絃」,不斷地為中國的電視節目,開創新的領域。

 

動腦

 

被美國ABC雜誌稱為idea-man的顧英德,他不但精於製作節目,而且懂得掌握觀眾心理,他雖然把所有的執行工作都交給手下的製作群,但每一個節目由構思開始,到實際製作的每一個過程,包括節目的名稱,都有他的心血。製作群擁有充分的發揮機會,但他隨時會提示每個節目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這是他獨特的經營法則。

除了主持人的聰明巧思和工作精神外,今是公司的成功,還在於顧英德

「用人」、「訓練人才」的一套方式,甚至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就。王策稱之為「最科學、最人文」的方式,就是讓每個人都實際去「做」,由這個過程中,不斷去改正錯誤,吸取經驗。不只做自己份內的事情,且可以去嘗試各種工作,甚至每個人都可以去碰各種昂貴的機器。電視素養紮實的顧英德認為,電視製作不能太分工,每個人都必須要有全盤的了解,才可以圓滿應付各種臨時情況。

 

育才

 

縮緊經費是顧英德訓練人才的另一個訣竅,他認為唯有在困難的情況下

,每個工作人員才能深刻領悟到節目製作的艱辛,步步為營,反而能作出更好的節目。因此,今是公司不只是製作節目的公司,也是訓練製作人的公司,它始終是一個開放的園地,提供給不怕吃苦,熱愛電視的年經人,一個學習、磨練和發揮的良好環境。多年來,今是公司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電視工作人員和演員,為中國電視事業投入一批生力軍。

在親友同仁的心目中,顧英德是個可敬可佩的人,不只因為他的智慧才

華,更在於他有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他處事嚴謹敬業,為人忠厚洒脫,對朋友的照顧都不遺餘力,據前台視導播高秀蘭表示,他是個人人都喜歡的好好先生。

談到顧英德,不能不談他的懷抱,顧先生曾直言不諱道:「我這一輩子

,只為國家、民族、師長、親友。」事實上,他始終都在以具體的行動,來為這句話做註腳。他做的每一個節目,無一不是具有深刻內涵,以闡述人文,貢獻社會為宗旨。

譬如:「晶晶」是中國電視史上第一齣連續劇,劇中女主角晶晶的遭遇,曾經激起觀眾強烈的關切與同情;「金曲獎」只憑一頂帽子,就使這個綜藝節目具備了與眾不同的趣味與新意;「追追追」是國內最早出現的新聞性特寫節目,將社教節目帶入更新、更遼濶的境界;「法網」利用本省發生的各個真實案例,以灌輸觀眾各方面法律常識,發揮很大的警世作用,且有多次協助警方破案的光榮記錄;「跳動七十二」是首先將觀眾視野帶入手術室的醫學節目,為觀眾提供了寶貴詳細的保健常識;「大螢幕」開創國內電視綜藝節目至世界各地拍攝外景的先河,使觀眾獲得超越時空的享受;「天眼」突破戲劇節目在棚內作業的慣例,而且大膽啟用非演員,結果獲得空前的成功,創下最高總收視率;「黃金特輯」特別在美國、歐洲及日本聘請三位特派員,負責蒐集資料,就一個獨立製作公司言,顧英德這種魄力及全心為觀眾服務的意願,的確難

能可貴;「中國式接觸」每周動用三組人員進行工作,由於這個節目限制頗多,所以播出後遭遇的困難也多,但顧英德從不氣餒,他強調任何困難都可以用決心去加以克服的。

他為中國的電視,培養優秀的人才,塑造新穎的風貌;他用人首重操守

,因為他認為傳播事業是文化事業,也是良心事業;雖然早年幹過業務工作,但他認為目前一切以業務為先是極不合理的現象;他無時無刻沒有忘記,自己是個責任重大的「電視人」和「文化人」。

 

播種

 

就是這種執著和狂熱,驅策他不斷的工作,不眠不休。當年,他最喜歡

向人誇耀的不是他的成就,而是他的身體,為了籌劃節目,他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也許因為如此操勞過度,這幾年他的身體開始不勝負荷,潛伏的肝病無情地瓦解他的健康,到最後一次住院才檢查出病因。

在醫院期間,雖然病情每下愈況,顧英德仍然繼續看電視、談電視,而且認真提到要創辦一所電視學院,摒除傳統的教學方式,完全讓學生由實際「做」的過程中去學習。這是他多年來最大的心願,因為他覺得要提昇中國的電視水準,培養優秀的從業人員是先決條件,無奈老天爺不給他時間,在此刻奪走他寶貴的生命。

他曾經作詞寫過一首叫「為什麼」的歌,這首歌道盡了生命中的許多無

奈,如今也給他的朋友們帶來了無限感傷,「為什麼」老天不肯多給他幾年時間,讓一個真正的「電視人」多為中國的電視散發一些光熱呢?

縱觀他這一生對中國電視的犧牲貢獻,只有兩句話可以形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英年早逝,誠然是中國電視事業的不幸,但他所播下的種子,也必定會萌芽茁長,開花結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顧英德 今是公司 王策
    全站熱搜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