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幼兒節目1649A.jpg

長者幼兒節目1649B.jpg

長者幼兒節目1649C.jpg

長者幼兒節目1649D.jpg

長者幼兒節目1649E.jpg

長者幼兒節目164904.jpg

1994年05月10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649期 P78~P82)
特別報導:
長者、幼兒節目是傳播新需求
●文/任鳳雲●圖/本刊資料

四月廿八日台視三十二周年慶典禮上,總統登輝先生期勉電視從業人員「電視事業要保持活潑的社會需求敏感度,配合時代脈動,在傳播服務上不斷檢討調整,推陳出新。」李總統並且明確指出,電視台應加強開發幼兒及老年人需要的電視節目。

增播時段
到底誰看

國內三台自從延長晨間午間節目播出時數後,其實因為大多數觀眾都得上班、上學,所以老人及兒童無疑地成為最主要的收視群。然而,目前三台的增播節目到底是不是老人及兒童真正想看的節目呢?確實值得電視台及製作單位省思再三。
根據內政部統計,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有一百四十一萬一千三百四十七人,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六點八,而到八十二年時,據內政部估算台灣人口結構已經達到「老化」的國際標準(即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七)。
相對的,台灣零歲到十一歲的兒童人口,八十一年十二月為四百一十四萬三千八百十九人,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十九點九二,相當於老人人口的三倍之多。
當然,電視也已注意到台灣人口結構正逐漸改變的現象,不過,往往忽略了質與量兼顧。
事實上,三台節目部主管都不否認對老人兒童節目的規畫,確實應加把勁。台視節目部目前就已購買「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幼兒自然科學教育節目,將安排適當時段播出;而台視文化公司也正在籌畫專為銀髮族觀眾設計的帶狀節目,預計擺在每日上午的時段播出。
中視早在半年前即委託製作單位製播「與健康有約」,原本該節目是針對銀髮族設計,但後來中視擔心市場需求,於是調整節目方向,改為一般觀眾關心的健康話題,而中視另一節目企畫案「歡樂銀髮族」,雖已敲定由立法委員潘維剛主持,但中視內部反應不一,因此仍停留在評估階段。
至於兒童節目數量遠比老人節目多,所以中視、華視尚未考慮增闢新的兒童節目。
從三台目前的節目安排上,可以明顯看出,晨間新聞以及新聞過後的宗教、保健、演講、教學等節目,被三台認為是適合年長觀眾觀看、打發時間;而下午二點到六點時段,三台則播出兒童雙語、數字教學節目,耍不就是以布偶戲、卡通等節目來吸引學齡前及放學後的小朋友。

三台不乏兒童節目

除了卡通,三台其實都不乏為兒童設計的生活性或知識性節目,像台視周一到周五播出帶狀的「台視親子列車」;中視周二、周四有「兒童天地」、「童話世界」;華視周二上午則有「香蕉船」。
然而,三台專為六十五歲以上男、女觀眾設計的節目則少之又少。例如台視有一個周一、周五播出的「天天都是讀書天」,教老人識字及周三上午八時卅一分播出的「台視講座」;華視則安排每周一、三、五播出「迎向朝陽」、「早安今天——燦爛人生」、「錦繡年華」以及周一、周二「華視電視演講會」為老人解悶。

應先找出市場定位

站在推廣老人及兒童福利的立場,內政部社會福利司科長曾中明表示,他非常樂見三台能針對老人及兒童規畫節目,但他建議,三台做這類型節目時,應先找出市場的定位,到底是只給老人家看?兒童看?還是希望全家都能看?此外,他認為,老人及兒童亦屬收視人口一部分,電視台有必要在製作相關節目前,先做此類觀眾需求調查。
既然如此,也許有人會問內政部社福司為何不主動為老人及兒童收看電視的行為做調查?曾中明解釋:「老人及兒童福利的範圍很廣,內政部不可能光研究電視這一部分,這應該是電視台掌握觀眾所該做的事。」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萬億則指出,三台雖然或多或少都會為老人及兒童推出不同的節目,但宣導和社教的意味往往太過濃厚,「好像節目中一定要出現社會工作者或心理諮詢專家,或是幾個人上節目座談才叫關懷老人;而兒童節目,好像也只是把電視當做另一個教室。」
為什麼三台節目碰觸老人及兒童問題,總給人生硬、政令宣導的印象?林萬億說:最主要的原因是,電視台和製作人在觀念上和心態上,不但以為那是公視的責任,而且總以為觀眾只看俊男美女,只有俊男美女才是收視率的保障。

戲劇包裝老幼問題

林萬億解釋,其實,不論老人或兒童都是社會人口族群的一部分,他們和其他人也都會發生密切關係,「難道電視上的俊男美女沒有阿公、阿媽?不會打小孩嗎?」林萬億並且建議,除了新聞專題報導
外,三台不妨可以戲劇包裝,因為正經八百、嚴肅地探討老人和兒童生活百態或面臨的問題,只會造成觀眾的疏離感。林萬億特別以西片「金池塘」為例,強調製作叫好叫座的老人節目,並非不可能的事。■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