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出處:品牌春秋 (林智新 著1984年出版)

包娜娜不敵奇基達

在品牌術的運用下,「有牌」勝過「無牌」已是不爭的事實,
以下特就台蕉在日本市場失利的慘痛實例加以說明:

台灣香蕉風光不再
台灣香蕉之外銷日本,自日據時代至民國50年間一直有極為穩固的
市場地位,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日子。民國54年、55年間尤為黃金
時代,佔日本香蕉總輸入量之80%左右,然而在此之後,卻因中南
美洲香蕉(以厄瓜多爾為主)打入日本市場而告節節敗退。
三年之內,台蕉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竟落至10%的慘況。近十餘年來
的情況雖小有起色,但大局並未見改善,以67至69年而言,台蕉
輸日的金額與佔用率分別為:67年2400萬美元,佔12.6%;68年2700萬
美元,佔15.6%;69年3500萬美元,佔17%。

有牌無牌勝負關鍵
台蕉在日本市場的挫敗,以「行銷」觀念來探討,除了1.台蕉一向
採行傳統的農產品運銷方式,不重視包裝與香蕉的外觀;2.消費者年齡
結構變遷所引發的口味嗜好轉變;(按:老一代的日本人雖然吃慣台蕉,
但戰後大量出生的年輕一代日本人,對台蕉並無特別好感,反而熱衷於接受
新口味的中南美蕉),等諸多原因之外。
另一項重要的關鍵則在於:台蕉無牌而中南美蕉有牌。
台蕉輸入日本,對於產品並未給予品牌僅通稱「台灣香蕉」。反觀
中南美蕉則以「奇基達」(Chiguita)為品牌名,經過精選、規格劃一,並經過
清潔、上臘,貼上了「奇基達」的精美標籤,在陳列架上極為搶眼,
佔盡視覺上的便宜。此外,更運用「有牌」的有利條件,對消費大眾展開
廣告攻勢,建立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而且藉由奇基達「美麗的姑娘」
的原意作人格化的廣告訴求--最受歡迎的奇基達小姐是送禮的
最佳選擇,塑造為高品質最、高級香蕉的印象(按:香蕉在日本早期也是昂貴
的水果是最受歡迎的禮盒品之一宛如蘋果在台灣尚未開放進口之前
一樣的貴重)。

無牌之身欲振乏力
結果在「有牌」對「無牌」的優勢下,「奇基達」將「台灣香蕉」
打的一蹶不振。更令人痛心、扼腕的,應是台灣香蕉痛失日本市場的
教訓國內有關業者(註:主其事為青果運銷合作社)卻一直沒有
重振昔日雄風的積極作為,到現在仍然還是「無牌」之身。
去年(1982年)台灣省農林廳雖然有突破性的做法,投入1500萬的廣告費
打出一連串的水果廣告,來刺激國人增加國產水果的消費(按:香蕉是
以「包娜娜的誘惑」為廣告訴求)。惟對香蕉外銷之輔導卻仍無計可施
,聽任業者繼續保持多年來早就落伍的行銷方式。

更上層樓多品牌
以筆者之見,台灣蕉有台中蕉(中部)與高雄蕉(南部)之分,
口味不盡相同,大可不必強求合一地去爭奪台蕉口味的代表權,
應可採行多品牌策略,各立品牌進軍日本市場。就好比同屬「農」
產品的日本海苔一樣,不就是有好幾個品牌如:元本山、高岡屋、
海島、浦島在台灣銷售嗎?又如韓國的高麗參亦為類似的例子。

相關資訊
香蕉慘跌 非一日之寒
青果社虧損 疑因理事主席長期專擅
奇基達香蕉
國產品牌水果網站
日本香蕉輸入組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gbz 的頭像
    kgbz

    烤雞脖子..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