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演大俠風飛沙,楊雅卉飾西北雨。

▲尤美方與陳啟峻可稱絕配。
▼阿久、小戽斗也來耍寶。

▲可不是「烏龍院」。
▼久未演的馬如龍也來演個大俠。

▲鄭小芬演個駐顏有術的中年婦人。
▼偷兒陳啟峻。
▼劇中有老虎出現。

華視閩南語連續劇「風飛沙西北雨
首播日期 1984-08-14  結束日期 1984-09-13
播出時段 12:30 - 13:00
(台灣電視資料庫)

製作:石英
導播:林京珍
編劇:郭萬春、莊樹德、王明慧

演員表
風飛沙─石    英
西北雨─楊雅卉


1984年8月6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68期P28~P31)
眾家活寶湊一起‧演出
風飛沙西北雨
●採訪/秀吉

暑假,特別適合喜劇。
因而,繼趣味豐富的劉勝平布袋戲「多情

流星劍」之後,華視將自八月十四日起於

午間推出一檔爆笑喜劇─「風飛沙西北雨

」。
「風飛沙西北雨」這幾個字,唸成國語還

不覺得什麼,但說成閩南語趣味就完全出

來了。
可知這「風飛沙」與「西北雨」都指的是

人,還是男女主角呢!「風飛沙」是石英

,「西北雨」則是楊雅卉
石英與楊雅卉湊一起,令人不由得想起前

不久才在午間造成收視熱潮的「青春日記

」。對了!這「風飛沙西北雨」就是以「

青春日記」的演員班底為主所錄製的古裝

喜劇,因此劇中除了石英與楊雅卉,還有

陳啟峻、尤美方、鄭小芬、朱燕妮;穿上

了古裝耍寶,他們的喜感並未減少一絲一

毫;何況,眾家閩南語諧星見石英製作的

喜劇那麼好笑,這次他們也都樂得來共襄

盛舉,像阿久、小戽斗、周萬生,還有已

有兩年沒露面的馬如龍
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這些都算是「當紅」的

閩南語演員將演些什麼樣的角色!
當然啦!這其中陳啟峻算不上是「閩南語

演員」,剛開始時,他是以「好玩」的心

理參加「青春日記」演出的,沒想到反應

竟是出奇的好,於是他也被許多人「視同

」閩南語演員了,所以石英開新戲,馬上

又想到他─想到再找他來耍寶。
而陳啟峻演閩南語喜劇也演出興頭來了。
在劇中,陳啟峻演的是「假風飛沙」,他

吹噓自己是江南第一劍客,外號「風飛沙

」,別人信以為真,聘他除害……,而等

真正的「風飛沙」露面之後,笑話便出來

了。
其實陳啟峻是江南第一名偷之徒,尤美方

飾他的未婚妻,但他倆生性相剋,第一次

拜堂時女方的父親就突然去世,第二次拜

堂時官差突然趕到,把偷庫銀的陳啟峻給

抓了去;第三次,尤美方坐著轎子去接出

獄的陳啟峻,這次陳啟峻唯恐又生什麼意

外,溜了……。
陳啟峻和尤美方這一對一搭檔,笑話鬧不

完,連男女主角石英和楊雅卉都大感受威

脅,因為「戲」被他們搶去了不少。
石英和楊雅卉這次的「生旦配」,雖然不

若「青春日記」般一逕走耍寶路線,但他

的「風飛沙」對上她的「西北雨」還是相

當具有可看性。
石英的「風飛沙」,武功正如風飛沙一般

,來無影去無蹤,高得不得了,所以馬如

龍演的另一大俠老想找他較個高下。
在個性上,劇中石英這位大俠是正義而富

幽默感的,馬如龍則除了富正義感,還嫉

惡如仇,但性情卻孤僻怪異。
楊雅卉第一次在華視演古裝,她的「西北

雨」功夫也不是蓋的,平時深藏不露,但

偶一展現,卻如西北雨般令人招架不住。

她是名醫之女,通曉醫術,擅吹笛子,只

可惜她自幼眼盲,所以這次楊雅卉將「視

而不見」地演個睜眼瞎子,
「風飛沙」與「西北雨」之間想當然會有

一段戀情,但故事中卻因他誤殺了她的父

親而曲折重重。
小戽斗演個小人物,痴心愛戀著阿久,誰

知阿久卻崇拜大俠,並且見一個愛一個,

石英、陳啟峻、馬如龍便都是她喜愛的對

象。
鄭小芬演個駐顏有術的中年女人,她嫁

個太監型的人物,因此對其他俊男十分傾

心……。
三叔公周萬生演個隱居山林的老人,他養

有一隻大猩猩和一個動作敏捷如猿猴的小

孩─這隻大猩猩道具是自美國進口的,十

分逼真,小孩則由李棠華特技團黃瓊玥

飾演,她把特技功夫全用到戲裡了,所以

雖是初演戲,卻非常搶眼。
「風飛沙西北雨」由郭萬春、莊樹德、王

明慧三人聯合編劇,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一個平靜的小村落,近來連續發生數件怪

事,村人皆謂鬼魅作祟。惶恐不安,村長

為此數度動員村民緝拿,然皆徒勞無功,

只好貼出佈告,重金禮聘高手除害。
於是,真假「風飛沙」都出現了……。
請期待喜趣滿溢,最適合暑假觀賞的大喜

劇─「風飛沙西北雨」。■



▲增加氣氛。
▼只擺架勢。

▲阿久看上了陳啟峻,好戲連連。
▼小戽斗、朱燕妮都會逗笑。

▲▼陳啟峻娶了尤美方,阿久夢裡嫁給陳啟峻。

▲新人入洞房,卻闖入個寶貝電燈泡。
▼劇中的大猩猩與小蠻童。

1984年8月13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69期P24~P27)
限武令下
風飛沙西北雨不能打
改變戲路笑哈哈
●採訪/薛菊秀

石英在「風飛沙西北雨」裡的那一身裝束,令人好生眼熟。對了!那可不是「天蠶再變」裡雲飛揚的行頭嗎?穿在石英身上另有一番風采,但還是令人不由得聯想起雲飛揚來。
對於穿雲飛揚的衣服被人一眼認出,石英自己並不覺得什麼,他還說:「我正準備借用雲飛揚的一些精彩動作戲,畫面上看不太出來是顧冠忠的,剪接在『風飛沙西北雨』中,這樣可以省事不少,許多武打場面便不必去拍了。」
石英真是想得好,這個點子也確實可行;
只是,只是──
不是華視主管有意見,不是眾家演員反對,不是韋辛不同意,也不是顧冠忠本人表示了什麼,而是──
「風飛沙西北雨」根本就不能打,新聞局不准打。
那「限武令」不是剛下達三家電視台,眾武俠劇紛紛封劍收刀?!
好!不能打,那「風飛沙西北雨」這檔武俠劇該怎麼做?
有大俠─風飛沙,有俠女─西北雨,還有其他許許多多江湖人物,「風飛沙西北雨」原本就被設計成武俠劇型態,這是個事實;然而,武俠劇卻不能打,這檔戲可怎麼做?
「剛剛開始接到『禁打』命令時,我們的確很傷腦筋,但是窮則變,變則通,戲還是可以做下去的,只不過換了個方向而已。」石英說。
換個方向,石英的意思是說改俠情為喜趣;換言之,也就是讓「風飛沙西北雨」朝喜劇路線發展,而淡化其武俠味。
不過令人好奇的卻是:劇中男女主角風飛沙和西北雨的高強武功又如何?將以什麼方式去表現?
「我們曾經為了這個問題討論了又討論,至於最後怎麼個做法,觀眾們到時看戲便知道了。」導播林京珍說。
實在引人好奇,好在戲就要上演─就從十四日,這個星期二起,大家不妨都來看看在新聞局「禁打」的嚴格限制中,「風飛沙西北雨」這檔武俠劇的「高手」們,如何表現他們的超凡武功,而這檔武俠劇又將怎樣「喜劇化」呢?!
    ●
有一點,「風飛沙西北雨」的製作人兼男主角石英要特別強調,他說這檔戲雖改走喜劇路線,卻絕不胡鬧,絕不脫線,而是有相當的劇情。
輕鬆、逗笑,卻也有扣人的劇情,這就是喜劇化,非武俠劇的武俠劇「風飛沙西北雨」,歡迎從十四日開始按時收看。■

▲這是什麼打法嘛?
▼阿久又黏上了馬如龍。

▲石英、尤美方湊上了,不怕沒笑的。
▼馬如龍、陳啟峻一莊一諧。

▲秦菲菲也來瞎攪和。
▼阿久哭,他們笑,笑料便是這樣來。

▲尤美方打輸了?
▼大夥兒一起錄預告。

1984年8月20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70期P30~P33)
風飛沙西北雨改變戲路
各就各位‧預備‧笑
●採訪/秀吉

限武令」下,本為武俠劇的「風飛沙西
北雨
」不能打,改走喜感路子,您都看到

戲了吧?!效果還不錯吧?!
其實,改俠情為喜趣,「風飛沙西北雨」
反較討好;因為製作人石英和此劇的演員

群〈包括兼任男主角的石英〉都是耍寶能

手─不久前他們合作的一檔令人噴飯的時

裝喜劇「青春日記」,才在午間創下超過

卅的高收視;耍寶逗笑對這一夥人來說,
並非難事,只要綜合眾人的點子,再將各

人的經驗融會貫通,運用在戲裡,便能逗

得觀眾哈哈大笑;反倒是武打招式的表現

對他們是一大挑戰。
好啦!這下「免打」反倒落得輕鬆,省下
不少力氣,大家夥儘管瞎掰,只要不掰得

太過離譜就行。
談到棄武俠而就喜趣,石英很坦誠地說:
「說實在的,如果照原先的計劃做成武俠

劇,這檔戲反而不會這麼好看,因為做武

俠劇,我們絕對做不過『大俠沈勝衣』那

一類的武俠劇,韋辛他們是武俠劇專家嘛

!這方面我們只能湊和湊和而已,至於說
到耍寶逗笑,那就不同囉!我們這票閩南

語演員是很有一套的。」
可不是?他們耍寶的成績大家都看得到的
,時裝的「青春日記」是一例,古裝的「

風飛沙西北雨」又是一例。
難怪「國語演員」陳啟峻演了「青春日記
」,還要來演「風飛沙西北雨」,並且興

致是越演越高;還有秦菲菲禁不住誘惑,

也來了,因為這樣的閩南語戲演來既輕鬆

又好玩。
別忘了,陳啟峻和秦菲菲可是「寶貝蛋級
」的演員,他們只要往那裡一站,觀眾就

「準備笑」了,因他們是從不會令人失望

的─總令人笑個夠。
不過,「風飛沙西北雨」裡那一票閩南語
諧星的喜感比起陳啟峻、秦菲菲,也絕不

遜色一點點;他們只差沒演過短劇而已,

逗笑的本事可也是一流的,像石英,像尤

美方,像阿久,像鄭小芬,之能耍,也令

人不得不服,尤其是尤美方阿久,她們
這次在戲裡,真是棋逢對手,有人稱尤美

方是閩南語「笑后」,但眼看阿久也夠格

稱「后」,這兩個三八妞在戲裡真是「拼

」得厲害,好在她們戲路不同,角色不同

,各耍各的,也各有觀眾。
石英是屬於「冷面笑匠」那一型的喜劇演
員,至於馬如龍、楊雅卉、朱燕妮,他們

倒不太耍,一直正正經經地演戲。不過一

部喜劇裡總該有幾個正經人物,幹些正經

事,劇情才能有合理的交待,否則便成了

沒有內容的大鬧劇了。
「風飛沙西北雨」是喜劇,而非鬧劇;可
知道喜、鬧常常只在一線之隔,處理得當

是喜劇,稍一不慎便成鬧劇;而這除了靠

演員演技的收放,也賴導播、導演尺度的

拿捏。
「風飛沙西北雨」由執導閩南語劇已有相
當經驗的女導播林京珍掌鏡,她很大膽地

讓音效設計以輕快有趣的現代音樂來烘托

劇情,使得原本輕鬆逗笑的劇情更顯輕鬆

逗笑,卻還不致於令人感覺到「不搭調」


這種做法,林導播並非首創,但她卻用得
恰到好處,值得一提。
最後說到劇中大俠、俠女們如何表現武功
高強的這個問題。
這問題說來好玩,看來更好玩──
大俠、俠女們的高強武功,是表現在智慧
上─看他們如何與惡人鬥智;也表現在嘴

巴上─看他們如何「說服」別人,讓別人

真相信他們確具高強武功。而真需要打上

一場時,他們也卯上了勁,只是「打」的

方式不同,像照片裡的「比武」場面,您
看出什麼特色沒有?■


……待後補充報導
--------------------------------------------------------


 (台灣電視資料庫>>史料庫)

-1984-07-16 新聞局廣電處16日在三家電視

台聯繫會議中,決定從9月10日起對三台

武俠劇設限,並保障每劇的國內演員人數

不得少於三分之二。
1984-08-02 三家電視台2日為晚間八點檔

武俠劇輪播方式開協調會,會中各說各話

,不歡而散。
1984-08-03 新聞局廣電處3日指出,爭執

已久的三家電視台武俠劇輪播,將照原來

方式輪檔。廣電處說,三台在日前的協調

會議中,以各台的利益為前提而互不相讓

,因此該處已不再抽手此事,而照原來的

檔期輪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