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開心1279A.jpg - 台視節目

台視「天天開心」1279〈1987年〉

⑴石松、黃西田聯合主持。

1987年04月12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79期 P101)
節目快報:
黃西田、石松笑匠出擊
台視要讓觀眾「天天開心」
●文/朱培英

台視午間檔黃俊雄布袋戲「三國英豪」下檔後,四月十四日起中午十二時將推出一個閩南語綜藝節目「天天開心」,「天天開心」由曹景德製作,黃西田石松聯合主持。
「天天開心」由三個單元;「默劇」、「古早人劇場」、「黑白講」貫穿整個節目,節目中並有歌星演唱閩南語歌曲。
「天天開心」此番採用默劇的表演手法,製作人曹景德希望這個單元,在石松、黃西田詼諧的表演下,除了耳目一新外,也能帶給觀眾會心的一笑。
古早人劇場」將把歷史上著名的人、事,重新編寫,賦予時代的新貌。
黑白講」單元,將針對目前的事件、觀念,站在不同的角度,以幽默諧趣的手法來探討。
黃西田、石松的喜感有目共睹,此番他們攜手搭檔,勢必於每日午間,帶給觀眾三十分鐘開心的快樂時光。■

天天開心1280A.jpg - 台視節目
天天開心1280B.jpg - 台視節目
天天開心1280C.jpg - 台視節目

台視「天天開心」1280〈1987年〉

⑴小戽斗、高群參加「古早人劇場」。
⑵孔明〈小戽斗〉、劉備〈黃西田〉、張飛〈石松〉演出現代三國演義。
⑶現代版的「武松打虎」,劇情令人噴飯。
⑷黃西田與袁嘉伶扮演武大郎與潘金蓮。
⑸石松、小戽斗喜感十足。
⑹為了增加笑料,摩托車也騎進了三國時代。
⑺節目中運用了許多閩南語的成語及俚語。

1987年04月19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80期 P116~P118)
節目快報:
精彩短劇逗人發噱
「天天開心」讓觀眾笑開懷
●文/朱培英

在「逗趣而不低俗」的原則之下,台視周一至周五中午所播出的閩南語綜藝節目「天天開心」,希望能帶給觀眾一個歡樂的午后時光。
石松黃西田聯合主持的「天天開心」是一個以短劇為主的綜藝節目,黃西田、石松兩人舞台經驗豐富、默契良好,在排戲時,了解劇本的整個架構後,自已消化整理,並不死背劇本,演出時表情自然流露,笑點常在不經間就表達出來,這種表演方式,讓人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製作單位表示,「天天開心」的表演中,劇本只佔百分之六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就是演員發揮演技的空間,這樣自由演出,常有令人異想不到的效果,目前「天天開心」的短劇部分由小戽斗翠娥、黃西田、石松四人搭檔演出,製作單位覺得這是非常完美的組合。
黑白講」單元,節目中將以閩南語相聲的形式播出,並設有小丑模型,以達到博人一笑的輕鬆氣氛,整個單元內容將以詼諧不尖刻的態度對時下一些現象、觀念來發揮,製作單位並加入了許多年輕朋友甚少接觸的台灣俚語、成語,「言者無心、聽者有量」 〈此處的量是指雅量〉將是此單元製作的大前提。
因為精通閩南語短劇的編劇人才難求,劇本消耗量也大」所以「天天開心」將邀請精通閩南語的作家來編寫劇本。
在「古早人劇場」單元中,擷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歷史故事為骨幹,把古裝、現代的情節熔於一爐,產生新的「笑果」,例如將大家耳熟能詳的武松打虎、孟姜女、七仙女、董永、包公等這些故事重新編寫。
「天天開心」的製作人曹景德,對綜藝節目的掌握柏當有經驗,他將在節目中的單元,都配合棚內棚外的作業,把短劇聯接起來,節目中也有以動作表情為主的默劇表演,在單元之間,並穿插閩南語歌曲的演唱。
「天天開心」是走通俗趣味的方向,但製作單位表示,「天天開心」是一個逗而不鬧的綜藝節目,除帶給觀眾開懷一笑外,也能帶給觀眾些許的回味。■

天天開心1292A.jpg - 台視節目
天天開心1292B.jpg - 台視節目
天天開心129201.jpg - 台視節目
天天開心129202.jpg - 台視節目
天天開心129203.jpg - 台視節目
天天開心129204..jpg - 台視節目
天天開心129205.jpg - 台視節目

台視「天天開心」1292〈1987年〉

⑴⑵潘麗溱跟石松、黃西田一起耍寶。〈潘麗麗〉
⑶「天天開心」讓觀眾久等了。
⑷小戽斗、石松都是笑匠級演員。
⑸唐三藏大戰牛魔王?

1987年07月12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92期 P118~P119)
節目快報:
敬告舊雨新知
台視「天天開心」銷假登台
●文/胡顯宗

請了三個月「長假」的「天天開心」,自七月十四日起,又要在台視頻道與觀眾見面了。
見面的時間不變,仍訂在每周一至周五的午間十二點至十二點半,主持人依舊是石松黃西田兩位亨哈大將,節目走的還是輕鬆路線……
不同於以往的,只是在短劇單元中,做了「大同」以外「小異」的改變。另外,固定演員的卡司陣容也加強了,包括高群小戽斗潘麗溱吳松闞水源陳靜子等多位著名的閩南語演員。
「天天開心」以「短劇」貫穿中場,劇情走向不僅有古有今,也摻雜了一點點的「今古混淆」。
古早人劇場」延續以往,是個內容橫跨古代與現代的古裝短劇單元,劇情取材於觀眾耳熟能詳的民間傳奇或歷史典故,由於故事中將諸多的現代產物融入古裝劇中使用,因此能製造出許多「奇怪」的「笑」來。
「古早人劇場」雖然賦予與故事相同的開場與結尾,但其中的過程,經石松與黃西田等人「篡改」後,便顯得笑料百出,與正史的內容大異其趣,古裝劇單元近期將打出「美女牌」,推出「新貂蟬傳」,由黃西田反串「傾國傾城」的貂蟬,胖嘟嘟的石松「正好」是扮演董卓的最佳人選,呂布則由剛割了雙眼皮的高群擔任。
知道「大嬸嘴」的意思就是「烏鴉嘴」嗎?常聽人說「不刮鬍子、留著好看」又是作啥解釋,時裝劇單元「俚語劇場」中,將藉著演員的演出,告訴觀眾朋友滿蘿筐有關台灣俚語的典故,雖然,諸多俚語的起源已不可考,但單元中,對於俚語使用的時機卻作了一番詳細的說明,編劇賴沅山說:「這是個能延續民間傳統的單元。」
石松與黃西田在「俚語劇場」中也分別取了外號,石松綽號「冬瓜松」,黃西田外號「番薯田」,兩人在劇中是見面就拌嘴的冤家,「冬瓜松」的個性憨直;「番薯田」則顯得傻氣。
除了有詼諧的短劇單元外,節目中也穿插歌星的演唱,幾位閩南語歌壇的實力派唱將劉福助、郭金發、洪榮宏、文夏、文香……等人皆在受邀之列,龍千玉的新歌「為著一句話」則固定安排在節目片尾時播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gbz 的頭像
    kgbz

    烤雞脖子..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