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②何玉華。
1972年10月16日出版
(中國電視週刊156期 P16~P17)
專題報導:
閩南語連續劇
無名火裏的母與女
●文/樵
悲劇性的角色
「無名火」裏,有一對可憐的母女,她們是飾演母親沈玉梅的白明華與飾演女兒沈碧香的何玉華。
沈玉梅原是一名藝妓,生有一女沈碧香。
沈碧香後與顏仁安(戽斗飾演)相識,兩人恩愛情深,此時仁安的義父忽然發現,仁安所鍾者即是自己親生骨肉,他疼愛仁安有如己出,為念及仁安前途,不忍讓他與沈碧香結合,並威嚇玉梅,不准碧香與仁安交往,但仁安與碧香愛戀至深,矢志不改。
顏仁安被義父所逼,赴日學醫,被迫與碧香分離。
碧香亦被迫與一紈袴子弟結婚,行聘之日大發瘋顛,且病勢甚危,日甚一日,最後被禁在深山一小屋中。
這一對「名不正,言不順」的母女,受盡委曲。
自明華是典型的母親
白明華,她就是閩南語劇中典型的「母親」,只要劇中需要溫良,慈善的母親,幾乎是非白明華莫屬了。
在「怪客」裏,她也是飾演陳英鳳(小珠)的母親,在海邊救起張健(陳柏舟)。就像她戲中的造型,白明華給人的感覺就是和藹、慈祥,臉上充滿著愛與善心。
就如同她的孩子們所說:「看媽媽的戲,就好像生活在自己的家中。」
也就是說,演戲對白明華說來,只不過是把日常生活搬上螢幕而已,難怪她演來親切自然,傳神而逼真。
充實的記憶撲滿
打從少女時代開始,白明華就參加舞臺劇的演出,屈指算來,她已有將近二十年的戲劇經驗;有辛酸、有苦澀,更有無限情趣與歡笑。
而今,大女兒已長成出嫁了,長子今年從復興藝校畢業,擅長美術設計,最小的兒子也已經升上高二了。
面對著逝水流年,白明華似乎有很多的感慨;屬於母親,也是屬於女人所特有的心懷。
何玉華夫婦一唱一隨
二十年,由舞臺劇,電影而電視劇,白明華塑造出屬於自己的戲路與獨特的風格。
她與何玉華擄手演出的次數已不可計數,但兩人扮演母女,則還是生平第一遭,她們對此感到很新鮮。何玉華笑著說:「有這麼好的母親,那真是三生有幸。」何玉華的先生吳飛劍,是「無名火」的戲劇指導,他們可真是「夫唱婦隨」。(樵)■
③李靜美。
1972年10月16日出版
(中國電視週刊156期 P18~P19)
專題報導:
《無名火》李靜美
悲劇之中見精神
●
如月之明、如山之秀
就像她的名字,像她的歌聲——恬靜、優美,如山之秀,如月之明;是一支旋律美妙的曲子,也是一幅靜動兼有的畫面。
在過去十多年的歲月裏,她總是寄望以歌聲表現自己——不是居於某種形式的;但求抒發胸中的幽情。
她說,這不只是一種興趣的追尋,甚至是一種意境的再創造。
真、善、美的歌聲
從李靜美懂事以來,她就發覺自己熱愛歌唱,於是,她每每藉著歌聲抒發自己的情懷。她認為,歌聲就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也唯有如此才能達到「真、善、美」的意境。
因此,她最害怕唱歌流於做作虛假;藝術如果缺乏奉獻的認真,而流於賤賣,這是一件危險而可怕的事。
所以李靜美時常為自己而歌,隨興之所致,自然地表現自己的感情,沒有登臺時難以避免的形式,但有當眾演唱的認真,她曾隨著旋律與歌詞的意境,激動得淚水奪眶而出。
李靜美把歌唱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份。
體驗生命、又一捷徑
當中視的「母子雁」閩南語連續劇播出時,製作人靈機一動,想起了李靜美,她的好友周遊於是找上了她。
就這樣,李靜美飾演「母子雁」裏的甘連珠,駕輕就熟有如經驗豐富的老手。使工作人員及觀眾刮目相看。
李靜美又發現,戲劇也是體驗生命真諦的捷徑,因此,她又花很多功夫去揣摩。
她不願意到處獻唱,也不願意到處接戲,而希望先讓自己擁有較多的時間去研究。
她花很多工夫在家看電視,不是消遣,而是細心的觀摩與學習,她因此獲益良多。
親生父母在那裏
「無名火」開播時,製作人顧英德立刻想到她,而且由她飾演戲很吃重的林春霞。
林春霞是一對老夫妻的養女,但春霞一直被蒙在鼓裏,爸媽疼她如同己出。
後來抗日份子余敏雄(晨鐘飾演)逃亡避難,昏倒在她家被她救起。
而日人追捕余敏雄趕到她家發現林春霞未報戶口,將春霞逮走,於是林春霞乃發現自己非父母之親生骨肉。
三角關係、終身遺愛
春霞因一時過於激動而離家,余敏雄緊跟其後,但因敏雄傷勢太重而昏倒,春霞悔不當初,但離家已遠,急忙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待敏雄病癒,春霞回家已不見雙親踪影,痛不欲生。
她一方面痛恨敏雄累及她家,一方面又深深愛上敏雄,在兩種矛盾的心理下,只好跟余敏雄走遍天涯。
但余敏雄視春霞為小妹,私心暗戀汪麗秋(陳慧美),因此,在這男女三角關係中,暗流時生,此落彼起。
造型所適、天工難奪
「無名火」裏的林春霞就是這麼樣的一個悲劇性角色。
這正是李靜美所適合演的戲路。她說:「如果要我強顏歡笑那必然醜態百出,我的造型就偏向於飾演悲劇性的角色。」
她更相信,悲劇之中更可以現出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