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舞台劇1229A.jpg

明星舞台劇1229B.jpg

明星舞台劇1229C.jpg

明星舞台劇1229D.jpg

明星舞台劇1229E.jpg

明星舞台劇1229F.jpg

明星舞台劇122900.jpg

⓪(目錄頁)
①「偉大的薛巴斯坦」集合許多優異演員。
②「藍與黑」的成功為劇運再燃火苗。
③「新秋海棠」廣受好評。
④「蝴蝶蘭」反應熱烈。
⑤「遊園驚夢」走精緻路線。
⑥雷鳴、常楓都是舞台劇的老將。
⑦那一夜他們說的相聲很轟動。
⑧李玉琥為推展劇運不遺餘力。
⑨趙樹海認為話劇可採商業走向
⑩「五月榴花紅」集合了許多精英

1986年04月27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29期 P18~P23)
影視焦點:
一把星星之火燒出盎然蓬勃
影視明星紛紛投入舞台劇

●文/沈玫

去年的五月中旬,由中視演員李玉琥所負責的「中華漢聲劇團」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演出話劇「藍與黑」,燃燒了掩熄多年的劇運火苗,一年來,舞台劇如春筍般,紛紛冒出,而觀眾的反應也比往年熱烈了許多。
曾經有一個留美返國從事劇場工作的專家語重心長的表示:「劇場活動失去大多數觀眾,成為少數觀眾欣賞的精緻文化,是一個自然的趨勢,愛劇者不必為此感到遺憾。」
但從去年的「藍與黑」創下票房紀錄,帶給劇運相當信心後,話劇很明顯的又熱絡起來,欣賞話劇的人口似乎也多了起來,有心人士不禁忖思這現象到底是劇運真的復甦了嗎?還是只是曇花一現的剎那驚喜而已呢?

以往缺乏號召
不能引起注意

以往,國內每年也有話劇的演出,如大專學校的話劇比賽、青年實驗劇展,以及業餘劇團的不定期演出,但參與這些演出的演員大多是業餘性質,不若現在,有大批電視職業演員參與話劇演出,也正因這些職業演員的名氣與演技,加深了觀眾對話劇的興趣與注意。
說是電視演員為話劇助陣,不若說是電視演員重回到表演的大本營。
在二、三十年前,電視尚在萌芽,或者根本還沒有「電視」這個名詞,那時話劇承襲著抗戰時期的熱潮,蓬勃的在台灣發展,尤其是軍中的話劇隊、康樂隊以及民間劇團,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演員,如曹健孫越魏甦張冰玉葉雯傅碧輝洪濤李虹等人,他們在電視起步時,從話劇界轉投到電影、電視界。當年的話劇演員,對早期的電視戲劇節目功勞不小。
其實話劇是個迷人的劇種,一旦演過話劇又曾深深浸淫其間的演員,很難對話劇忘情,在話劇中所過的戲癮,也絕非在電影、電視中所能比擬,只是後來由於電影、電視的日漸普遍,話劇的觀眾日漸被拉走,以致觀賞話劇人口日漸減少,在缺乏觀眾支持的情況下,民間劇團不易維持,軍中話劇隊也不復往日的輝煌,話劇日漸式微,為求生存,話劇演員逐漸脫隊成了影視演員。
雖然在某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中,影視界演員在主辦單位的徵召下,也曾聯合演出一些有「時代意義」的話劇,或為慶祝,或為籌募某種基金,但這都不是常態的演出,只能勾起演員對話劇的情感,對劇運的推廣而言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濟於事。

星星之火燎原
劇運再度振興

前幾年,美國僑界清流話劇社,邀請國內藝人遠赴美國演出話劇「清宮殘夢」,在國內職業性話劇無法生存,而在中國人稀少的異鄉,僑胞們卻熱切的盼見話劇,這無異是給國內藝人一個刺激,於是劉明在從美國演出回來後,開始積極籌畫星星實驗劇團,「星星」乃取「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之意,她邀集了三台演員,首演大陸傷痕文學改編的「左鄰右舍」,這是個人再辦劇團演話劇的第一陣。
其後,李玉琥成立「中華漢聲劇團」,黃風成立「中華實踐劇團」,乃至洪濤的「中華文化劇團」等紛紛成立,劉明這把星星之火,果真把話劇燒了起來。
舞台劇是一切戲劇之母,戲劇的根本不堅固的話,枝葉豈能茂盛?尤其,真正的演員更不該放棄展現洗練的演技,在劇場中與觀眾做真接交流的機會,而劇團的成立,不但提供電視及電影演員做「返璞歸真」式的藝術表達與追求機會,同時也使更多熱愛舞台戲劇藝術的其他各界人士,在閒暇之餘,有了參與幕前幕後工作的表現機會。
過去,曾有不少戲劇先進及熱愛戲劇的學者專家,他們曾窮畢生之力鍥而不捨的為推展劇運而鞠躬盡瘁,他們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

所得雖然菲薄
演員樂此不疲

可想而知,演員們參加話劇,一個多月甚至二個多月,天天一次又一次的排練,而辦話劇演出,個人經費有限,報酬必然較微,據悉一般話劇排戲的車馬費每次是一百元左右,演出費一場二千至三千元之譜,以演出為職業的藝人,花費數十天的時間、精力得此報酬,根本不成比例,若非話劇有相當的吸引力,演員也願共襄盛舉的推瀾劇運,演員怎會花此心血參加話劇演出,甚至樂此不疲呢?
最近由新象藝術中心所籌畫的一齣古裝話劇「蝴蝶夢」,在新象的企業經營下,比較個人劇團更具企畫性,從導演(胡金銓)到演員(胡錦張復建楊懷民等),顯見此劇對質的要求之高,而據說新象所付予的演出費,每場約在八千至一萬左右,以比較合理報酬來酬庸演員,可能使新象往後續辦話劇活動,更能掌握一流人才。據悉新象所辦的這「蝴蝶夢」話劇,預售票從演出一個多月前,就銷售得很順利,預計演出時可能將造成一票難求的盛況。
最近的幾次舞台劇演出,中華實踐劇團的「新秋海棠」、表演工作坊的「暗戀桃花源」、藝工總隊的「五月榴花紅」、中華漢聲劇團的「蝴蝶蘭」、「笑破鐵幕」、南海劇團的「香港浮城錄」,都有不錯的口碑;其中「暗戀桃花源」以創新的手法,吸引了場場滿場的盛況;而在五月份將再度演出的「五月榴花紅」,雖劇本深富內涵,卻因政治性而減弱了戲劇性,但若比起幾年前的富有「時代性」劇本,又更具戲劇性與衝突性。
在目前,話劇演出大致可分兩種方式,一為傳統性劇團,一為實驗劇團,傳統劇團大多沒有固定成員,在籌畫之時再邀演員參加:而實驗劇團,大多為業餘性質,成員較固定,他們偏重在理念的拓展,雖然有時表演不夠成熟,但亦有其清新可取之處。「蘭陵」、「龍族」、「小塢」、「方圓」、「外一章」等實驗劇團都常有突破窠臼的表演意識。
去年金鐘獎最佳男演員得主的林在培,第一次演話劇就是參加「藍與黑」的演出,在這之前,他所有的舞台經驗,就是在大學時期登台唱國劇。
「國劇是門深奧的藝術,從老師那裡學到多少,上台就只能演多少,不像話劇的活與生活化,自己能依角色、劇情而去感覺與設計,還能臨時靈活應用演出。」林在培至今演過兩部話劇,「藍與黑」與「五月榴花紅」。

演員紛表心聲
話劇確實迷人

在國外許多成名的影視演員,都是來自舞台劇:身為一個演員若沒演過話劇,總是一項遺憾,為了嚐試,也為了助長話劇的推廣,林在培積極參加了話劇「藍與黑」的演出。
剛開始排戲時,林在培對話劇適度誇張的表演方式無法接受,甚至有點排斥,「在電視上,許多表情與反應有特寫鏡頭可以捕捉,都較平實、自然,但是舞台劇卻須考慮觀眾的距離而加重表演強度。」在不斷排練下,林在培漸漸體會話劇表演的尺度,也就習慣了,不過他說:「感覺上話劇和電視劇像不同系統的表演。」
一齣話劇,經過一個多月的排練,上台演十幾場,但每一場所感覺與表現都會不一樣,「當天自己、對手、觀眾的情緒都會影響到演出,如果觀眾對於某一點的感覺與演員相通,每次演到該處的感覺將愈來愈強烈。」林在培認為觀眾立即的反應對演員演出的情緒,與整齣戲的氣氛,有相當的影響力。
歸亞蕾曾是藝專的高材生,在學校幾年中,每一學期就排演一齣舞台劇,舞台經驗的累積,使她在乍出影壇時,便放出光芒,被譽為演技派演員,前幾年,舞台劇「遊園驚夢」才再參加演出,一想一別舞台已有十五年了。
受過正規戲劇教育的歸亞蕾認為舞台劇是一完整的表演藝術,是提供演員最佳聲音表情、肢體語言最好的訓練,而舞台劇也是最能讓演員完全發揮演技的劇種。
「雖然我最近沒有時間參加話劇演出,但當別人演出時,我也樂意當個熱情的觀眾。」歸亞蕾提及話劇神情都變得歡愉起來,好像談及到多年不見的好友一般。
曾經在「藍與黑」、「蝴蝶蘭」話劇中擔任女主角的葉雯說:「舞台演出是一氣呵成,情緒比較能連貫,但是每個細節動作都必須扣緊,不能有一點疏忽,對於演員演技上的挑戰比較大,相對的成就感也就大了。」這段話對演員參加話劇的感受,頗具代表性。

商業帶動藝術
俾能多有助益

真善美劇團的,「楚漢風雲」中飾演劉邦,也曾參加「左鄰右舍」演出的趙樹海,他的太太曾得話劇比賽的最佳女演員金鼎獎,趙樹海認為舞台劇的地位應超越電影與電視,因它的表演是全套一起來。
趙樹海的建議是,台灣的話劇,一直都是要求藝術的表現,其實若能改變方向,披上商業的外衣,以商業帶動藝術的廣面,可能對今後的話劇發展更有助益。
雖然新的表演藝術不斷出現,但在歐美各國,舞台劇如今仍屹立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上,可見舞台劇的價值與韌性,在劇運再度充滿生機的今日,演藝界人士應善加珍惜,合力耕耘屬於自己也屬於觀眾的這塊園地。■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