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座談會983A.jpg

論語座談會983B.jpg

論語座談會983C.jpg

論語座談會98301.jpg

論語座談會98302.jpg

論語座談會98303.jpg

論語座談會98304.jpg

①「論語座談會」在台視十樓會議室舉行。
②「論語座談會」由台視總經理石永貴主持。
③④專家學者在會議中各抒高見。

1981年08月09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983期 P32~P34)
特別報導:
讓現代人了解儒家精神
藉螢光幕介紹孔子思想
台視「論語座談會」學者抒高見

●撰文/孔維勤●攝影/郭肇元

對生活在現代的中國人來說,「論語」是一部經典,也是一部教科書。因為經典它變得很嚴肅,因為教科書它顯得呆板而乏味。中國古人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又表示它來自生活經驗的可貴性。在這許多型態下,今天的論語究竟要以什麼面貌出現?對象不同,景物變遷,又如何重新詮釋它的時代意義?

節目深具意義

這些又親切又陌生的問題,在科技爆發、經濟繁榮的現代社會,怎麼去解決?究竟要透過什麼具體的表現方式,才能把「權威」的論語落實在人間,把「嚴肅」的孔子活生生的實現出來。林語堂曾稱贊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懂得幽默的民族,如何以中國人特有的幽默和性情,結合論語裏的名言,使「寓教於樂」的目的能夠達到?基於此,新上任的台視總經理,以新的觀念,要突破現代中國人對過去文化的隔閡,尋找中國文化的「」;從根開始,重建現代中國人的自信和風格。這也因而促成了節目部經理李聖文與製作人陳君天積極籌劃製作「論語」節目的構想。
台視論語座談會」上,製作單位邀請國內學者:師大中文系主任黃錦鋐教授,「禮記」專家周何博士,政大歷史系主任王壽南教授,師大王熙元教授,「孔孟學會」總幹事李威熊教授,文化大學王邦雄教授,高雄師範學院曾昭旭教授,台灣大學吳宏一教授,淡江大學王仁鈞教授;一起研討有關「論語」節目的製作事宜,並聽取教授學者的意見,以為節目製作的參考和改進。
把「論語」搬上螢光幕,當然是電視上的創舉,一方面固然來自總經理的魄力和眼光,一方面也是社會大眾精神生活的需要。至於如何透過螢光幕,把代表中國文化的產物,很具體而趣味的一件一件,呈現在國人面前,便面臨了許多詮釋和細節的問題、電視傳播媒體特性的問題。
石總經理和節目部的構想是:以綜藝節目的形態,加強社教功能。以小學五六年級學歷以上的觀眾為對象,儘量作到深刻化、通俗化、普遍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使節目有可看性、說服性,而給觀眾帶來啟示。

三位核心人物

構想中的節目包括三位核心人物——「彎彎」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完全不懂「論語」,常會發出一些可笑而天真的問題。「大學女生」大約二十歲,對「論語」的道理一知半解。「時光隧道的古人」,可能是春秋或唐朝、漢朝的人物,非常博學,對論語有很深的了解,但完全不了解現代的生活。由於這三位核心人物的組合,在一小時的節目中,或由字義,或由生活上的細節與大家熟知的故事,或由平常的反省,使觀眾自然對「論語」的內容產生興趣,和新的了解。
在歷時三個小時的座談會中,製作單位與專家學者固然有一些心態上的差異,但大家最關心的焦點卻在如何深入淺出的表現「論語」精神上。如何能通俗而不至於膚淺,普遍而不會低級,戲劇化又不會扭曲孔子的形象。「論語」節目主要目的是「推銷」、「宣傳」孔子的思想,又要避免方式不當的反效果。

幾個基本原則

學者們的看法——教授以為「論語」和諧的精神要把握住!可以參考漢書的方式,在一段故事內容之後,加上「論語」的按語,有關論語字義的分歧以朱熹的注為標準。王壽南教授希望「論語」節目要不泥古,權威的形象不要出現,短劇故事不要違背中國文化精神,可以考慮有獎徵答,帶起觀眾的興趣和知識性。王熙元教授以「論語」的人際關係為重點,可以孔子的看法,提示一些人與人相處的經驗。教授主張每集節目要有變化性,使觀眾有新鮮感,而且希望演員多讀「論語」,到時能表現得較為深入。
王邦雄教授則希望研究「論語」不能再失敗了,必須打破中國人心中的障礙,不要用古裝劇,透過電視彌補國人對孔子的誤解與排斥。教授更認為不要怕唐突聖人,一定要把孔子生活化,為現代一般人生活的困擾找尋指點之道。
與會的學者都讚佩台視製作「論語」節目的創舉,在電視形態的表達上,「寓教於樂」是基本的原則。適應觀眾的程度,以中國人特有的性情和文化背景,並加強現代社會新的啟發,使「論語」節目能深入每個人的生活中,在設計上亦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要。王仁鈞教授說不妨把觀眾當外國人,一步一步,在故事中帶他們走入「論語」的世界,可說又是另一種心情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gbz 的頭像
    kgbz

    烤雞脖子..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