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作家選集」普獲好評。
1983年08月28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090期 P78~P79)
三台戲劇焦點:
口碑雖好困擾不少
中視《金獎劇場》
不再改編作家作品
●文/駱凡
由楊佩佩所製作的「金獎劇場──作家選集」,在八月二十五日播完第十三集後,在中視節目部一片叫好聲中,楊佩佩再接再厲,繼續承製第二季的節目。
自從周遊放棄了「金獎」的製作權之後,曾經有一段時問「金獎」擴充為有能力者的公開園地,但是,這兩者的實際成績,似乎都沒有「作家選集」來得這般被看好,而且,目前「金獎劇場」已經被中視視為走時裝路線的戲劇主力之一,與周三所播出的民初劇「長巷」,可謂平分秋色。
負責製作的「春穗公司」早先找來了名導演李美彌掛名製作,在她的執掌下播出了「感情的債」、「窮巷」、「七孔笛」、「戰敗者」等幾部戲,奠定了「作家選集」初步成功的基礎。
爾後,由楊佩佩接掌大局,在中視當局的授意下,她完全選擇題材寫實的作家作品來改編,意圖以文藝愛情或現代家庭倫理劇,來一展所長。
其陸續播出的劇目:包括了「花事」、「此情可待成追憶」、「冷瑩瑩」、「浮世繪」等等,作品被改編上螢光幕的計有:丁亞民、心岱、陳韻玲、汪碧君、小野、袁瓊瓊等,很顯然地,第一季的後半段已經不再侷限於女作家們的作品了。
據楊佩佩表示:「金獎劇場──作家選集」做了一季以來,已經慢慢步上軌道,也使她有信心繼續為下一季再努力。
但是,根據作家們的作品來拍攝,往往會在尺度和取材上遭遇到些許的困擾和出入。
譬如:有一齣已經拍攝、剪輯完成的「巫女圖」,描述高級應召女郎生活的故事,帶子送審便被駁回,原因是:主題過份強調神女的種種,而且,結局女主角並未改邪歸正,不宜播出。
另外,還有一本袁瓊瓊寫的「媽媽」,主要描述一位現代媽媽的「現代化」教育方式,本子送審時,就被打回票,中視編審的意思是:劇中這位媽媽所表現的「現代」教育方式,違背了時下正常的教育,播出來負面的影響恐怕比正面影響來得多。
諸如此類的例子,造成製作單位在選擇作家作品的方向上必須更為謹慎,楊佩佩表示:會造成這樣的差距和困擾,原因在:作家們細膩的文學作品和電視語言的表達仍有所不同,像「媽媽」就是袁瓊瓊在聯合報小說創作中得獎的作品,可是,卻不適宜在電視上做更直接的表現。另一方面,編劇們在改編作品時,也因為尺度的問題而被侷限了範圍,所以,為了讓劇作家能做更好的發揮,在楊佩佩所製作的第二季節目中,將回復到「金獎劇場」原來的風貌,也就是完全採用編劇創作的劇本,「金獎」將不再冠上「作家選集」的副題。
為了充實陣容,目前計有:陳家昱、汪碧君、小野、徐立功、夏美華、張鍵等編劇為「金獎」效力,在拍攝方面則有童今狐、宋存壽和蘇月禾等三位導演負責執導,第二季已有「芳鄰是誰」、「吳先生的心願」等兩部戲展開錄製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