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陽光「第二代」團員章永華、吳盛智。
⑵吳盛智是第三代「陽光」的主腦。
⑶章永華曾是「陽光」的主唱。
1976年09月20日出版
(電視綜合週刊23期 P108~P112)
懷念的旋律:
陽光合唱團
曲終人散
●文/朱薇薇
「陽光合唱團」是民國五十四年,由臺南一家「陽光樂器行」老板吳道雄創始的,前後共有三代團員。
赤足起家。風靡國內
成立之初,只在臺南演唱,偶爾到臺北買些新唱片同去練習,是一個「赤足起家」的典型。
陽光開始時之成員,皆是未婚的年輕小伙子,有衝勁,肯虛心學習。雖然,他們面對著許多困難,但仍然十分專心於練唱,在南部堪稱一枝獨秀。
創業時期的老團員,為第一代,民國五十八年,仍舊由吳道雄任團長的「陽光」,首次離開臺南北上打天下的團員是第二代。
第二代的「陽光」組員是這樣的:吳道雄〈團長、電子琴手〉、吳盛智〈吉他手兼薩克斯風手〉、章永華〈主唱兼鼓手〉、吳幸夫〈貝斯手〉、康妮絲〈女生主唱〉。
他們最初在臺中「萬象俱樂部」〈當時為美軍娛樂中心〉演唱一個月,之後,被「元帥」以三倍的包銀挖走。
眼看著前途一片光明,「陽光」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們接著與臺中「藍天使」餐廳合作,自己當起老板。
沒有多久,「陽光合唱團」即向臺北進軍,先後在中泰賓館、國賓飯店、李查西餐廳、地中海等場所演唱。
五十八年十一月,第二代的陽光合唱團,首開熱門合唱團出國演唱之風。
出國演唱。脫胎換骨
此時,團長吳道雄因生意在身,不能隨團前往,乃網羅了一位新團員加入,填補電子琴手之缺。這位曾經是「旋律合唱團」電子琴手的李哲民,就與「陽光」一同出國演唱去了。
他們在新加坡「海京樓」演唱一年,深覺世界之浩瀚,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間歷經馬來西亞、泰國、香港等地,於六十年時回國短住,六十一年再度出國演唱。
這次出國對於「陽光」來說,可謂意義重大,收穫頗多。
在海外,「陽光」「大開眼界」,他們發現外國合唱團,在很早以前,即有管樂器、絃樂器的配合,由於此一機會教育,激發了陽光合唱團員奮起直追、努力向上的精神。
果然,他們下的苦心沒有白費,無論他們在國外也好,或是當他們中途回國演唱之際,每每造成轟動熱烈的場面。
用什麼詞兒來形容當時的盛況呢?相信,熱愛「陽光」的青年朋友,在記憶裏,仍有著那一幅屬於熱鬧的景像。
載舉歸來。技藝日精
而「陽光」的團員們,卻會回憶地說:「朋友!您的熱情,您的支持,您的鼓勵,太教我們感動!太讓我們難忘!」
的確,當「陽光」回國的那一陣子,不知風靡了多少男男女女,余光還特地為他們舉辦一場「陽光之夜」演唱會呢。
從「陽光」出國到回國期間,在本省正是熱門樂團的「黃金時代」,也是創造力最強的階段。
而他們由國外帶回來的多種樂器、演奏技巧,確實使國內熱門音樂界起了極大的革新作用。
陽光合唱團演奏美國「投機者樂隊」〈Ventures〉的樂曲,幾近出神入化之境,尤其當他們靈活運用各種樂器時,真是叫人讚不絕口,歎為觀止!
「陽光」在同行裏,算是合作、相處得挺不錯的一團。他們曾共同攜手創造理想、分享快樂、分擔憂愁。
但,天下那有不散的筵席,於是乎,大家因為年齡的增長,顧慮多了,意見也分歧了,漸漸有了裂痕──事情不好辦、收入不好分、組織家庭啦!施展抱負啦!女團員等等問題一一產生。
因此,當六十二年,「陽光」回國之後不久,章永華、李哲民先後退出,於是,「陽光第二代」宣告解散。
二代解散。繼起有人
解散後,「陽光」的主唱章永華,暫時拋棄他「低厚富磁性」的嗓音,回到故居臺南改行從商。
他開過電鐘工廠,當過「貴賓餐廳」老板,搞過唱片生意,然而,今年章永華卻又再度出現螢光幕,此時,他已不復是從前的小伙子,而是兩個兒子的爸爸了。
目前,他是自由之身,沒有和任何一台簽約,中視節目他上得多,在華視他主持「水銀燈下娛嘉賓」,同時每晚在狄斯角從事表演。
他們的創辦人吳道雄,則一直定居於臺南,經營他的「陽光樂器行」,現有一子一女。
電子琴手李哲民,於解散後結婚。定居於新加坡,目前有一個兒子。
「陽光」出國時期的女主唱康妮絲,業已結婚生有一子,目前在左營做「家庭主婦」。
當六十二年,「陽光」解散之後,「吉他手」吳盛智和「貝斯手」吳幸夫,依然熱衷於合唱團,於是他倆招兵買馬,成立「陽光第三代」。
由吳盛智主唱,並帶領整個團練歌、表演,成績還不錯,雖然「助力」不如第二代,但也總算在合唱團日漸沒落之時,一馬當先。
他們五個──吳盛智、吳幸夫、薛岳、張家銘、陳錦昌,藉著「陽光」的「餘蔭」,也頗有一番成績。
他們幾乎每週都上華視「快樂的星期六」、中視的「蓬萊仙島」,並在中泰賓館、中央飯店駐唱。
直到六十三年年中薛岳和張家銘要服兵役去,才又結束了「陽光第三代」。
團員星散。今成絕響
第三代的主腦──吳盛智,除了擅長各種樂器外,他的商標「山羊鬍」,也是一度十分惹眼的。
從前,吳盛智沒有主唱過,他自認為,音色沒有章永華好,但當他擔任主唱時,卻能把握自己音質特色,有技巧地演唱。
後期的「陽光」,吳盛智之功不可沒。
他對於樂器的演奏,不論技巧、種類,在國內可算是「一流」的,尤其是「吉他」。很積極地學理論、作曲,在「陽光」中,他是最用功的一位。為了生活,吳盛智稍稍改變一點自己的志趣,嘗試著給國語歌壇填詞作曲。
目前,他從事唱片伴奏工作,並在臺北「月光河」(MoonRiver〉西餐廳表演,已婚有一女一男,婚姻幸福美滿。
「陽光合唱團」的「貝斯手」吳幸夫,同吳盛智一樣,由第二代進入第三代。
六十三年年中,「陽光」全盤解散之後,吳幸夫回到他的老家──臺南,做起「鐵工廠」老板。已娶妻,並有一子。
「陽光合唱團」,不論是顛峰時期的第二代,或是末期的第三代,他們給青年朋友帶來的不外歡笑、活力與青春的氣息。
若有人問:那個熱門歌曲合唱團最純樸、最可愛?
必定有人說:那是「陽光」。
儘管「陽光」已消失,但它那熱情的光彩,卻一直照耀在每一位喜愛西洋歌曲的朋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