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演出「串串風鈴響」的江明、胡燕妮、秦楓。
⑵主演「笑傲江湖」的劉雪華。
⑶珍芳達主演的「造洋娃娃的女人」影集。
1985年03月18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700期 P57~P59)
「台視側訪」
●採訪/非非
胡燕妮復出‧帶來
串串風鈴響
●演過四、五十部電影的影星胡燕妮,在退隱了兩年多之後,又被中華製作公司請出來,在台視每週三播出的單元劇「串串風鈴響」擔綱。
久違的胡燕妮,神采依舊,不過舉手投足之間更散發出一股成熟女人的風韻,正適合「串」劇中的富孀角色。這齣戲探討婚姻和現代女性的關係,再加上「謀財害命」的懸疑,擺脫一般的家庭倫理劇模式。
胡燕妮於十七年前下嫁給富商後,便逐漸減少在銀幕上露面,三年前更舉家赴美定居,從此和國內影藝圈脫離關係。
在美國家境富裕,但是灑掃應對她卻凡事躬親,使自己不會閒得發慌。同時她那個十六歲的兒子頗具音樂天分,學得一手好電子琴,胡燕妮沒事便和兒子配合,子彈母唱,竟也把歌唱練得蠻像回事。
由於老公交遊廣闊,每次有聚會時總是應好友之請,把胡燕妮推上台露幾手,久而久之,胡燕妮在當地僑界頗有「好名」。
「大白鯊」陳今佩得到消息後,登門拜訪,把胡燕妮說動,兩人於春節前雙雙赴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演唱了一個月,也就在當時,中華公司製作人謝迺標和她聯絡上,說服了胡燕妮返回串戲。
台視這廂安排與胡燕妮演對手戲的是江明、秦楓〈原名秦風,近日接受友人建議加了『木』字邊〉與鄧美芳,四個人在劇中將演出兩個三角關係。
笑傲江湖
力爭正牌
●十八日,台視武俠連續劇「笑傲江湖」上場。
由於「笑傲江湖」與中視上檔「傲嘯江湖」的劇名之爭鬧得不可開交,因此台視很擔心觀眾被搞糊塗,所以播出前拼命打預告,告訴大家「正牌」的「笑傲江湖」上陣了,請勿混淆。
但最巧合的還是兩劇女主角都是同一人─港星劉雪華。據台視的說法,是製作人楊佩佩先找到劉雪華演出「笑傲江湖」的,中視是風聞她要來台北,多方遊說劉雪華加入「霹靂雷霆」演出,然後又將「霹」劇改名為「傲嘯江湖」,達到攪局的目的。
問題是劉雪華在國內觀眾眼中幾乎是陌生的,中視的混淆事實上並非為了她,而是報當初台視「六點看台視」抄「大家一起來」之仇,以及兩台爭著搶購金庸原著「雪山飛狐」、「飛狐外傳」之恨罷了。
隨後中視又在楊麗花有心遨遊三台之時,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台視更是耿耿於懷,所以祇好在「笑」劇推出之前,猛宣傳自己才是正牌的。
劉雪華雖然在國內沒知名度,在香港可不是三腳猫,這一點可以從台視給她八十萬元的酬勞中看出。「笑傲江湖」男主角梁家仁,也是港星,更是首次拍電視劇,台視給他一百五十萬元,當真羨煞國內的演員。
珍芳達影集
週四晚推出
●延長電視以來,三台影集長片的經營都頗有成績,把原先擔心血本無歸的疑惑一掃而空。
華視「大飯店」、「藍色霹靂號」,中視「汽車世家」〈『大亨小傳』〉,台視「刺鳥」、「飛狼」、「天龍特攻隊」等都成了熱門時段。
這些影集的成功,不是動作激烈、熱鬧十足的娛樂性高,就是高成本的製作,「刺鳥」就是一例。
「刺鳥」已於兩週前播畢,據悉單單一小時的費用,台視就付出廿萬台幣,而它的推出,也使得同名小說成為暢銷書呢!
「刺鳥」成本高,因為它是迷你影集,所以台視已決定週四晚上十一時的時段,推出一系列迷你影集,繼「刺鳥」之後又打出得到艾美獎,由奧斯卡影后珍芳達主演「造洋娃娃的女人」。
「造」劇在美播出,收視奇高;隨後又有描述移民血淚的「愛麗絲島」、名模特兒找尋親生母親的「蕾絲」,齣齣動人。■
⑴《霧鎖南洋》
⑵潘迎紫、孟飛再度合演「神州俠侶」。
⑶「秋水伊人」的李黛玲、潘迎紫、劉明。
1985年03月18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700期 P60~P63)
「中視消息」
●採訪/祝斐
「霧鎖南洋」創記錄
新加坡出品的國語連續劇「霧鎖南洋」,取代了「怒海萍踪」,成了我國電視史上第一齣國外劇情片,被作為八點檔連續劇的播映內容。
黃金檔時段播出國語連續劇,行之十餘年,素來只播映本國自製的產品,如今這個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的黃金電視地盤,出現了外來成品,自然具有其特殊的意義。
「霧鎖南洋」的播出,口碑不錯,但是,並未造成像四年前港劇「楚留香」首先登陸台灣時所造成的震撼。原因之一是:台灣的電視技術和品質,未必比它差。
「霧鎖南洋」是新加坡自製的第一齣連續劇,於去年二月初首次在新加坡播出,此劇每週播映兩天。
中視向新加坡購買的節目,除了「霧鎖南洋」之外,另一部作品「怒海萍踪」,亦為國語連擴劇,此劇不久前才在新加坡推出,全劇製作品質,超出「霧」劇甚多,據看過「怒」劇的人,無不表示:
「如果『怒海萍踪』在台灣播出,定會為台灣電視界帶來一次大衝擊,因為它的品質,足以讓我們自省,為何昔日大量購買台灣和香港電視節目的新加坡,在短短時間內,能由嘗試著自製連續劇,然後似乎一夕之間,節目成品能有飛躍的進步?」
它的答案是:新加坡電視台肯於投資,他們花下了大筆製作費,也從台灣、香港吸收延聘了電視專業人才,協助發展他們的電視事業。顯然新加坡力圖在各行各業中,均以國際標準為努力的目標,其中包括了電視事業。
潘孟合演
神州俠侶
挾著「神鵰俠侶」的餘威,「神州俠侶」出籠,俠侶自然仍是舊愛孟飛和潘迎紫。
「神鵰俠侶」落幕時,製作人周遊原本大力鼓吹潘迎紫和孟飛,再接再厲,不必中斷的跟著上檔,乘勝追擊的立刻演出「續集」。
但是,這項建議,為「神」劇這對「金童玉女」型的男女主角婉拒了。
他們深知演多了,觀眾容易看膩,同時戲的籌備時間不多,自然影響錄製水準,綜觀各項條件,如果戲演疲了,演出者自然會受到傷害。
因此,潘迎紫暫別螢光幕,和小彬彬合作,拍了「兩隻老虎」的電影,孟飛則深居簡出的休養生息,為走更遠的路,也暫時「隱居」了起來。
此番孟飛和潘迎紫再度出馬,合作「神州俠侶」,「神」劇將播映十七集。它推出之前,在週日晚間八點檔,曾演了由鄭少秋主演的「楚留香新傳」第一單元「新月傳奇」。
「楚留香新傳」全集總長二十集,可是只播了四集,同一時段又歸還由周遊製作,敏感者認為鄭少秋竟為「神州俠侶」打先鋒,孟飛和潘迎紫的面子也真夠大了。
秋水伊人
強棒出擊
中視週三晚間九點半播出的「創作劇坊」──「秋水伊人」,網羅了一群各具實力的男女演員參加演出。
潘迎紫、劉明、李黛玲、寇世勳、周紹棟、龐祥麟,他們是劇中的三生三旦領銜演出群,它包括了辛辣的老薑,也不缺青春的火花,有性格小子,更少不了英俊的白馬王子。
他們,一個個擁有自己的天空,製作人視他們為一個也得罪不起的先生、小姐。
卡司強,使它的製作人抬頭挺胸,同時也使他為了侍候那些自我意識較強,比較在乎排名或宣傳的演員而「如履薄冰」。
為了不讓其他人見了眼紅吃味,製作單位安排記者訪問其中某位演員時,必須將他〈她〉安排在其他同戲演出群,不致撞見的地方,單獨接受來訪。
如此,也讓演員認為自己「最」受重視。
侍候演員,要擺平各方的抱怨,安撫演員的情緒,隨時防患可能因戲分的不平而產生罷演,也真難為了幕後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