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馮寶寶是港星中的少數份子。
②陳玉蓮來台演戲造成賓主不歡。
③梁朝偉頗令影迷失望。
④麥德羅還算差強人意。
⑤洪金寶具有票房魅力。
⑥湯鎮業將為「神仙」演新劇。
⑦劉德華是錄影帶明星。
⑧苗可秀古裝劇、時裝劇通吃。
⑨劉家輝為華視演出新西螺七劍。
⑩譚詠麟頗受此間觀眾歡迎。
⑪梅艷芳有征服台灣市場的野心。
⑫朱寶意赴港拍戲很肯犧牲。
⑬林青霞盡量配合港星步調。
1986年03月23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24期 P10~P16)
影視焦點:
港劇港片港星分批入侵
蠶食掠奪鯨吞瓜分殆盡
港星國內淘金熱的震撼
●文/孝萱
近日來,港星隨港片、港劇來台作宣傳的活動,已造成聲勢,由於港星在國內已成相當的氣候,大小節目不但視港星為奇珍異寶,而且列隊歡迎,國內影劇圈,已逐漸呈現香港「殖民地」之勢。
香江藝人紛上陣
國產明星沒得混
從「嘉禾」公司的衛星公司「威禾」、「寶禾」到由洪金寶掛名監製的「德寶」公司率領大批演員如成龍、周潤發、姜大衛、岑建勳、林子祥、張曼玉、楊紫瓊、爾冬陞、元彪等人來台作宣傳所受到的禮遇來看,港星幾乎已經完全取代了國內偶像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
電影明星如此,錄影帶明星如劉德華、梁朝偉、苗僑偉更是瘋狂,劉德華形容四年前他來台拍戲,沒有半個人理他,如今的盛況,令他自己也莫名奇妙笑得合不攏嘴。
只要宣傳單位安排,國內各大綜藝節目無不照單全收,訪問到家,兩天之內,打遍所有高收視率的節目。
日前來台參加錄影帶影友會的梁朝偉,受到成千的影迷瘋狂支持,但梁小生所表現的熱情,卻遠不如這些迷哥迷姐的十分之一,據一位失望的影迷說,不但遲到,而且態度倨傲,一副吃定台灣影迷的架勢。
歌星也來湊一腳
唱片市場更混淆
唱片歌星也不放過台灣這個市場,先有香港紅得發紫的譚詠麟進佔國內唱片界,緊接著來了「壞女孩」梅艷芳,也是一副雷霆萬鈞的姿勢,而贏得了國內觀眾熱烈的支持。
電視、電影加唱片,香港藝人的廣東國語,已經使國內觀眾產生了相當的親切感,一而再,再而三的接納了他們。
早期港劇入侵台灣的時候,國內演員曾群起而攻之,發起抵制的舉動,但是那一陣風潮,抵不過電視台決策人員的經營手腕,港劇的登陸,帶來了大批港星的交流。
國內戲劇節目製作人引用港星,初時也受到國內藝人的杯葛與抵制,但抵制與杯葛最重要的原則是團結,團結之後才能形成力量。
在有些藝人堅持,有些藝人妥協的情況下,抵制港星的行動,雷聲大雨點小,到最後不了了之,現在,舊的港星離開,新的港星仍不斷的輸入,國內演藝人員的聲望,逐漸降低。
有些人認為,對港、台其實不必區分得那麼明顯,無論如何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台灣藝人大批赴港拍戲,不也一樣的在交流?
港星誠意嫌不足
大批入境不隨俗
但是我們的藝人到香港拍戲的誠意,和港星來台拍戲情況完全不同,國內藝人無論大小牌,如林青霞、胡慧中、呂㛢菱、倪淑君、王祖腎、葉倩文、朱寶意,只要進入香港那個環境,個個學廣東話,與當地演員打成一片。
最重要的一點,國內演員為配合香港的語系,個個以廣東話發音拍片,但是港星來台拍戲,幾乎人人以國語不標準為由,要求配音,而且容易形成小圈圈。
在大部份港星、香港來的工作人員中,聽不到國語的交談聲,用廣東話是港星們不肯入境隨俗的例證。
某一位電視演員說:「新加坡、東南亞各地都有中文學校,中文是華人子弟必需學習的一種語文,港星來台發展,最基本的中文都學不好,依然堅持用方言說台詞,這能代表他們想打入國內市場的誠意嗎?」
「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他們受到英國的同化,而我們對這一批受殖民地文化薰陶的港星,卻表現了一副趨之若驚的態度。」
「我們只一再的想到別人在一步步的入侵到自己的地盤,整天口頭抵制、杯葛,但是卻真正的張開臂膀,為這些港星舖路,雙手迎接他們來台淘金。
培養新人沒制度
浮浮沉沉很迅速
這牽涉到基本制度的問題,國內缺乏一套完整的培養新人的辦法,任何人才的發現,幾幾是沒有經過投資、設計的希望速見成果,一檔戲紅了,就用到濫為止,一檔戲垮了,就可以不見天日。
香港無線電視台之所以能呼風喚雨,控制旗下大牌演員,在於它有一套完整的內銷、促銷和外銷制度。
一檔戲可以捧紅一個演員,用老演員來拉拔新演員,一代捧一代,演員不虞匱乏。
但是國內的狀況又不同,電視台對培養新血,並無投資的遠見,更沒有相對的耐心,等著這些新血開花結果。
只要是票房,就一味爭奪,作垮之後,便再也無人問津。
這樣一來,又有多少人才無用,以前找港星是為了開闢海外市場,後來發現用了港星,對海外市場亦無太多的補助,徒增龐大預算而已。
因此,這是個基本制度的問題,以目前我們對港星這種熱情來看,國內的電影、電視,甚至新聞媒體都應該仔細的檢討。
究竟這些人有什麼天大的魅力,究竟我們的演藝人員輸在那裡,我們的觀眾為什麼擠破頭皮爭睹港星的丰采?
難道他們的才藝真的比本地藝人更強?
他們的形象真的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而能得到我們觀眾的認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