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1346AB.jpg

人之初1346C.jpg

人之初1346D.jpg

人之初1346E.jpg

人之初1346F.jpg

人之初1346G.jpg

人之初1346H.jpg

1988年07月24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346期 P18~P26)
節目快報:明星熱線:
人之初
性本善
螢幕性教育先鋒
引發多少問題?

●文/王鳳蓮

「我們對於距離卅八萬四千四百公里的月球瞭若指掌,卻對肚臍以下兩公分,所知不多。」
」,是個人的切身問題,但國人一向避諱公開談論此事,因而造成「性」之神秘感,也導致大多數人性知識不足,甚至對性的誤解。
公視於七月廿五日起,將要在台視頻道推出國內第一個自製的性教育節目「人之初」,該節目從轉構到錄製過程,均引起社會輿論與專家學者
諸多關切,如何掌握「教育」與「色情」分寸之差別,不致造成反效果,正是公視小組、專家學者、家長、老師,甚至渴望得到正確、健康性知識的青少年所關切。

中國人個性保守,可在以前國中老師上健康教育課時,刻意跳開講授生殖器官的章節看出,老師不願講,同學就愈發對「性」感到神祕及不可觸碰,然而,隨著時代的開放潮流,許多色情錄影帶充斥坊間,國人在缺乏正確性知識下,反被誇大不實的色情錄影帶所誤導。
有鑑於此,公視小組去年對外公開徵求性教育節目企畫案,經過比稿甄選後,委由「卓越」及「冠一」兩家傳播公司分別製作「人之初」與「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兩個性教育節目,前者是適合一般大眾觀賞,後者的訴求對象則偏向正在發育成長的青少年。

性教育迫在眉睫

公視小組認為,目前未婚媽媽平均年齡降低,愛滋病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及晦淫的錄影帶產生不良的誤導之際,是推出性教育節目的時候了,而且站在保健的立場,女性生殖器官的疾病如子宮頸癌等也是女性的頭號殺手,因此,社會大眾對於性器官的認識與保健,實在刻不容緩,於是公視小組在邀集學者專家做過評鑑,並經過新聞局的認可,展開了「人之初」及「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錄製工作。
人之初」的第一季十三集已全部拍攝完畢,製作單位目前正在著手第二季的企畫,第一季的內容著重在生理結構的介紹,分別是㈠「性本善」、㈡「男性的生殖系統」、㈢男性性腺、睪丸、㈣女性生殖系統、㈤女性性腺、卵巢、㈥子宮、㈦性行為與性反應、㈧受孕、㈨妊娠、㈩分娩、⑾美妙的乳房、⑿人口問題談避孕、⒀面對性教育。製作單位表示,第二季的內容將走專題性質,精細的講解與生活相關的性問題,第三季的內容則著重性心理的探討,希望觀眾能從基本的生理結構,深入淺出的吸取正確的性教育,減少摸索的時間,進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與愉快。
節目的執行製作劉中蘭表示,在有限的經費下,要將「人之初」做得盡善盡美很難,但製作單位已盡了最大的努力,而本著道德良心及正確求證的工作態度,劉中蘭認為「人之初」可縮短一生摸索的時間。

房中事並無秘密

要把房間的事搬到客廳裡來講,需要很大的勇氣去克服心理障礙,因此節目在製作過程,碰到許多困擾,而且外界過於關切的眼光也給製作單位不小的壓力。因為大家都想看國內第一個自製的「性教育」節目怎麼做!
但製作單位希望觀眾在看「人之初」之前要先冷卻對節目的好奇,因為「人之初」是要提供正確的性知識,而不是要將房中事真刀實槍的搬上螢幕,如果以為在「人之初」可以看到什麼「精采」畫面,那麼一定會大失所望了。或許有人認為談到「性教育」就一定要有性行為,但「人之初」第一季注重的是落實基本知識,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器官及其運作的情形,因此不要以有色的眼光來看「人之初」。
「人之初」的訴求對象定在十三至卅五歲,適合閤家收看,最好父母陪著孩子一起看,破除性是骯髒的,不可談的錯誤觀念。

性知識普遍貧乏

為了選擇適合的題材及了解一般大眾對性常識了解的程度,製作單位特地在錄製前做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令製作單位大吃一驚,國人對性知識貧乏的程度遠超乎想像之外,在這一次的「台灣地區一般大眾對性常識的認知調查」,一共發出一千四百份的問卷,收回一千一百六十四份,回收率佔百分之八十三。一,每份問卷有八十道題,調查一般大眾對性的看法、觀念及知識,調查地區包括大台北地區及較保守的嘉義縣市,結果發現很多大專程度或已婚的人在問卷上有很多題都寫「不知道」,足見性教育的迫切急需。
製作的過程中,並發現我們的性教育資料蒐集並不簡單,因為坊間有關的文字只有性病的治療及房中術,難怪一般大眾對性知識及觀念都很模糊。而在瑞典,六歲的兒童就已開始接受性教育,我們到現在才有性教育的節目,起步已是太晚。
國人對性的概念起於醫學體系及道德觀念,所以會有許多荒謬的說法,製作單位希望可能扭轉及重新建設觀眾的觀念,因而深感責任重大。

釐清觀念最費心

在我國醫學體系分為中醫與西醫,例如中醫有「一滴精是十滴血」的古老信念,而在西醫則認為精液並沒有特別重要,多了自然就會排掉,由於類似沒有科學根據的性說法很多,因此製作單位在釐清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問題也就特別費心。
此外,現在的孩童因營養攝取豐富,所以發育特別早,現在小學四、五年級的女童就來初經已不稀奇,但這些孩子的心理成熟度卻遠不及他們生理的成熟,這也是製作單位在第一季強調基本性知識的原因。
在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性常是避諱公開討論的,所以父母對子女多半抱著「到時候就會知道」的態度任其摸索,而這種「到時候就會知道」指的也是性行為,而不是性行為之前的教育,所以有不少青少年迷迷糊糊之下就做了未婚媽媽;節目在探訪過程中發現,甚至連一些醫學院的學生對性知識也似懂非懂,更遑論一般人對這方面知識之狹隘了。就連製作單位的成員全是未婚女性,剛開始在開會討論時還會臉紅,覺得把性問題搬到檯面上公開討論很不好意思。
在第一季裡,以第七集「性行為與性反應」的製作最為艱苦,因為要遊說演員在電視現身說法是很困難的,不僅得付更高的酬勞,還要絞盡腦汁將畫面分寸拿捏得當。

現身說法真為難

「性行為與性反應」既然要在電視上談,就不能讓主持人一個人唱獨腳戲,但要演員來演,又要顧及觀眾與新聞局的反應,如果觀眾看了沒有反應,就表示製作失敗;但如果反應過於熱烈,又怕被新聞局指為煽情,畢竟電視是深入每個家庭的,該如何運用適當的畫面去表達,的確是相當困難最後,乃決定由一對男女現身說法為什麼會有性反應,性反應必有其興奮的動機,如愛撫、接吻等,但到了上床那一刻,便熄燈,然後以壓克力刻畫來解說性行為的發生,製作單位認為這具有冷卻的作用,不至於使畫面產生煽情的副作用。
雖然只有短短兩分鐘的畫面卻折騰了九個小時,其間女演員換了五個,男演員換了兩個才拍完這段最受人矚目的話題。因為一般演員都不願意拍這種畫面,製作單位只好向牛肉場尋找演員,但有的拍出來風塵味太重,不適合走入家庭,於是煞費苦心換了好幾個人才拍完「性行為與性反應」。
製作單位強調,製作,「人之初」的方針,是在告訴觀眾性是建立在愛與責任的基礎上,沒有愛的性行為是不負責任,且與一般動物無異;而性行為最神聖的目的也是延續人類的生命,在「妊娠」與「分娩」兩集裡,闡述由性行為創造的生命是偉大與莊嚴的,生命來之不易,我們應珍惜自己的生命,進而愛惜別人的生命,所以「人之初」不僅是性教育,也是愛的教育與人格教育。

態度嚴肅尺度緊

公視小組對「人之初」的成品也相當滿意,認為製作單位的素養具有專業水準,而且節目處理手法生動活潑,脫離了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窠臼,循序漸進地將正確的性教育帶入家庭,當然公視小組也有心理準備接受外來的某些壓力,畢竟節目製作的尺度是主觀的評判,見仁見智下必也會有各種意見與批評,但公視小組堅持這樣的節目是必需存在且刻不容緩的。
師大衛生教育系教授晏涵文表示,性教育的本身很廣泛,在公共電視的頻道能出現以教育為主的「人之初」是很可喜的事,他也樂見其成,但唯一令人擔憂的是,節目表達方式的正確與否,將會影響到教育的效果,晏涵文曾參與「人之初」的指導工作,他認為在腳本的撰寫與題材的選擇上,還是缺乏具有權威的專業人士參與。

父母陪看可輔導

師大教育心理系副教授洪有義對「人之初」的推出也極表支持,並且十分鼓勵父母與孩子一起收看這個節目。
雖然不知道「人之初」的製播內容,但洪有義對公視小組推出的品質深具信心,並且呼籲父母與老師在觀賞之後,還要與自己的子女或學生討論,因為唯有互相討論才能達到教育的成效,幫助孩子了解、吸收,並且發現有無負面的影響,洪有義還認為學校也要鼓勵學生收看「人之初」,因為老師的知識比家長還要專業,由老師在課堂上與同學討論「人之初」,能使學生得到更正確的性教育。
洪有義還建議父母要因正確、自然及嚴謹的態度與子女一起觀賞「人之初」,否則孩子不好意思在家看「人之初」,就達不到性教育的目的了。
演藝人員巴戈是兩個女兒的父親,他認為「人之初」的播出恰是時機。
目前社會正是一片開放的浪潮,電檢尺度都已通過兩點開放,MTV也隨處可見。事實上,現有的小孩要看到色情錄影帶很容易,不如有一個正規的性教育節目給孩子正確的性知識,總比被誤導要好得多。
巴戈認為,未婚懷孕,一直是許多父母最感困擾之事,有這樣一個節目,可以給他的女兒認識自己及保護自己的能力。
學生家長韓更生對於將要播出的「人之初」,也甚表支持,他認為下一代對性的態度必定是比較開放,將來父母擔心的不再是女兒是不是處女,而是該如何防止她們缺乏避孕的知識而做了未婚媽媽。時代潮流所趨,為了孩子正常身心的發育與成長,性教育節目是刻不容緩,而家長也應該陪同子女一起觀看,適時予以正確觀念的輸導,不要讓孩子對性存有神秘及不正常的看法。
由各界關心「人之初」的推出,可以看出國人對性教育節目的需求及支持,相信必可給製作單位信心與鼓勵,但由於「人之初」是深入家庭的性教育節目,製作單位唯有謹慎取材,勤於請教專家學者,才不會辜負觀眾的期盼。■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