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第一位主持人楊祖珺純真、樸實。
⑵現任主持人阿波羅、羅惠碧合作有默契。
⑶演唱者多為年輕知識分子。
1978年05月15日出版
(電視綜合週刊109期 P78~P79)
節目報導:
提倡民歌與跳躍音符
●文/楊光榮
在三臺的眾多歌唱節目中,臺視的「跳躍的音符」可以說是別具一格的節目,從開播至今雖然並沒有很長的時間,但他給人的印象倒是相當清新的!打從開棚播之初這節目就打著民歌的旗號,再配合各種器樂的演奏,用新人來主持節目等,刻意在歌唱節目中開出一條新的路,這種構想無疑是很可取的,但就整個節目而言,他還是有很多可以再改進的地方。
「跳躍的音符」的內容,主要是介紹一些民歌,有西洋的也有中國的,這和其他以流行歌曲為主的節目大異其趣,民歌一向的特色之一就是介紹一些新歌,這些新歌大都是來自青年歌手的創作,也就是時下正在茁壯中的「中國新民歌」,這實在是一個把這些新歌推介給觀眾的好園地,一方面能鼓勵歌手們的創作,一方面也能藉此給社會提供一些清新健康的歌曲,此舉值得鼓掌。但話也得說回來,每次新歌介紹都有頗嫌簡陋之感,如果再能在伴奏上加強,對該歌作深入一點的介紹,想必能予人更深的印象。
在節目主持人方面,能大膽的起用新人也是該節目特色之一,從楊祖珺到羅惠碧、崔湛泉都不是「星」字輩的人物,他們也和其他的演唱者一樣,衣著很普通,沒有留點兒給人「大牌」高高在上的感覺,也許因為他們都年青,又不是在娛樂圈裏打滾的人物,在還沒有太多的經驗以前,主持節目的時候難免有些錯失,但比起其他歌唱節目的主持人在電視節目中不被重視,也許是他們比較純樸,缺乏流行歌那種極視聽之娛的效果,現在既然以民歌為主,若仍停留在單以一把吉他為伴奏的情況下,太簡單的型式恐怕不能滿足觀眾的喜好,因此如果能在不破壞民歌純樸風格的原則下,加入一些其他樂器及和聲,這樣民歌就顯得更豐富、更引人了。除了民歌以外節目都是多一分純真,少一分做作。不過主持人若是連話也說不清楚就不可以原諒了!除了主持人並非大牌之外,演唱者也大都是年輕的知識分子,男歌手甚至比女歌手比例上多一點。不以名歌星為號召,又非競賽式的節目裏,恐怕只此一家了。
一般的歌唱節目,都是預先錄製的母帶,然後在錄影時請歌星來對嘴就成了,因此時會給人假惺惺的感覺,但跳躍的音符卻是現場收音的,來此絕無唱歌口不開,歌詞不對嘴的毛病,但是在電視機裏所收到的音響效果也遠差於預錄的效果。在獨唱的時候還不會太差,但在合唱團的合唱上就有很大的差異了,例如常在節目裏出現的鄉音四重唱,本來和聲是極美的,但在這種現場收音的情況下,觀眾所聽到的卻大打折扣了。其實這種情況不單這節目如此,其他現場的歌唱節目都有此毛病,前些日華視的「銀色天使合唱團之夜」現場錄音的效果簡直到了慘不忍聽的地步。假如「跳躍的音符」仍繼續用現場方式的話,收音技術的改進是當前急務,不然再好的歌,再好的演唱也會被扼殺掉。
最後就整個節目而言,比較缺乏一統性,在歌曲的配搭上,如果能再作較好的安排,或者每次有一個主題,節目進行起來才不會太鬆散。今天當民歌再開始受人注意的時候,如果能適時有系統的加以介紹中國傳統民歌,同時也推出一些優秀的新民歌,不但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更在流行歌以外闢出一條新的路線,相信會是這一代的青年人所期待,也樂於收視的。■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