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01日出版
(電視綜合週刊242期 P24~P27)
旁敲側擊:
名製作發雌威
翟瑞靋請辭「名劇精選」
●文/方方
中視目前唯一內製的單元性戲劇節目──名劇精選,正面臨重大的危機,資深製作人翟瑞靋在接手「名劇」兩年有成之後,竟然倦勤,主動辭去製作之職。
大製作欲辭職
節目部著了慌
中視高級主管面對翟瑞靋這項突如其來的舉動,頗感棘手,畢竟「名劇」在翟瑞靋經營之下,已漸上軌道,呈現佳績,如果沒有重大變故,翟瑞靋不可能稱病請假三個月,不願意再任製作人一職。
簽呈經過林副老總到梅老總手裡,除了一再的慰留,實在想不出別的辦法,然而翟瑞靋去意已堅,並且漂亮地為中視留了一集存檔及一本新聞局送審通過的劇本,以免新接手的製作人措手不及。
據了解,翟瑞靋的突然請辭,有一段曲折的內幕。
「名劇」在創業之初,面臨許多困難,時段、劇本、演員、器材的不敷使用,在工作上造成極大的不便,尤其是面對強勁對手「台視劇場」,更加重了「名劇」的心理壓力。
但是翟瑞靋不斷的培植新編劇,像玉笠人、賴漢初,新演員像沈海蓉、華方。企圖為「名劇」開闢一條新路,經過一連串的努力,賴漢初的一本「明天就是星期天」使「名劇」於一年之內囊獲三個戲劇獎,而玉笙人也成為三家電視戲劇節目的搶手貨。
演員方面,華方與沈海蓉因為「名劇」,如今成為影視雙棲,中視的當家花旦。
為廣告要外製
其作法欠週到
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使「名劇」能成為真正代表中視的一個戲劇節目,然而在這個時候,卻因為中視節目部的高級主管一項建議──希望「名劇」能改成外製外包的作法,而弄到今天無法收拾的局面。「名劇」雖然廣告業績不算頂好,但是口碑不錯,考慮外包廣告是正確的作法,但採取外製的構想實在令內行人不解,據悉節目離考慮合作的對象是「虹橋」傳播公司的俞曉佩,此人論節目製作能力及廣告實力都不是上乘人選,因此節目部這一項提議,當時就遭林副老總的回絕。
簽呈被駁回也算對翟瑞靋的信任與支持,但這個消息傳到翟瑞靋耳裡,自是有點嘔了,半年前她就意休假一段時間,因為一個禮拜一次的單元劇壓力實在太重,但因節目部派不出人,因而作罷,這一回既然節目部有意讓「名劇」外製,她自然樂得輕鬆。
知道翟瑞靋內心的不快,企劃組長金如衡及副組長曹湘梅出面安排,畢竟要「名劇」外製外包僅是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並不代表節目部所有人的意見。
請病假三個月
趁機會受考驗
但是翟瑞靋所需要的,並不是事後的安撫,辭去「名劇」製作一職,也並不是蓄意拿翹,她認為這是一種考驗,對自己的考驗,也是對別人的考驗。
如果接手的製作人能把「名劇」做得更上層樓,那她沒有二話可說,心服口服。
緊接著翟瑞靋的辭職而產生的問題相繼而來,編劇問題是首當其衝,玉笠人目前台視、華視都有連續劇本在趕,還有電影劇本,寫「名劇」完全是衝著人情,翟瑞靋歇手,玉笠人自然也不必賣命。
其他知名度較高,水準也不錯的編劇吳桓、何曉鐘要忙著為大世紀策劃連續劇,朱羽、張龍光在寫周遊的連續劇,貢敏、趙奇彬在忙電影劇本,賴漢初正與香港新銳導演接觸頻頻,平常這些人寫「名劇」,完全是賣交情,製作人一辭職,也沒什麼人情可作了。
演員方面,中視幾個較受歡迎的男女演員江長文、寇世勳、沈時華、華方為情面甚至會放棄連續劇而就「名劇」,今後他們的動向也令人懷疑。
從前有人比喻台視是消防隊,那裡起火就往那裡澆,等事情擺平了,就死人不管,希望中視不要再步其後塵,應靜思處理事情的方法,預先防範總比事後補救要靈光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