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視訓練班1402A.jpg 台視訓練班1402B.jpg

⑴學員排隊等著面試。

⑵指導老師指導學員練唱。

⑶學員磨練演技。

⑷歌唱班邀請唱片製作人李宗盛來上課。

⑸演員班學員經常參加排演練習。

⑹老師指導學員們演戲。

 

1989年08月20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402期 P116~P117)

台視文化訓練班

提供多元發展機會

●文/劉建宏

 

台視文化公司訓練班這一期的招生活動即將告一段落。編劇班和節目製作班已在八月十三日截止報名,編劇班並定於八月二十日舉行筆試;歌唱班及演員班也將於八月二十日截止報名,八月二十六、二十七兩天舉行北區面試試鏡,九月三日舉行南區面試試鏡。

以編劇班開班六期以來成績斐然,從公共電視「風和草的對話」、「浮生小語」、「法窗夜語」,及台視幾檔連續劇、「台視劇場」,都有編劇班出身的學員參與。有些製作人在籌畫新節目時,也經常主動到編劇班挖掘人才;由台視首席導播黃以功陳冲搭配的台視八點檔新戲「隨風而逝」,編劇班的學員也參加了該劇的編劇工作。從這些成果來看,訓練班的受肯定得到了印證。

訓練班教務關杰玲分析參加學員的心態,以演員班及歌唱班為例,一般來參加的人大約分為三類:一是「愛現」型;二是個性閉塞,想藉此機會改變;第三種則純粹是抱著好奇的心情,想要了解演藝圈的奧秘而來。

雖然這些學員年齡大多只有二十出頭,也許並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都不諱言演藝工作是個很吸引人的工作。也許是社會進步的潮流所趨,演藝人員的地位已不像從前那樣受到輕視,反而藉由傳播媒體之助,造就了無數的「偶像」,並且迅速地在社會中受到矚目。

另外,目前的演藝圈已不再強調俊男美女的組合,只要擁有特殊的才藝、有與眾不同的風格、造型,就能在這個圈子中闖出一片天地。這個趨勢無形中也間接地鼓勵對演藝事業有興趣的人,能夠憑著自己的特色,投身這一行。

訓練班設定的招生標準,也是以此為著眼點,只要能夠達到一般水準,就可錄取。而訓練班在學員的輔導方面,儘量做到個別談話,了解他們的志向;除了推薦工作之外,也鼓勵他們走幕後工作,有些人因此而有很好的發展。也有歌唱班的學員因為造型不錯,反而轉往演戲之途。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訓練班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機會,有些結業的學員,目前成就滿不錯的,也不忘回來提攜後輩,關杰玲則認為,結業後的學員經常與訓練班保持連繫,這也是訓練班成功之處!

〈各班招生詳情請見下頁〉■

台視訓練班1427A.jpg 台視訓練班1427B.jpg 台視訓練班1427C.jpg 台視訓練班1427D.jpg

1990年02月11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427期 P102~P105)

影視焦點:

為你搭起就業的橋樑

台視文化公司訓練班

讓學員無後顧之憂

●文/劉建宏

 

台視文化公司訓練班春季班的招生活動,已於日前展開。編劇班與製作班的報名日期將至二月十八日勸止,歌唱班與演員班將至二月二十五日截止。

製作班這次是第三期招生。前兩期的學員,除了大專院校相關科系的學生外,也有傳播公司的職員前來進修。因此製作班結業的學員,透過學員彼此的介紹,得到不少的就業機會,讓學員對未來就業問題無後顧之憂。

而在本學期的課程中,台視文化公司視聽部也特別提供二至五位名額,讓學員到製作組實習一個星期。從棚內、外錄影,到剪接工作,都由學員自己操作,讓這些學員學到實際的製作過程;從完全不懂到能夠獨當一面;而相關科系的學生學員,則更能收到理論與實務結合。

這一期的學員中,已有兩位表現不錯的被聘約為台視文化公司所製作的「我是好寶寶」及「台視文化廣場」兩個節目的助理。教務關杰玲表示,台視文化公司對於優秀學員,除了優先任用之外,也將推薦至各單位,提供就業管道,因此,有志於電視節目製作,或是想要在職進修的人,不妨參加製作班,因為這是一個重實務、實習機會多的學習管道。

編劇班的學員,目前正嘗試著編寫給演員班的學員實習演出的劇本,再經由師長的講解,了解究竟要如何去寫一個能夠搬上螢幕的劇本。編劇這項工作,已經不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在體力與腦力的交戰下,再加上許多資深的編劇都被八點檔邀約,所以特別需要大批的新血輪投入這一行。而要振興電視節目,就必須提升劇本品質。因此,編劇這個工作也變得更為重要。

目前台視單元劇「小婦人周記」的編劇群,正是編劇班結業的學員,這也是繼「天作之合」後,編劇班學員的另一表現。關杰玲表示,在一項結業學員的近況統計中,才發現中視「茉莉花開」、「華視劇展」等節目的編劇,竟是前幾期編劇班結業學員所獨力撰寫的,頗值得驕傲。

由於台視有意推出「欣欣劇場」提供新人演出的機會,給演員班的學員相當大的鼓勵。雖然台視對於演員班的學員,還要經過一次嚴格的試鏡,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也讓學員們在錄影實習時更加努力。

而以往演員班結業的學員,與台視簽約之後,台視都會安排許多演出機會,像李曉杰崔佩儀張麗冠等人,都不斷地在電視頻道上出現。關杰玲也提到,演員班的學員在三台的演出次數,每個月都達五、六十人次,這一點也說明,演員班出身的學員,並不只侷限在台視的演出機會,演藝圈的空間還是相當大的。

歌唱班所結業的學員,每一期都有一、兩位跟唱片公司簽約,如莊淑君林清國等,雖然這些學員還未大紅大紫,但是關杰玲認為,他們目前都還年輕,只要機運一到仍是大有可為。

歌唱班在師資方面,也不斷延請葉佳修鈕大可等年輕的唱片製作人,讓學員認識他們,也讓一些優秀學員可藉此被發掘出來;雖然電視台現在已經沒有簽約的歌星,但是訓練班仍把學員的資料送至台視管理組,讓有興趣演戲的學員,也能有所發展,甚至於也提供拍廣告的機會給學員。

關杰玲表示,只要有心又肯努力學習一技之長的學員,訓練班當盡力為學員做好推薦的工作,然而踏入這一行之後的機運,還是需要靠學員自己的努力。■

 

台視編劇班1471A.jpg 台視編劇班1471B.jpg 台視編劇班1471C.jpg  

⑴編劇班學員聚精會神聽課。

⑵李宜〈左起〉、唐憶寧、張清華與洪哲釧皆是編劇班結業的高材生。

⑶共同徜徉於編寫劇本的幻想領域中。

⑷不良於行的張清華苦學終有成。

⑸班務關杰玲與張清華、唐憶寧。

 

1990年12月16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471期 P138~P140)

開班八期孕育無數優秀人才

台視文化編劇班學員

逐漸嶄露頭角

●文、圖/胡顯宗

 

台視文化編劇班,是培育國內編劇人才的搖籃,開班至今已招收八期的學員,其中不乏目前已在編劇界嶄露頭角的學員,如傅華真、李寧兒、張素玲、楊曼莉、劉美琴、李筑媛,及最近二期的張清華、李宜、唐憶寧,都是個中的佼佼者。

雖然,他們多表示以初出茅廬之勢,想在編劇人才業已飽和的環境中,闖出一番自己的天空並非易事;不過,他們也自信的說:「有信心接受挑戰,藉著努力與磨練,創造自我的寫作空間。」

在編劇班最近兩期結業的學員裡,如謙虛好學的張清華,思維細膩的李宜、關懷社會的唐憶寧,與政大西洋語文學系畢業、歷經多樣化社會洗禮的洪哲釧等,皆極受到班務人員的肯定。

他們各有抱負,各有寫作的觸角,更難得的是,皆存在著一顆在妥協中尋求發揚善性的編劇良心。

「第七期的學員中,張清華是學習態度最誠懇,學習意志最堅強的一位。」提起罹患先天小兒麻痺症的張清華,訓練班的班務人員們,總會豎起大拇指。

不良於行的張清華,自道已將終身托付給佛祖,她曾寫過武俠小說,是本著一股對編劇生涯的嚮往,才毅然考進台視文化訓練班學習編劇。張清華浸淫了半年的編劇學習時空,如今,已是台視頗受歡迎的單元劇「中國民間故事」編劇群的一員。

「因為先天的缺陷,自幼就在被保護中長大,缺乏真實的人生體驗,因此擔心寫出的故事流於空洞。為加強編寫題材的真實性,我正努力的從前輩的言談裡吸收人生經驗,並閱讀寫實的書籍,努力充實自我。」張清華謙虛的說。

「為繳交作品,張清華在電梯故障時,一口氣爬了十二層樓,學習精神實令人敬佩。」這件事,她的指導老師陳純真至今記憶猶新。

李宜談天,聽她「手把秧苗插在田……退步原來是向前」的人生哲學,幾乎每樁不如意事,她都有海潤天空的解釋;與她閒聊,是件很愉悅的事。

記者出身,卻心儀寫作的李宜,自稱相當「走運」,在上課期間,便在老師的安排下,參與節目策畫工作,更因與製作單位接觸頻繁,才獲得編寫「小婦人周記」、「欣欣劇場」等節目劇本的機會。「不敢奢言自己能力強,只是較旁人多了份好機運罷了。」李宜謙虛地說道。

「國內目前的編劇環境,存在著太多的變數,致編劇已無法按照己意編排故事,劇本被迫一改再改,令人灰心;不過,我倒認為,不妨學著適應製作單位的要求,將『妥協』轉換成磨練筆法的戰場,學習從『受壓』中,掙扎出關懷社會的編劇良心……。」李宜分析道。

希望台灣社會明天會更好的唐憶寧,也是「中國民間故事」編劇群的一員,她的理想,是冀望有朝一日,所編寫出的作品,能完全得到製作單位的認同,只要「策畫勝過製作」,那麼,寫作事業便更能海濶大空了。

從言談舉止中,約略可見唐憶寧是外冷內熱的感性女孩,她一直強調「編劇是一項能發揮自我人生舞台的事業,在褒貶社會現象之際,更可縱情地提供改善社會不合理現象的藥方,這種情緒發洩,是很舒服的事。」唐憶寧感謝訓練班班務人員,在她學習編劇的過程中,給予支持打氣。「是這群良師益友的幫忙,讓我更有信心的走向編劇道路。」她感激道。

政大西洋語文學系畢業的洪哲釧,雖未有作品發表,卻是同學眼中很傑出的編劇人材,他有豐富的人生閱歷,當過老闆,跑過業務,開過服裝店,也進出過股票市場,自認適合寫作「錢坑」、「選舉」、「股市」等劇本,只待時機一到,便上陣全力衝刺。

「編劇工作,存在太多矛盾之處,例如,擔心題材不被觀眾接受,又如編劇與製作單位之間在劇情的處理上總會有衝突之處……,而這段停筆時間,算是我的『潛伏期』,待學會了與各種環境的『相處』之道,可能就有作品問世。」事實上,洪哲釧並非沒有寫過劇本,只是基於各種因素,才未能與觀眾「見面」。

編劇人材養成不易,台視文化演藝訓練班,本著挖掘人材、培育人材的信念,開設了編劇班的課程,而從績效看出台視文化訓練班的教學模式確實是棋高一著。■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