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燈G164A.jpg 天燈G164B.jpg 天燈G164C.jpg 天燈G16401.jpg 天燈G16402.jpg 天燈G16403.jpg  

⑴衛子雲演出得心應手,但唸詞欠佳。
⑵導播將舞龍陣的紛亂場面處理得井然有序。
⑶新人郭新馨演出賣力,但演技尚待磨練。
 
1979年06月17日出版
(電視綜合週刊164期 P71~P73)
綜合劇評:
天燈照亮了什麼
●文/黃朴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黃昏裏掛起一盞燈。
啊,來了──
有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
有寂寞含在眼裏的旅客,
是誰掛起的這盞燈啊!
曠野上,一個矇攏的家微笑著……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燒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換著流浪的方向……
民初,大陸北方有兩個世交──黃家屯陳家集,每在入夜以降,為了便利過往的旅人,總是在屯〈或集〉的出入口處,懸上一盞燈指引迷津;浪跡天涯的過客,久蒙其利,相互傳誦,是謂之「天燈」。
製作人武俠泰斗臥龍生,這一次,將觀眾們的視野,從歷代傳奇式的「刀光劍影」中,帶到了豪情萬丈的民初大陸北方。
編劇何曉鐘以古射今,企圖在劇中將黃陳兩家的關係,不著痕跡的引入今日我們國家所面臨的處境,用意不可謂不佳。然而因為太過於強調那份警覺的必須性,而使得整齣戲於不知不覺中踏入了八股的泥淖邊緣。
所幸得當的演員安排及幾場場面堪稱浩大的戲拍得相當真實動人,因而沖淡了八股的泥味兒。
衛子雲,久已不在螢光幕上出現了。此次跨刀飾演一個個性狂放不羈且帶有童稚之心的黃家二少爺,演來得心應手。但是他的詞,給人的感覺,似乎總是缺少那股抑揚頓挫的韻律感,很難造成強烈的印象。
反觀馮海,詞溜語順,加上穩重的外貌及造型,把文人的冷靜、桀傲和體貼演得入木三分。馮海獲得今年文協的戲劇「電視表演獎」實當之無愧。
葉雯,也是好久沒上電視演戲了。此次派給她的秋芸娘角色,內心戲極多,劇中有好多場合她必須以小動作和表情來流露出內心想說的話。但由她演來更是嬌俏中含有幾許的艷麗,葉雯仍未過時。
傅雷演的馬半山,比起他以往的戲,進步太多了。
整齣戲幾乎全是老資格演員的大競技,像演黃氏夫婦的常楓陳淑芳,陳氏夫妻的古軍王丹;將恨鐵不成鋼、愛子心切的情緒都把握得很恰宜。
其他的如汪威江、牟希宗、李麗鳳、方芳、左右、杜滿生等舉手投足都是戲。在一群老資格的面前,新人郭新馨便顯得「花容失色」了。
不過觀眾可以感覺得出來,郭新馨是很賣力,但也很惶恐的在演出,畢竟戲不是三天兩時就可以磨出來的。
華視有一個優點,就是肯給新人挑大樑。可是也不能要求這個新人一炮而紅,應該多多給他們有從每種角色磨戲的機會,否則舊的逐漸退出,而新的後繼無人,豈不悲哀?
就整齣戲而言,「天燈」是成功的。開場的大廟集,及結尾的舞龍陣,前後輝映;導播任建青將這兩個吵雜混亂的場面,處理得井然有序。先介紹景物,然後人物跟著慢慢出現,以至掀起衝突,製造高潮、陰謀詭計的醞釀,在在的抓住了觀眾的心理。導播同時在戲中,用了許多隱喻和對比的手法,更增加了神秘、懸疑的氣氛,這是「天燈」吸引人之處。
當然,一場戲下來,要抓辮子真是太容易了。但是看完「天燈」後,觀眾卻有兩個感覺:一是台詞的背景。在五月十九日播出的第十五集中,汪威江〈飾陳玉宣〉和他表親何台談論妹妹郭新馨的事,何台雖然喜歡表妹郭新馨,但是他卻知道表妹已找到比他更好的伴侶衛子雲,因此他退出這場爭鬥。此時汪威江舉出「情場如戰場」一語來形容;隨後表妹至,何台勸郭新馨去「死心塌地的愛家駿〈即衛子雲〉」。這兩句話給觀眾的感覺是:「有如豁地回到現實世界的震撼」!
其二是感情戲。不管是馮海和葉雯,或是衛子雲與郭新馨,演起這碼子事,所培育出來的「羅曼蒂克」味道及對白,給人的感覺是兩個穿了過時衣服的情侶,在八十年代的文明中談情。民國初年,大陸北方的鄉下作風,應該仍是傳統的、含蓄的。
黑暗裏的一盞燈,那是「天燈」。就像燈火本身的亮光,雖然祇是芝麻點綠,然而就社教意義,這個小亮光卻是永恆之火!■
 

 


arrow
arrow

    kg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